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十四五”规划专题征求意见稿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聚焦住房保障、城市更新、绿色建筑等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十四五”规划专题征求意见稿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14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十四五”规划专题征求意见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十四五规划专题(征求意见稿)滨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着城市建设与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职能,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中流砥柱。十三五期间,该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区两级相关部署要求,把握形势、攻坚克难,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客观总结以往成绩,进一步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统筹规划十四五发展目标,努力把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征程上奋勇前进。一、十三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成效概述(一)征收拆迁扎实推进1.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有序推进新开工项目房屋征收和历年结转项目扫尾清点,累计完成拆迁征收签约3584户(家)、面积万㎡,其中集土住宅2745户、面积万㎡,国土住宅556户、面积万㎡;集土非住宅186家、面积万㎡,国土非住宅97家、面积万㎡。新开工房屋征收项目68个、完成签约37个;完成扫尾清点45个。地铁4号线、苏锡常南部高速、环山东路、地铁1号线南延等市区重点道桥项目及财政局地块、民政局地块、新八路一期等重点经营性地块完成征收。2.司法强拆平稳有序。集土房屋征收方面,12个项目、42户集土住宅责令交地有效推进,27户进入司法强制执行程序,其中14户具备司法强制执行条件,13户调解签约,4户实施强制执行;国土房屋征收方面,11个项目、40户国土住宅司法强制执行有效推进,其中20户进入司法强制执行程序,12户调解签约,8户实施司法强制执行。通过依法、有效的司法推进工作,建筑路改造、无线电厂、农机大楼、格兰机械厂、郁巷地块、上蒋巷(国土部分)、荣巷古镇二期等一批历年结转项目完成扫尾清点。3.项目决算推进有力。完成锡惠名胜入口广场、十八湾环境整治、20xx年和风路等9个项目前期房屋征收决算工作;完成2008年贡湖大道、震泽路、2009年华清大道、2008年十八湾沿山一侧环境整治1、2、3期等21个项目决算核对工作。向市级各平台请拨和风路、苏锡常南部高速、十八湾环境整治项目、新峰地块棚户区改造等10多个项目房屋征收资金亿元,实际到账资金亿元。(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1.旧住宅区整治改造。20xx-20xx年,我区对产山、江大、青山、荷叶新村、梁湖南苑等36处旧住宅区实施了整治改造,总投资约12960万元,涉及房屋377幢、门号803个、建筑面积83万㎡,受益居民达11270户。20xx年,我区旧住宅区整治改造范围向2万㎡以下零散旧住宅区延伸,改造了16个零散旧住宅小区。20xx年开始,整治改造内容又新增了提高外墙涂料标准、增设外墙污水立管、整理架空弱电线缆、3/14结合海绵城市元素等4个提标项目;20xx年,对2008年前交付的安置房小区按照宜居住区要求进行改造试点。通过整治改造,优化了人居环境、增进了百姓福祉,打造了旧住宅区和谐宜人的崭新面貌。2.城中村综合整治三年专项行动。自20xx年初至20xx年底,我区对内环之内的35个城中村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上述35个城中村,涵盖4个街道11个社区,共有居民5187户16597人,房屋建筑面积约76万㎡。三年来,我区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35个城中村改造整治任务,实现了区域内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覆盖,在滨湖大地上,留下了一片乡村的净土,记住了一抹浓郁的乡愁。3.自然村改善提升三年专项行动。20xx-20xx年,我区安排了55个自然村改善提升工作计划,涉及1镇5街道24个行政村(社区)、居民3441户、10788人、住宅面积88万㎡,总投资约5886万元。经过改造,自然村的公用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了质的飞跃,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彻底整治,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4.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0xx年开始,为保障居民用水卫生安全,我区立足改善民生和国家反恐战略高度,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滨湖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实施意见》(锡滨政办发〔20xx〕19号),积极开展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20xx-20xx年,我区每年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计划、立项、审计、协调等工作,委托无锡水务集团代建并负责运行管理,确保改造工程顺利推进、长效管理得到落实,计划完成约64个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小区居民用水的水质、水压得到了保证。5.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1《滨湖区镇村布局规划》(20xx版)已经通过专家论证,目前正在修改完善,拟于近期上报市规委审批。全区共有10个行政村31个规划发展村庄需编制村庄规划。目前,马山度假区阖闾社区(含南湾村)村庄规划和胡埭镇茶场中湾村共10个自然村(规划发展)村庄规划已获得批准,雪浪街道贡湖社区塘前三槐以及许舍社区尧歌里村庄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尚未批准;剩余马山街道群丰、嶂青、西村等6个社区19个自然村村庄规划成果已基本完成,年内修改完善后将组织专家论证。2我区市级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村为2个,即胡埭镇茶场中湾自然村和马山街道阖闾社区南湾自然村。截至20xx年8月,全区累计翻建18户,其中已竣工交付5户住宅(中湾村),在建13户住宅(中湾村6户,南湾村7户)。南湾村新增10亩土地农转用手续待省政府批复后,计划8月下旬启动13户住宅建设,9月底前将启动剩余25户住宅建设,年底全面完成45户住宅建设任务;中湾村8月底争取再开工7户,而后逐月视情滚动推进,年底全面完成25户住宅建设任务。6.城市路网建设。5/141建筑路建设。建筑路(梁湖路-湖滨路)改建工程全长约公里,道路红线宽36米,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六车道,总投资约万元,项目委托市建管中心代建。该项目自20xx年7月开工建设,20xx年4月竣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该段道路改建工程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促进区域产业新格局,提升了片区整体环境,促进周边地块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2稻香路建设。稻香路(湖滨路-锡星苑)工程全长约385米,道路红线宽24米,为城市支路,总投资约4285万元,滨湖区段约2700万元。项目由市建管中心代建,列入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已于20xx年7月完工,正式通车。7.海绵城市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区紧紧围绕目标和任务,从组织领导、规划计划、建设管控、技术支撑、培训宣传等方面,狠抓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推进,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累计完成50多个重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新建项目海绵城市建设专项投资约20亿元,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房产市场稳控有序1.加快推进安置建设。1统筹安排建设任务。合理安排安置房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安置房建设时序进度,提高服务水平,注重深入基层,促进安置房各项建设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十三五期间我区建设安置房累计开工1100套,万㎡,竣工交付14351套,万㎡。2全力加快过渡安置。加快在建安置房建设进度,加快已竣工小区的交付安置,减少在外全过渡户数量,缩短在外过渡时间,以充足的房源确保安置房竣工交付目标任务的完成。十三五期间我区共安置全过渡户2600户,基本实现零过渡。2.健全安置后续管理。1统筹协调,推进两证办理。围绕安置房两证办理工作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安置审核工作机制,加快已交付安置小区初始登记办理率,不断提高全区安置房初始登记完成比例,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两证办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区共完成初始登记52696套。2积极协作,加快安置审核。合理安排安置审核计划,加快审核进度,强化区和街道各级协作,积极与市级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化解相关问题,确保安置审核工作顺利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区共完安置审核万套,万㎡。3.盘活剩余房源存量资产。为盘活剩余房源存量资产,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我区根据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力配合做好安置房的转性变更登记和项目入网工作。明确定人、定责、定流程的三定原则,全流程跟踪指导转性操作,在全市率先打通剩余安置房转性上市渠道。十三五期间我区共完成安置房转性7010套,商品房网签备案71668套,面积万㎡,成交金额亿元。4.扎实开展住房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各街道住房保障窗口严格按照政策办事,规范流程,严控审批,服务7/14为本的工作原则,认真贯彻执行我市的住房保障政策,并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十三五期间,全区享受住房保障家庭1365户,其中廉租住房60户,租赁补贴74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1085户,公共租赁住房146户。5.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十三五以来,中央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和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举措、积极推进,各项任务均得到有效落实。十三五期间新开工9766套,建筑面积万㎡,基本建成10621套,万㎡。(四)控源截污卓有成效1.全面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区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太湖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以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城乡全治理、排水全许可为目标,全力推进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工作。截至20xx年8月,全区(区划调整后)434个排水区块(7个创建区块,427个复查整改区块),359个完成区级第三方评估(其中290个通过市级考核),3个在评估阶段,72个在整改阶段,将于20xx年底全面完成整改并通过评估验收。2.促进污水处理稳定达标。1区内马山、胡埭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规模,排放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量从20xx年的万吨增加到20xx年的万吨,增加了34%。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大幅提升,地区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污水厂污泥统一选用安全焚烧技术,确保污泥100%安全处置。2区属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启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污水处理中心提标改造工程总投资约8700万元,优化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同时新建万吨/天的MBR工艺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后处理能力保持3万吨/天。胡埭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提标改造工程建设规模为3万吨/天,总投资约5640万元(不含拆迁征地费用),项目新建用地约需15亩,计划在现状CAST和MBR工艺的基础上,增加反硝化滤池+混凝气浮工艺,新建活性炭应急投加系统。区属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20xx年开工建设,预计20xx年底竣工。3.持续抓好长效管理养护。全区纳入养护的污水埋地管900公里(区划调整前1123公里,调整后900公里),十三五期间,共投入运行维护资金3800万元。全区各街道通过公开招标落实养护单位,养护招标增加了对企业自有专业设备的条件要求,包括专业应急排涝车、自装卸式侧装垃圾车、管道潜望镜、管道检测机器人等要求。进一步落实管理机构及经费、人员,细化运行维护标准和管网养护要求,加强科技手段,全面强化排水管理和污水管网养护单位的服务意识,确保排水达标区内设施、养护、管理三到位,全区排水达标区长效管理规范,管网运行维护总体情况良好。(五)物业管理持续优化9/141.理顺工作机制。以规范服务、构建诚信体系为重点,理顺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建立重心下移、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立足基层的物业服务综合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镇街全面负责、基层具体实施、业主有效参与的物业管理工作格局,加强行业监管,化解矛盾纠纷。2.提升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物业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滨湖区安置型和旧住宅小区物业长效管理考核评分与奖励补贴办法》(试行),按照安置房八有、整治后旧住宅小区三保三管服务标准的要求,通过加强指导、督促、考核,安置房和旧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提升初见成效。3.打造精品亮点。以物业小区双随机检查,省、市物业管理宜居(示范)小区等各类创建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物业管理创优达标活动,努力打造精品亮点,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有8个小区(大厦)获得省示范、20个小区(大厦)获得市示范,涌
本文标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十四五”规划专题征求意见稿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00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