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主生活 > 民主生活会 > XX高校《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报告
高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确保政策有效落实。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XX高校《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报告”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XX高校《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报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4月修订实施以来,为我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使命的高等学校,我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各项要求。四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证。根据上级组织部门要求,现将我校贯彻落实《条例》情况报告如下。一、制定质量评估(一)适应性评估《条例》总体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党建工作要求,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系统性、全面性的制度规范。作为高等学校,我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条例》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党组织建设、师生党建工作等方面的规定,有效适应了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特点。特别是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三全育人”等方面,《条例》为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四年来的实践,《条例》有效解决了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党委领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基层党组织功能不够强化、师生党建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推动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基层实际适应情况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我们发现《条例》在高校基层实际执行中总体适应性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的地方。一是学术自由与党的领导关系需要更好把握,高校作为学术机构,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尊重学术自由、激发创新活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平衡点。二是师生党建工作的差异化特点需要充分体现,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年龄结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展精准化的党建工作,需要更加具体的指导。三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党建工作方式需要创新,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提升工作覆盖面和实效性,缺乏具体规范。四是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加强,高校对外交流频繁,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等活动中,如何确保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更加明确的要求。(三)制度空白和短板当前存在的主要制度空白和短板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课程思政与党建工作融合机制有待建立,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发挥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需要明确的制度安排。二是科研育人与党建工作结合规范需要完善,科研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如何在科研活动中发挥党组织作用,将科研育人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缺乏系统性规范。三是网络思政与党建工作融合机制亟待建立,新媒体时代思政工作面临新挑战,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升网络思政工作水平,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标准。四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党建引领机制有待完善,高校服务社会是重要职能,如何发挥党组织在校地合作、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需要更加明确的制度支撑。五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特色机制需要强化,研究生群体特点鲜明,如何针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特点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细化规定。二、执行情况(一)总体贯彻落实情况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始终将学习贯彻《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基础工程抓紧抓实。一是迅速响应上级部署,《条例》修订发布后,学校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落地见效。二是深入开展学习培训,学校党委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议24次,举办各级培训班16期,累计培训师生党员3800余人次,实现了从校领导到基层师生的全覆盖,确保每名党员都能深入理解《条例》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三是全面建立配套制度体系,结合高校特点制定配套制度38项,涵盖党委领导、院系党建、师生党员教育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各个方面,特别是针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关键工作制定了专门的党建工作规范,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定期督导、专项检查、工作调研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全年开展各类检查22次,覆盖所有院系和重点部门,发现问题168个,整改率达到100%,确保《条例》要求落实到位。(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情况学校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学校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建立教育政策传达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党委常委会必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教育决策部署作为第一议题,全年组织集中学习48次,专题研讨20次,确保教育方针政策在学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0次,院系级党组织理论学习实现全覆盖,“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率达到100%,开展理论宣讲768场次,受众达到2.6万人次,师生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不断提升。三是积极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将党的先进理念与大学精神、校风学风相结合,形成了“党建引领、文化育人、实践成才”的校园文化品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52次,举办学术文化论坛18场,组织实践育人活动78场,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四是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配备专职思政工作人员126名,建立师生思想动态定期调研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全年开展谈心谈话1680人次,化解各类思想问题156个,特别是在重大节点、敏感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用。五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围绕立德树人、学风建设、校园文化等中心工作开展各类活动186次,参与师生达到2.8万人次,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引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的精准性有待提升,理工科与人文社科师生的思想特点存在差异,需要分类施策;二是网络思政工作的创新力度需要加强,新媒体时代思政工作面临新挑战。建议加强分学科分专业的思政工作研究,建立精准化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网络思政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工作实效。(三)规范企业党组织设置和按期换届、落实党组织主要职责、健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机制等情况学校严格按照《条例》要求,不断完善党组织设置,确保组织体系健全有效,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科学规范党组织设置,针对高校院系设置、学科分布、师生构成的特点,现有党委1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286个,实现了对各学院、各学科、各层级师生的全覆盖,特别是在重点学科、科研团队、学生宿舍、社团组织等关键部位都建立了党组织,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同时创新设置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按学科或系所设置,学生党支部按年级或专业设置,有效加强了师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二是严格执行换届制度,建立换届提醒、督导、验收机制,党委任期5年,党总支和党支部任期3年,按期换届率达到100%,选举程序规范透明,选举结果符合要求,有效保持了党组织的生机活力,为学校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三是认真履行党组织主要职责,学校党委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好学校发展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重大事项前置研究制度,明确了发展战略、重大改革、重要人事、重大项目、重要制度、党建工作等6个方面的前置事项,全年研究讨论重大事项108项,特别是在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重大科研项目等重大决策中,党委的把关定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积极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党建+教学”、“党建+科研”、“党建+育人”等融合模式,将党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各环节,设立党员责任区158个,党员示范岗476个,党员先锋队78支,在重大教学改革、科研攻关、学生培养等重点工作中,党员冲锋在前,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课程思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思想引领等方面,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院系党组织参与学术事务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在复杂学术问题的政治把关方面需要加强;二是党建与科研育人融合的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科研育人功能发挥还不够充分。建议加强院系党组织负责人学术素养培训,提升参与学术治理的能力;建立党建与科研融合的工作机制,强化科研育人功能。(四)推动党的领导与大学治理深度融合情况学校认真贯彻《条例》要求,积极推动党的领导与大学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确保党的领导在大学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学校的根本制度写入章程,明确了党委的领导地位和决策程序,规定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职责分工和议事规则,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建立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重大事项均须经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党组织书记和院长(系主任)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形成了党政合力推进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制定《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实施办法》,明确了发展战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干部人事、财务资产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建立了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不同层面的决策和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四是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全年提拔任用处级干部28名,其中党员占96%,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7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156名,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五是健全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参与率达到95%以上,建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学术治理机构,保障师生的民主参与权利,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的界限划分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更好地处理党政关系和学术治理关系需要持续探索;二是师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制定更加明确的学术事务清单和行政事务清单,完善治理结构;建立更加完善的师生参与机制,提升治理的民主化水平。(五)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学校始终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生党员队伍,为立德树人提供人才支撑。一是扎实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建立分层分类教育培训体系,针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全年开展各类培训86次,培训党员4560人次,实现了全覆盖。特别是围绕师德师风、学术诚信、立德树人等重点内容,开展专业素养与党性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既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又增强了专业能力。同时充分运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发在线学习系统,建设学习资源库,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建立学习档案和积分制度,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二是严肃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创新组织生活方式,结合高校特点开展学术研讨、教学观摩、社会
本文标题:XX高校《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27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