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学习 > 党课讲稿 > 2025年“七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精选12篇范文
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结合历史与现实,深入阐述其内涵,强调新时代下传承发扬的重要性。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2025年“七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精选12篇范文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2025年“七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共12篇)篇1、2025年“七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同志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美丽新XX、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行动自觉,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光荣使命和历史担当。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有力转化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集中体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最关键的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和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面向“三新”要求,心怀“国之大者”,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回答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四权”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党的创新理论有力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力量。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做民族复兴伟业的积极投身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是激励我们党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创造伟大成就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宏伟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满腔热忱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要从我们国家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真切观照中,激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无上光荣感;要从党的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创造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深刻感悟中,激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强烈自豪感;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在“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指引下,激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崇高使命感。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做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作为社科院这个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主要负责人,首先要全面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排查意识形态风险点、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组织和带领广大科研人员主动出击、发声亮剑,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要契机,要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运用马克思主义强大理论武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在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中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生命线。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做为人民做学问的自觉力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把握的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也是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一伟大建党精神元素的具体要求。践行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必须面向实践,走入基层,在增“四力”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打牢增脚力这个基础。突出开展九大重点产业、四大提升行动、十大重点工程对策应用性研究,把实践前沿和基层一线作为最好的课堂,深入了解区情、社情、民情,在群众和基层的创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把握增眼力这个关键。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全局把握大势,也要情系千家万户、聚集“急难愁盼”,从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等细微环节体察民意,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增强研究的深透性,强化对策的精准性。要突出增脑力这个核心。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创造业绩,做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思想者。特别是在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中,要学习新思想、贯彻新理念、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锚定党委政府决策咨询需求,开展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要夯实增笔力这个功底。智库为党委政府提供的决策咨询主要是文字性成果,要锤炼好、打磨好笔力,深耕问题、观点、思路及对策,用心用功做好决策咨询落在纸上的“隆中对”,为解决好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奠定坚实基础。篇2、2025年“七一”党课讲稿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凄续红色血脉争做合格党员同志们: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政治品格,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天我们举办这次党课活动。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进大会的主题,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恪守伟大建党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续写新征程上的辉煌篇章,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筑牢“风雨多经志弥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信方能守,守源于信,信的坚定,方能守得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党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奋斗史。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要实现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理想。历史雄辩的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的理想追求,就能不断强大,做到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一名党员干部牢记理想信念,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身处和平年代,虽远离硝烟炮火、枪林弹雨,但处在“两个大局”之中,理想信念的考验却从未远去,不仅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且这种斗争的情况十分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谈到,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苏联社会主义的大厦为什么轰然倒塌?其中原因很多,但是追其根源,是苏联的广大党员不能正确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把苏东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认为是制度的原因使社会主义丧失了生命力,丧失了理想信念,不捍卫党的领导,不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我们必须学好党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在品味“真理的味道”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康续精神血脉、在“对标看齐榜样模范”中砥砺初心使命。要在深化理论学习中提高政治判断力、在强化理论思维中提高政治领悟力、在注重理论转化中提高政治执行力,与时俱进推进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转换,为奋进新征程锻造强大的政治力量。理想信念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坚守。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铭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使命。“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常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为民服务之“矢”,精准锚定群众需求之“的”。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毛泽东同志握别依依不舍的父老乡亲,面带微笑,大手一挥:“进京赶考去!”2013年7月11日,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前,习近平总书记目光穿越历史:”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回顾党一百多年的光辉历史,从执政全国的赶考,到建成强国的赶考,再到民族复兴的赶考,“答卷”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棒接一棒,无论什么时候,都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一切奋斗为人民谋幸福。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正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作为离百姓距离最近的基层党员干部,这就要求我们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脉相承地继承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用有温度有实效有情感的工作服务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走好新的“赶考路”。要以“情感”为先,密切干群关系。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党旗在天空中飘荡,星星在群众中闪耀。群众的心里自有一杆秤。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党员干部要强化“亲民爱民之风”,为民服务要用真心带真情。要深入调研,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不折不扣落实好惠民政策。要多到群众家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锅里有没有、望望房子漏不漏、摸摸被子暖不暖
本文标题:2025年“七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精选12篇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15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