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主生活 > 民主生活会 > 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 【5篇】
学习文件后,深感党组织在学校领导中的核心作用,校长负责制下教育事业必将更加繁荣!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 【5篇】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的必然要求。这一制度的建立,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制度设计。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需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果不坚持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不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的教育能培养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吗?答案显而易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政治体制和基本国情所决定的。通过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形成学校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全面落实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内涵的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定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牢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情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制度设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由校长主持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中小学、医院、科研院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院长、所长)负责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校领导体制的重大调整,是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就是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任务,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现代学校治理优势,将校长个人行政负责与党组织的集体决策,以及对行政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建立起决策科学、职责明晰、规范有序、协调顺畅、运行高效、作用到位、保障监督有力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让学校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实现学校党建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制度设计。当前,有个别学校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存在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情形,有的把党建工作视为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轻可重的软任务,有的把党建工作与党务工作混淆,甚至有极少数学校窄化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与德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师德建设对等起来,认为互不相干,没有理清相关工作的职能边界与内在关联。特别是一些幼儿园,党员人数较少,党建工作有弱化、边缘化、淡化现象。党员教师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业务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就是要在夯实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的基础上,鲜明树立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价值导向,扎实推动学校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从源头上以制度规定性既破除“两张皮”问题,又防止以党代政“大包大揽”行为。要在学校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通过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分工合作、一岗双责等制度机制,实现党政同频共振、同心同行,凝成教育合力,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学校党政领导集体,既坚持好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又支持保证校长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依法行使学校法定代表人的工作职责,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完成,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025年县委贯彻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情况汇报及总结我县坚持党建引领,以“六抓六全”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通过“调结构、建队伍、抓培训、强师能、正师德、强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人才保障。一、抓目标,压实责任“全链条”构建“县级统筹+专班推进+细化清单+动态督导”工作链条。成立以副县长为组长、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昆明市我县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的工作方案》,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纳入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党建工作责任书和中小学党建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通过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汇报,推动工作落实落细。二、抓学习,领会精神“全覆盖”采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抓关键少数”方式,确保学习全覆盖。组织所属各级党组织通过微信、云岭先锋等平台全覆盖“线上”送教,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教职工大会等“线下”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采用“云岭先锋”“学习强国”APP做好自主学习,学校领导带头以专题授课、座谈交流等方式解读政策,结合工作实际谈理解、讲困惑、理思路,加深政策理解,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思想认识。截至目前,组织开展专题讲座3次,座谈交流60余次,32名学校领导带头进行政策解读、交流发言,2800余名公办学校教师参与学习。三、抓调研,基层工作“全摸底”深入推进调研走访工作落细落实,确保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成立专项调研组,对全县20所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设置、干部职数、班子配备、议事决策机制等情况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充分掌握学校日常运转、领导干部作用发挥、年轻干部培养、编制日常管理等情况。采取“实调实销”调研方法,对调研过程当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一事一档”逐项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整改清单,高效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发展效能,夯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设基础。四、抓培训,能力提升“全方位”“定期培训1+定向轮训1+按需点训I”相结合,层次化、分类化、精准化递进推动教师技能提升。建立党组织书记定期培训、党务工作者专项轮训机制,以教职工“需求清单”针对性召开专题讲座,以“分层次、按类别、重需求”为导向,全力提升教职工专项能力。目前已举办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能力提升班1期,180余名党务干部全覆盖参与轮训,开展专题讲座培训5次,基层党组织班子履职能力、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教职工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五、抓典型,示范引领“全带动”坚持“党员带、带党员“育人机制,探索“以点带面”试点推广模式,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选树优秀党员教师聘为“育人导师”,形成“党员当先进、党员树模范”的培养导向。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持续发掘“优秀党员教师”“身边的好老师”等先进典型,形成“表彰一批、带动一群”的良好风气。挖掘选树“优秀党员教师”“我身边的好老师”等典型标兵37人,育人导师90人,在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10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六、抓保障,落实配套“全过程”择优选取5所县级试点学校,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率先建立“校长负责制”制度,明确书记、校长工作职责,健全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三重一大”议事决策等工作机制,确保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结合11个基层党组织换届和“县管校聘”同步推进工作,调整校园领导干部12人,按党员人数不低于1:50的比例为35个基层党组织配备39名党务干部,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在职在编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1.5%的比例从学校公用经费统筹安排党建工作经费,为工作推进提供坚强保障。学习贯彻《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学生德育工作。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抓好德育工作应在言传身教、心理疏导和创新方式上持续发力、做足文章,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长效完善的育人机制,当好言传身教的“引路人”。《意见》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德育工作注重知行合一,要将学生日常生活与社会最大对接,让“教书育人”成为每个老师的自觉,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长效机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中可以看出,“传道”为首要职责。作为师者,在“教书”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须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学生们的人格品行与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与老师接触更多,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也就更大。这就要求我们以身作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予以正向的激励和鼓舞,传递正能量,以实际行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打造温暖良好的育人阵地,当好心理疏导的“知心人,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小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形成初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容易受外界的各种影响。因此必须从小抓起,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御消极思想的侵蚀。心理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对“尖子生”要引导其戒骄戒躁,主动帮助他人;对“后进生”要引导其不要自卑,不断给予鼓励,努力迎头赶上;对“内向生”要引导其敞开心扉,融入集体;对“问题生”要耐心帮教,给予正确引导。此外,更要加强对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的关心关爱,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与家访,随时掌握思想动态,不断温暖学生的心灵。通过加强宣传、弘扬正气,努力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育人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在安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发展,成为受欢迎、能力强、有担当的人。构建清晰整体的育人格局,当好创新方式的“守护人”。《意见》指出:“加强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学校文化活动和科学普及活动,建设文明校园。”德育工作比较抽象,不像教育教学工作会直接体现在“分数”上,因此更要落小落实落细,克服传统大而空、大而全的说教方式,构思学生易于接受的新方式。要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从细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让德育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习得良好行为的重要途径。可以化被动说教为主动提升,通过“讲文明、树标兵”“值周班长”轮流制等活动,设立文明礼
本文标题:学习《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心得体会 【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27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