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自查报告 > “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十五五”期间将重点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五五”时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同时展望2035年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远景目标,是未来五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一、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1.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深化改革、稳中求进,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就业工作稳中有进。“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687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5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3.5%以内。帮助3500余人成功实现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亿元,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5万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3619人。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市人力资源市场及智能招聘平台,开发“市公共招聘网”。建设市创新创业中心、市电商创业园、马家店返乡创业园并投入使用。建成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47个、实习实训生活基地2个,认定就业见习基地4家。组织1.1万余名大学生到实习实训。2019年,我市被认定为全省首批返乡创业示范县,全省共10个县(市),为唯一。——社保体系日趋完善。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搭建数据平台,通过信息比对,实施精准扩面。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法定人群全覆盖转变。全市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18万人次(2019年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经办服务职责全部划转至市医保局),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9.4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1.68万人;失业保险4.12万人;工伤保险4.91万人。三项社会保险总收入31.05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收入29.73亿元、失业保险收入0.75亿元、工伤保险收入0.57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六连调”,人月均养老金达到1882.85元,较2015年的1461.88元提高420.97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同步“五连调”,人月均养老金达到4775元,较2015年的3671元提高1104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108元,较2015年的75元提高33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8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700余人,技能人才49300人(高技能人才12410人)。市被认定为省技能强省示范县,全省共5个县(市)。市第二技工学校被评定为“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国家级、市、县级技能大师(人才)工作室(站)17个。打造“工匠”竞赛品牌。强化高层次人才推荐选拔及管理工作,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增长迅速,全市享受国贴、省贴等省管以上专家达到17人。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专技人员职称申报稳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评审范围不断扩大,民营企业“直通车”专项评审、农民职称评审有序开展。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第二技工学校获批为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设置、考核激励机制日臻完善,人事考试安全有序。——劳动关系逐步和谐。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用工备案制度全面实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最低工资制度、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进一步健全,调解仲裁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及时有效。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通过农民工工资专户为17.68万人次发放工资4.61亿元。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595起,已结案595起,结案率100%;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45起,已结案1045起,结案率100%。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3%。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劳动用工诚信体系,充分发挥诚信评价、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和“黑名单”管理的制度约束力和威慑效果。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13起,为969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132.37万元。2.发展形势“十五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机遇看。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布局优化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县域治理提升期,有基础、有实力在新发展阶段创造新业绩。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和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远景目标。省提出了“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发展布局,市提出了“强产兴城、能级跨越、争当龙头”的奋斗目标,市擘画了“四个”的宏伟蓝图。“东部未来城建设”、“当枝松宜”协同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为人社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从挑战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美战略博弈成为常态,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所带来的深度影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仍面临发展结构不优、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就业总量压力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外部环境对就业影响加深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高技能人才体量不足,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有待提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亟待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人社公共服务数智化水平不高,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对人社服务的赋能作用不强。二、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依法行政,着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更积极更开放的人才政策,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更均等更优质的人社公共服务,为建设“四个”贡献人社力量。1.2035年远景目标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就业质量显著提升,保持较低的失业水平,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满足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社会保障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局面。人才政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工资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一体、均等可及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优质。2.“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失业风险得到有效调控,统一规范、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开展就业创业培训2万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社会保险全覆盖。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提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十五五”期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建设高素质有活力的人才队伍。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优化人才结构,落实人才新政,建优建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技能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十五五”期末,全市专技人才达到1万人,技能人才5.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万人)。——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更加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健全,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更加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解更加规范,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十五五”期末,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劳动监察案件结案率达99%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以上、调解成功率82%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一裁终局率40%以上。——打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均等可及、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化公共服务制度全面推行,人社网上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强,智能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保卡发行应用覆盖面更广,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5%以上。三、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的良性互动。不断拓展就业增长新渠道,推进就业与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同步发展。将带动就业目标纳入重大产业规划,大力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实政府促进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健全政府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建立重大风险协同应对机制,夯实就业工作责任制、工作督查考核机制。2.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结合实施产业升级、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开发适合重点群体的就业岗位,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就业工作前列,积极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力推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和退捕渔民就业创业。全面落实重点群体社保补贴、求职补贴、创业补贴等帮扶政策,保障人岗精准匹配,强化重点群体就业能力提升,提供高质量就业培训服务。3.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实施“我兴楚乡、创在”返乡创业活动,加快搭建优质创业平台,鼓励支持市创新创业中心、电商产业园等孵化机构建设,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高水平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根据创业主体不同阶段、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差别化、定制化指导服务,促进创业企业加快发展。大力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逐步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持续推进“零工驿站”建设,支持和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扩大非全日制就业,支持新就业形态就业。4.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动对接“东部未来城”建设,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智能制造、新生态绿色食品、新电商“五新产业”为重点,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技能人才振兴行动、现代服务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载体多元发展、劳动者按需选择、政府加强监管服务的体制机制。整合引入更多优质培训资源,形成一批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并能在本地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培训专业。支持建设高水准的培训场地,增加实习实训设备投入。加强对就业重点群体的培训,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工代训。5.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镇、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就业服务,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服务。加强成果运用和大数据分析,健全就业形势科学研判机制,构建全面科学的就业事业统计调查体系。推动失业动态监测,加快建立失业预警制度,更好地把握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失业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调控失业的政策措施。6.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贯彻实施《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健全统
本文标题:“十五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19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