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2025年基层党员《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四篇】汇编供参考
深入学习文件精神,强化基层党员责任担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2025年基层党员《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四篇】汇编供参考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2025年基层党员《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天下之要,非人才莫居首。各级组织部门要打破乡村人才的瓶颈,激发人才在乡村建设中的“最大效应”,绘就乡村人才振兴“雁阵图”。靶向引才当好“贤伯乐”,打造乡村人才“新高地”。乡村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广开“招贤纳士”之路,坚持“用什么、引什么”的人才需求导向,打破地域、年龄等限制条件,让各类人才聚集到乡村振兴的战场上。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调查摸底,分类别、分层次建立“乡贤智库”,挖掘和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要打好“政策牌”“亲情牌”,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引导外出就业创业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引入汩汩“人才活水”。要创新柔性引才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派科技特派员、农机专家、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到农村扶技、扶智、扶业,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破题思维”突破乡村人才“难题”。多措并举搭好“大舞台”,激发乡村人才“内动力”。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引才虽可解燃眉之急,但若引而不用、一引了之,不仅会流失乡村人才,更会贻误发展,因此充分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才是长久之计。量身定制“培训链”,聚焦乡村发展需求,围绕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建立健全培养计划,注重“规定动作”和“个性点餐”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与“本土”接轨,让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科学搭建“实践链”,建立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引导青年干部到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匹配合适的“挂职练兵”岗位,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的良性循环。健全完善“评价链”,建立鼓励改革、支持创新的容错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有效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留才爱才筑好“暖心巢”,厚植乡村人才“肥沃土”。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人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就需要为人才提供完善和暖心的保障与环境,让“不远万里”奔涌而来的人才,感受到“温暖”、看得到“未来”。织密乡村留才“政策网”,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快研究出台乡村人才管理相关政策文件,推行乡村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持续抓好政策优化完善,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政策保障。打好乡村留才“感情牌”,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和“血缘、地缘、业缘”的社会联结功能,让乡村人才感情上愿意留、事业上留得住。增强乡村留才“磁吸力”,不断完善乡村人才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服务保障,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营造尚贤重才的良好氛围,让乡村人才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让各就各位的“实力派”大显身手。乡镇干部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行动纲领一、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方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继党的二十大后指导“三农”工作的又一纲领性文件。作为基层乡镇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通过系统学习文件内容,结合本镇实际,形成以下心得体会。(一)强化政治担当,锚定粮食安全核心任务文件明确提出“持续增强粮食供给能力”为首要任务,要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我镇作为传统农业大镇,耕地面积占全县15%,但近年来面临耕地“非粮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通过学习文件,深刻认识到必须将耕地保护与粮食产能提升作为政治责任:1.严守耕地红线:落实“长牙齿”硬措施,建立镇村两级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对违规占用耕地行为“零容忍,例如,今年已拆除3处违规大棚房,恢复耕地120亩。2.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文件强调“完善农民全过程参与机制”,我镇计划在2025年整合3000万元资金,完成5000亩农田改造,同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预计玉米单产可提升10%。3.健全防灾减灾体系:针对去年洪涝灾害暴露的短板,我镇将修缮15处农田水利设施,组建村级应急抢收队,确保粮食稳产丰产。(二)巩固脱贫成果,筑牢防返贫致贫底线文件要求“提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效能'我镇脱贫人口占比全县20%,返贫风险依然存在。结合文件精神,提出以下措施:1.动态监测精准化: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台账,对人均融合,2025年目标产值突破1亿元。三、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文件要求“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我镇将实施三大工程:1.道路联网:新建15公里产业路,打通蔬菜基地与主干道连接“最后一公里”。2.物流畅通:改造8个村级快递服务站,实现“上午采摘、下午进城”的鲜蔬直供模式。3.数字覆盖:落实文件“5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目标,已建成基站12处,惠及2.3万村民。(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学习文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精神,开展“三清三改”行动:1.垃圾治理: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机制,配备120个智能垃圾分类箱。2.污水整治:建设5处集中式污水处理站,覆盖80%以上农户。3.生态修复:在河道两侧种植生态林300亩,打造“水清岸绿”景观带。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夯实基层执政根基(一)党建引领多元共治落实文件“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要求,我镇探索“党建+养老”模式:1.志愿服务:组织党员结对帮扶留守老人,提供送餐、就医等“微服务,2.智慧平台:开发“银龄通”APP,实时监测独居老人安全状况,已覆盖200户。(二)法治德治融合推进1.普法教育: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每个村培育3-5名调解员,化解土地纠纷12起。2.乡风培育:设立“道德积分超市工将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纳入积分兑换,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五、强化要素保障,破解乡村振兴瓶颈(一)人才引育并重1.本土人才回流:落实文件“鼓励城市人才服务乡村”政策,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给予10万元贴息贷款,已吸引8人创办家庭农场。2.干部能力提升:组织镇村干部赴浙江“千万工程”示范村考察,学习乡村运营、产业策划经验。(二)资金高效统筹1.多元投入:整合财政衔接资金2000万元,申请专项债50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冷链物流项目建设。2.风险防控:推动农业保险全覆盖,对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投保率提升至95%o六、结语:以躬身力行书写乡村振兴答卷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基层工作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作为乡镇干部,必须做到三个“坚决”。1.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将粮食安全、防返贫作为底线任务;2.坚决推进改革创新,以土地制度突破、数字技术应用激活乡村资源;3.坚决践行群众路线,始终把农民增收、民生改善作为工作标尺。在具体实践中,我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农业强国”目标实现!2025年基层党员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感想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关键政策部署。文件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动力,围绕粮食安全、防返贫、乡村治理等关键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我们可以感受到,不断变化的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复杂环境和历史任务,始终不变的是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中国智慧”、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念兹在兹的“为民初心”。铺好“改革破局”的“发展基石”,以“守正创新敢为先”的勇气推进土地制度变革。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围绕“三块地”做出重要部署。在承包地方面,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使其能够安心规划长期农业生产。在宅基地改革上,文件严守“禁止城镇居民下乡购房”底线,防止资本无序侵占农民权益,同时积极探索盘活闲置农房资源,推动乡村资源合理利用。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聚焦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通过这些举措,破除农村要素流动的阻碍,让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活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领悟“中央一号文件”时不能“刻舟求剑”,要结合理论和实际、中国和世界、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深入思考,领略高瞻远瞩的“中国智慧”和因时制宜的“中国方案”。既要知道“一号文件”的重点要求,又要分析为什么“一号文件”会有这样的部署,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变”与“不变”中深刻领悟“中央一号文件”的根本内涵。筑牢“底线思维”的“稳固防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守护粮食与脱贫成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之大者”。文件首次将“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核心路径,强调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结合”,推动粮油作物整乡整县增产,并且强化耕地保护,严厉打击“大棚房”等违法占地行为,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文件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重点关注易地搬迁户的后续扶持,强化产业就业帮扶,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考验,真正做到脱贫不返贫,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防返贫这两条“生命线”。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政策含义,强化政策解读,做细工作指导,不断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排查预警返贫风险,精准落实帮扶举措,切实防止返贫致贫。”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奋力擘画“村强民富”画卷。锻造“基层治理”的“坚实利刃”,以“刮骨疗毒除顽疾”的决心破除形式主义沉痛。针对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清理整合政务应用程序”“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通过清单化管理和网格化治理“多格合一”,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数据报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中。在移风易俗方面,综合治理高额彩礼、打击婚托诈骗等举措,直击农村社会痛点,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中央一号文件”中饱含的“为民初心”,深刻理解“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核心要义,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前线”,与农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农民朋友增产增收“引路子”“出点子”“橹袖子”“铺路子”,守护好农民朋友的“钱袋子”,当好农民朋友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同他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切实帮助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换取农民朋友的“幸福指数”,以“为民初心”奋力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为引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不断擦亮青春底色、锤炼责任担当、诠释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把“乡村振兴幸福图”绘进基层、绘成现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心得体会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传递了强农惠农富农的鲜明信号,描绘了2025年“三农”工作任务书、路线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从党中央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既着眼当前,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中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些要事实事;也放眼长远,着力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我们相信,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一定能够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重点任务。2024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历史性突破1.4万亿斤,大豆产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各类农产品供给充裕,为稳物价、稳民心、稳大局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中央政策是明确的,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决不能因为粮食价格一时低迷,就轻言粮食生产已经过关了。一方面,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
本文标题:2025年基层党员《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四篇】汇编供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11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