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写作参考 > 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12篇
学习文件后,认识到加强党的领导对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落实成为关键?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12篇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共12篇)篇1、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的必然要求。这一制度的建立,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制度设计。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需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果不坚持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不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的教育能培养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吗?答案显而易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政治体制和基本国情所决定的。通过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形成学校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全面落实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内涵的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定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牢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情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制度设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由校长主持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中小学、医院、科研院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院长、所长)负责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校领导体制的重大调整,是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就是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任务,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现代学校治理优势,将校长个人行政负责与党组织的集体决策,以及对行政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建立起决策科学、职责明晰、规范有序、协调顺畅、运行高效、作用到位、保障监督有力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让学校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实现学校党建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制度设计。当前,有个别学校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存在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情形,有的把党建工作视为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轻可重的软任务,有的把党建工作与党务工作混淆,甚至有极少数学校窄化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与德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师德建设对等起来,认为互不相干,没有理清相关工作的职能边界与内在关联。特别是一些幼儿园,党员人数较少,党建工作有弱化、边缘化、淡化现象。党员教师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业务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就是要在夯实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的基础上,鲜明树立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价值导向,扎实推动学校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从源头上以制度规定性既破除“两张皮”问题,又防止以党代政“大包大揽”行为。要在学校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通过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分工合作、一岗双责等制度机制,实现党政同频共振、同心同行,凝成教育合力,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学校党政领导集体,既坚持好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又支持保证校长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依法行使学校法定代表人的工作职责,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完成,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篇2、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专题研讨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结合工作实际,下面谈几点体会和认识。一、认识重大意义《意见》是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可见这项工作的全局性、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清晰地阐述了进行该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意见》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支持和保证校长行使职权;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这项改革举措,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就是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任务,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二、处理好三个关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会涉及党组织与行政、集体与个人、书记与校长三对关键的关系。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需要正确认识与处理三对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有关党政协调、集体决策与班子沟通的体制机制。一是处理好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完善协调机制。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中,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校长既要作为党组织主要成员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又要在党组织领导之下行使管理职权,成为重大决策的执行者。党组织作为领导与决策机构,是支持与帮助校长开展工作的,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决策前充分听取校长的意见,党组织要为校长对决议的组织实施工作创造条件。对于校长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党组织要积极帮助,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党组织要履行监督职责。二是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完善决策机制。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涉及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党组织领导是指党组织集体领导,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经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履行职责。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关键是坚持集体领导、集体决策。书记是党组织集体的一员,不能将党组织领导等同于党组织书记领导;校长是党组织的一员,不能在“三重一大”问题上不经党组织决定而个人说了算;领导班子的每位成员,都要服从集体领导。集体决策方面,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学校基本制度的确定和修订、内部机构设置及其负责人人选的决定和干部奖惩、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重要项目安排、年度经费预算与大额预算外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方面的决策,必须集体讨论与决定。为此,应完善决策相关体制机制,明确以下几点:在重大问题的讨论决定上,先通过调研提出方案,经过支委会进行沟通、讨论、决策,讨论过程中实行末位表态制,决议后再提交校务会落实执行;在干部任免提交讨论决定前,支委成员之间需要先进行酝酿;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重要事项,要进行专家评估;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事项的决定,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三是处理好党组织书记与校长之间关系,完善沟通机制。党组织书记与校长在集体领导与集体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记与校长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党组织与行政的协调运行。书记要切实肩负起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校长要切实承担学校法定代表人和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责任,同时还要肩负起副书记职责;党组织重大问题讨论决定后,属于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由党组织直接组织实施,属学校行政方面的工作由校长统一组织实施。因此,要完善沟通与协商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及会前书记校长沟通机制,党组织会涉及有关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等议题,党组织书记应在会前听取校长意见;校长办公会有关重要议题,校长应在会前听取党组织书记意见;集体决定重大事项前,党组织书记、校长和有关支委成员要进行充分沟通;意见不一致的议题暂缓上会,待进一步交换意见、取得共识后再提交会议讨论;要做到日常工作经常沟通、重要决策事先沟通、紧急情况及时沟通。三、三点建议一是创新干部选任和管理。明确党组织书记和校长的选任标准,注重党组织书记和校长队伍建设,优化培养路径,科学设计党组织书记、校长素质模型和成长路径。二是创新领导班子配备。明确不同类型党组织的书记、校长设置方式和职责分工,充实专职副书记配备,配强学校党支部委员。三是创新保障机制。建立与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相适应的保障机制,健全党务工作机构,解决基层书记、副书记编制职数,解决党务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不畅、待遇偏低等问题。篇3、2025年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情况总结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提升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市委教育工委高度重视,强化准备、精心部署,边研究、边探索、边深化,积极稳妥推进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使学校党组织真正成为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推进情况(一)强化思想准备,把共识“聚”起来市委教育工委多次专题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作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及教师准确把握文件精神。召开校级领导干部座谈会,就《意见》的贯彻落实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政策要求。邀请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等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切实增强推进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强化组织准备,把底数“清”起来市委教育工委进一步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按照“应转尽转快转”原则,牵头整合各方资源、全面调研摸底、精准掌握情况、迅速采取行动。第一时间制定《关于进一步理顺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建议方案》,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12月,顺利完成全市公民办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于市委教育工委工作,为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夯实了工作基础。(三)强化制度准备,把规范“立”起来市委教育工委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出台《关于推动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方案》。精准选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学段的学校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一校一案,指导基层学校将制度规范与本校实际充分结合,以建立和完善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
本文标题: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1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01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