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5篇】2025年“七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思”,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2025年“七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思想伟力同志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美丽新XX、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行动自觉,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光荣使命和历史担当。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有力转化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集中体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最关键的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和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面向“三新”要求,心怀“国之大者”,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回答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四权”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党的创新理论有力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力量。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做民族复兴伟业的积极投身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这个主题,是激励我们党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创造伟大成就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宏伟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满腔热忱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要从我们国家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真切观照中,激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无上光荣感;要从党的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创造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深刻感悟中,激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强烈自豪感;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在“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指引下,激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崇高使命感。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做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作为社科院这个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主要负责人,首先要全面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排查意识形态风险点、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组织和带领广大科研人员主动出击、发声亮剑,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要契机,要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运用马克思主义强大理论武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在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中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生命线。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做为人民做学问的自觉力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J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把握的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也是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一伟大建党精神元素的具体要求。践行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必须面向实践,走入基层,在增“四力”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打牢增脚力这个基础。突出开展九大重点产业、四大提升行动、十大重点工程对策应用性研究,把实践前沿和基层一线作为最好的课堂,深入了解区情、社情、民情,在群众和基层的创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把握增眼力这个关键。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全局把握大势,也要情系千家万户、聚集“急难愁盼”,从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等细微环节体察民意,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增强研究的深透性,强化对策的精准性。要突出增脑力这个核心。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创造业绩,做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思想者。特别是在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中,要学习新思想、贯彻新理念、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锚定党委政府决策咨询需求,开展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要夯实增笔力这个功底。智库为党委政府提供的决策咨询主要是文字性成果,要锤炼好、打磨好笔力,深耕问题、观点、思路及对策,用心用功做好决策咨询落在纸上的“隆中对”,为解决好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七一”专题党课讲稿七一党课讲稿:锤炼坚强党性彰显担当作为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打造纪检监察铁军同志们:在七一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庆“七一”主题系列活动,回顾党的奋斗历史,讴歌党的光辉业绩,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提质增效,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庆祝建党104周年。纪检监察机关因党而生、为党而战、兴党而强,肩负着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重要职责和推进反腐败斗争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从革命先辈手中接过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接力棒”,牢记并践行入党誓词,对党绝对忠诚,积极投身于纪检监察伟大事业中。下面,我以《锤炼坚强党性彰显担当作为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打造纪检》为题,给大家分享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重温党的纪检监察史,汲取精神力量,明确奋斗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奏响了将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时代强音。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不断增强勇于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纪检监察干部是政治生态的护林员,是党的纪律的捍卫者、监督者和执行者,承担着反腐倡廉的重任,承载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坚力量,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要按照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要求,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努力维护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一)充分了解党风廉政建设史,增强思想认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廉洁工作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把拒腐防变、反腐倡廉作为实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一项主要任务。1924年1月,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为防止共产党员腐化蜕变,党中央于1926年8月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也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惩治贪腐问题的文件。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随后,中央苏区就开展了历时两年的惩腐肃贪运动,1938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了10种必予严惩的行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鉴于这一实际,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家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可以说,“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胜利后党的建设和国家前途的冷静思考,是“进京赶考”的积极心态和精神状态;“三个务必”是在我们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发出的响亮号召,是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出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革命和建设的任务都很繁重,反腐倡廉的形势也相当严峻。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52年4月18日,政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党的八大和八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进行教育和规定制度两方面的措施,在我党的廉政建设史上产生了深远意义。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反腐倡廉进入了拨乱反正、重视法制与民主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重大决策。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作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的重大判断;2019年1月,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进一步指出,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2021年2月,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进行了深化,要求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有效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增强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协同性和整体性,扎实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二)重点关注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发展历程,增强情感认同。大家都知道,监督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第一职责和政治使命,自1949年11月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以来,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体制发生过多次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重建的各级纪委重新沿用了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进行工作的体制。1980年,中央纪委向党中央建议,将中央纪委以下的各级纪委的领导关系,由受同级党委领导改为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双重领导体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实行“两个为主”(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进一步对现行双重领导体制进行了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党中央、中央纪委为了确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聚焦主责主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来,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出了“三个新要求”:新形势下强化政治监督新要求,监督对象实现全覆盖新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新要求。2017年监察体制改革后,县级以上纪检监察机关增加对党委管理的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等,同时增设纪委监委派驻(派出)机构,进一步强化了党对反腐败斗争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二、深刻领会
本文标题:【5篇】2025年“七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02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