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写作参考 > 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做法范本10篇(精选版)
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需强化党建引领 明确职责分工 完善决策机制 加强监督考核 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做法范本10篇(精选版)”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做法(共10篇)篇一、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做法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X县高度重视,县委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课题调研,制定工作方案,确定“12345”的工作推进思路,建立“三个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试点工作的示范性实效性,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工作走向纵深。三项机制促规范。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县委常委会审定《X县公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方案确立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明确了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对校委会、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的领导。建立明晰的决策机制。指导制定下发《X县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X县公办中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X县公办中小学校“三重一大”议事决策规程》等文件,确定党组织会议10个方面、校长办公会9个方面的议事范围。日常工作,建立起自下而上汇报决策和自上而下决策执行的双向决策运行机制。建立基本的保障机制。协调编制部门,为县教育党建指导中心设置编制5个,为X中学、职教中心各设置书记编制1个,为城关中学等41所学校设置专职副书记编制41个;协调财政部门每年为科教体系统拨付党建专用经费6万元;指导科教体党委撤销19个联合组建党支部、12个镇教育党总支,将所有中学党支部和12个中心小学党支部由科教体党委直接管理。在22所学校设立党建办公室,按比例配备专职党务干部,落实每名党员每年1000元党建经费,做到了组织、阵地、人员、经费四重保障。三项举措促推进。下派党建指导员。为了做到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针对X县农村学校校舍分散,有的党员人数不足三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党员的现状,在19所没有党支部的公办小学,由教育党总支或中心小学党支部下派派党建指导员,制定《下派党建指导员工作职责》,明确党建指导员每月至少到学校指导开展一次工作,每次2天以上,开展党建、日常管理、党政联席会议、财务审核、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五项工作,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实行财务双签。在书记、校长分设和下派党建指导员的学校,成立财务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党建指导员)任第一组长,校长任组长,大额财务支出实行第一组长和组长双签制,强化了党的领导,保证了工作运行。开展结对共建。指导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开展支部“1+1”结对共建,实现了党建资源互享、教学工作互动、人才资源互补,目前,有12个学校结对共建。三项引领促提升。强化组织引领,提升组织功能。开展党支部标准化、示范化创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不断提升学校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党员的战斗力。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的政治功能,学校成立“质量提升先锋队”“疫情防控先锋队”“乡村振兴先锋队”,把优秀党员教师安排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重要岗位,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开展“1+1,,“1+N”结对帮扶活动,在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开展党建带业务、书记带班子、党员带教师、优师带弱教的“四带”活动。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互融共进。强化品牌引领,提升育人动能。围绕创建“红星耀教坛”党建品牌,开展党建与教学、安全、文化、师资、管理“五个融合”,开展“人才服务X”等主题活动,深化“双向培养”工作机制,把105名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152名党员培育成教学能手,建立党员名师工作室2个,学科带头人工作坊4个,促进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双提升。篇二、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做法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并主持研究确定的根本性制度改革。X市坚持试点与研究“双轮驱动”策略,探索构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以领导方式转换深化治理结构转型,以形成党政合力激发办学活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两个优势深度融合。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中央《意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并主持研究确定的根本性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纲领性工作,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首善标准深化改革,是X市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2018年9月,X市率先启动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历经燕山地区先行探索、首批4区深化试点、各区全覆盖试点、全市推行改革“四年四步走”,试点范围覆盖到全市16区和燕山地区、经开区,107所中小学校(含高校附属学校和幼儿园)坚持试点与研究“双轮驱动”的推进策略,探索建立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着力实现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两个优势的深度融合,有效凝练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X经验”。一、以领导方式转换深化治理结构转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和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的有机统一,是推动党组织决策决议有效执行的新时代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机制。作为学校领导体制的核心要素,中小学校领导主体的变化和领导方式的转换,推动学校治理结构的转型,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四年来的试点探索和贯彻落实中,我们着力持续深化市区校三级四个维度的认识与实践。(一)坚持把牢“一条主线”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建立,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无论是前期的试点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南,还是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X实施方案和“1+5”配套文件,都牢牢抓住这条主线,聚焦建立学校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健全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其主要体现在:从制度上确立起党组织领导地位,明确学校党组织领导职责;重新界定校长主要职权,强调党组织集体领导、集体决策要求;调整学校党政正职配备方式,促进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深度融合;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配套相关工作制度;注重人岗相适,选好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学校党务工作机构,落实党务工作队伍激励保障措施,为推动改革提供重要支撑等。(二)坚持把好“两组关系”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从制度设计来看,既突出了党组织领导的根本性,又强调了校长负责的重要性;既要把握好学校党组织集体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也要理清党组织会议讨论决定事项与校长办公会议研究拟订事项和执行落实之间的权责边界。中央《意见》对此进行了明确:一方面,强调“学校党组织会议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组织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另一方面,提出“学校党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校长办公会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保证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为准确理解把握“两对关系”,积极回应基层需求,我们在认真落实中央《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小学校党组织会议讨论决定事项清单》(含学校党组织会议直接讨论决定事项清单和校长办公会议提交学校党组织会议讨论决定事项清单两方面)、《学校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2个示范文本,以便各区各校统一标准、参照执行。(三)坚持把准“三个定位”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把“学校党组织领导什么、书记和校长负责什么”这些基本问题搞清楚。根据中央《意见》有关要求:一要明确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定位,即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担负领导“三重一大”、干部人才、意识形态、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具体职责;二要明确党组织书记的角色定位,即主持党组织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党组织重要活动,督促检查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督促党组织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三要明确校长的职责定位,即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按照学校党组织有关决议,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履行校长的具体职权。为了更好地把握中央《意见》要求,增强X实施方案的实用性,我们对“三个定位”进行细化,制定了《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职责》《学校章程党组织建设内容》2个示范文本,对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党组织班子构成、工作原则、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职责权限等进行了规定。(四)坚持把握“四项重点”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研究起草X实施方案,我们坚持“三个比对、三个吸纳”,做好中央《意见》与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X试点方案以及此次制定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全面比对分析;充分吸纳试点工作成果、各方面意见建议(先后征求4轮、整理300余条意见)、各地各领域改革经验,找准相同点、不同点与结合点,提出在四个方面着力创新突破:第一,健全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明确有关职责、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和协调运行机制,提出建立党组织领导改革发展、“三重一大”等重要工作机制;第二,选好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提出调整优化配备方式,严格选配标准,完善拟任人选任职经历,做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等;第三,着力加强学校党组织班子建设,推动班子整体优化,健全班子成员报告工作和联系业务制度,加强对班子成员考核监督等;第四,落实领导职数和相关待遇保障措施,包括核定学校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的领导职数,配齐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拓宽中小学校党务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发挥考核奖励和绩效工资激励作用等,为改革提供坚实保障。二、以形成党政合力激发办学活力四年来,市委教育工委积极引导试点区域和试点学校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打造学校党政协调运行共同体,推动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形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形成党政合力,进而激发办学活力。(一)坚持以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的领导合力激发办学活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中小学校的贯彻执行,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其中,最首要的关键群体就是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试点过程中,X市委组织部、X市委教育工委和X市教委制定印发《试点工作方案》及工作指南、《扩大试点工作通知》和相关重点任务清单,统筹领导班子建设和书记、校长选拔配备基本标准;市教育党校统筹全市校级干部培训,组织举办各类以党组织书记、校长为对象的培训,做好校级干部队伍基于新领导体制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储备。市区两级教育工委不断健全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定期沟通、领导班子成员相互配合工作机制,推动校长跨学区交流轮岗,优化党组织书记、校长配备,保证党组织书记支持校长工作以及在日常工作中和校长保持经常性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交流,带头维护班子团结,积极推动新领导体制优势由应然状态转化为实然状态。(二)坚持以学校基层党组织与内设部门的组织合力激发办学活力中央《意见》强调,学校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X试点探索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市级层面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原则,引导指导试点学校健全党务工作机构,充实党务工作力量,落实党务工作队伍激励保障措施,加强“五个基本”建设,提升学校党组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东城区、西城区等区的试点学校坚持“支部建在连上“,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模式,推动“学校校区、职能机构、教育教学单位(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备课组)等设置与党组织建设同步优化”,并选拔“双强型”党员干部担任学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确保学校党办(党政办)以及人事、德育、团少等内设部门的负责人为中共党员,在学校基层组织体系和人员构成上保证党组织与学校内设部门的深度融合。(三)坚持以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的人才合力激发办学活力党员是党组织的“肌体细胞”,是党
本文标题: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做法范本10篇(精选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1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