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学习 > 党课讲稿 > 专题党课——2025书记讲党课专题党课讲稿材料(11篇) (精选合集)
专题党课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专题党课——2025书记讲党课专题党课讲稿材料(11篇) (精选合集)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党课: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美好家园(共11篇)篇一、党课: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美好家园同志们:按照此次主题教育安抖,我对近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的所学所思所想进行了梳理,结合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实际,困绕“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美好家园”为主题,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更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与大家共同交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具有强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懑义。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蛊变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全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豆兴的突出位巴,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掾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价值遵循和实践指引。一、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更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亟大社会问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楣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奥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斯垃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费加、负全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治理呈现问题点多面广、矛盾新旧交短、压力累积在加的特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生态环境系统要立足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新阶段,深刻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任务,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战略自传、故略主动,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将美丽中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习近平总内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速的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二)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哀则文明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葬在万明流沙之下,那里当年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历史上,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普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以史为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谓共生.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关系,人永远无法独立于自然界而实现发展.立足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去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是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的理性分析,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方式的深以次更迭.(四)坚持疑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一宁耍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极大丰,富和拓展了人们对生态价值的认知,为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的本质屈性“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立、经济财富。新时代,要牢固树立绿水背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五)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挺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刻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自归和本质属性。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更加优美的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肃要物质基础。“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笈兴的垂要故略任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不仅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而且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的本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永续发展为目标的文明,坚持和发展好生态文明就是解决中华民族发展问题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六)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坚持系统观念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山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上,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一论述说明了4;.态系统是一个相比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生命体。生态保护和修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头疝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七)坚持用加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出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宓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因此,要“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费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豆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党的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上,切实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费任制,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耍指标.(八)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记提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新理念,提出全人类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新体系,8次站在推动人类永续发展的高度,向世界发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倡议,深刻揭示了共建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中国智青。人类面对生态环境挑战,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成为当前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谢,“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的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中国自觉承担起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者的责任和使命,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以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新的解决方案。二、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振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的强大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耍讲话肃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竹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时代10年,是我市历史上生态环境改善坡显著、变化尺快的一个时期,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同全国、全省一道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小·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成功入选国家“I一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成功纳入2022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能源取暧试点城市,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6亿元,全市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亮,生态竞争的优势更加凸显,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获得感持续提升,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莫定了良好基础。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研究出台了《市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6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及其浅山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考核实施细则》《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由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货任清单》《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若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严格监管与有效激励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为推动4:.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与2013年相比,环境空气污染物中,二软化硫(S0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棘粒物(PM2.5)浓度均价大幅度下降,二氧化硫(S02)从2013年的61ug/m3下降到2021年的16ug/m3,同比下降73.8%;可吸入颗粒物(PM10)从2013年的103ug/m3下降到2021年的57ug/m3,同比下降44.7%;细颗粒物(PM2.5)从2014年的42ug/m3下降到2021年的18ug/m3,同比下降57.1%。持续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对全市42条河流和12座湖库进行“地敌式”排查捶治,累计排查整治和整改水利部、水利厅反馈暗访河湖“四乱”问题400余处,疏浚河道587公里,清理渠道283公里,清理垃圾23万吨,消退和恢复河道原貌517亩。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达标率100%,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和全省名列前茅: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仃效管控.分类管理农用地,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严格保护未利用地。此外,全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上年相比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优良,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质地指数(E1)为34.38,实现多年持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全市累计争取各类资金4.8亿元,完成各类造林任务24.68万亩,森林陵靛率年均增长0.02%;完成森林抚育12.85万亩、封山育林28.31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66.76万由,全市荒漠化、沙化上地面枳逐步减少,危害程度减缓,全市生态系统类型不断丰常、稳定性逐渐增强、持续性不
本文标题:专题党课——2025书记讲党课专题党课讲稿材料(11篇) (精选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09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