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心得研讨发言 (最新8篇范文)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关键,需持之以恒,方能确保党永葆生机活力,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心得研讨发言 (最新8篇范文)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学习《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时的研讨发言XX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学习贯彻XX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更加精准、更加有力地在淄博落地见效。从我市情况看,有三个方面尤其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第一,必须选准调研课题,解决好调研什么的问题。选准调研课题,是搞好调查研究的第一步。最近,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要坚持怎样的问题导向?》的文章,提出要紧盯“老问题”、研判“新问题”、抓住“大问题”、聚焦“真问题”、突出“重点问题”,我感到很有价值。所谓“老问题”,就是指长期制约事业发展的疑难杂症。从我市情况看,传统产业升级没有大的突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靠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禁而未绝等,就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老问题也有新情况,同样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深挖问题根源,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所谓“新问题”,就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出现的以前没有遇到或不够突出的问题。比如,当前数字化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变量,如何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民生,也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对此,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创造性的思路举措。所谓“大问题”,就是党中央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区域发展大局。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就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的大问题。解决大问题,要学会抽丝剥茧、庖丁解牛,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由小及大推动解决。所谓“真问题”,就是制约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能不能找到真问题,同样考验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比如,当前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乡村振兴中的人才资金不足问题等,就是这些领域中的真问题。要善于从众多矛盾问题中,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通过这些突破口、切入点,带动解决其他问题。所谓“重点问题”,就是某个领域的突出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矛盾显现的爆发点。比如,经济领域的供给引领需求不力问题,社会领域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生态领域的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等,就是重点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整个局面就会豁然开朗。第二,必须摸清实际情况,解决好如何调研的问题。搞好调查研究,关键在一个“实”字,必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听实话、摸实情、求实效。一是过程要扎实。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中指出,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这启示我们,搞好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真正当好“小学生”。要深入群众而不是仅仅深入基层干部,多交几个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多听听“两代表一委员”、工作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并从中摸清真实情况。要切实改进调研作风,坚决避免走穴式、应景式调研,确保看到真情况、发现真问题。二是方法要务实。要坚持轻车简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内容相似的调研必须搞好统筹,切实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最大限度为基层减轻负担。要改进调研方式,统筹采取“四不两直”、蹲点调研、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注重运用互联网等数智手段开展调研,真正做到怎么高效怎么办、怎么准确怎么办。三是内容要求实。正确的决策,来自真实的情况。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对于摸上来的情况、数据、事例等,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切忌搞验证式调研。要注重调研的全面性,既到发展好、成效大的地方发现典型经验,更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把脉会诊,顺耳的要听、刺耳的更要听,真正做到全面、客观、真实。第三,必须加强分析研究,解决好成果转化的问题。调查研是一个找问题、摸实情、出对策、破难题的完整闭环,既要防止“调”而不“研”,又要防止“研”而不“用”。一要在分析研究中把握规律。分析研究就是把问题症结分析透彻,把产生根源找准找全,把内部规律琢磨明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到规律。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方法,把获取的信息掰开揉碎、去伪存真,通过“抽丝剥茧”提炼出有价值的情况和有见地的观点,让“解剖麻雀”得来的调研结果更有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创新性。二要在成果转化中服务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对于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梳理形成推得开、立得住的办法措施,上升为务实有效、科学精准的决策部署,固化为可长期坚持的制度机制,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以高质量调研助推高质量发展。三要在贯彻落实中检验质效。调研成果是否有效,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决策作出后,要注重开展“回头看”,密切跟踪解决方案在具体实践中的效果,以“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持续校准工作方向,及时修正偏差、优化举措、完善机制,让调研成果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在审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摘编》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的出版,为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与行动指南。审计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经济秩序、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更需深入学习《论述摘编》,将其中精神融入审计工作的各环节。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一、深研论述内涵,把握精神要义(一)领会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论述摘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向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对于审计机关而言,优良的工作作风是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重要保障。审计人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民生政策的落实,只有秉持严谨、公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才能发挥审计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提升审计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二)明晰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一系列要求,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等。这些要求为审计机关的作风建设指明方向。审计工作必须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对民生资金、项目的审计力度,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要坚决杜绝审计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做到真审计、审真问题,切实发挥审计的监督效能。(三)理解作风建设的时代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的作风建设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数字化时代,审计机关要积极适应新要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审计效率与质量。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止匕外,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审计人员要有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探索新的审计模式与方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四)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常态化、长效化。《论述摘编》强调要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审计机关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涵盖审计业务流程、廉政建设、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效。通过制度的约束与激励,引导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工作纪律,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二、落实政治要求,强化责任担当(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审计项目的谋划、实施与报告过程中,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从政治高度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确保审计工作的正确方向。同时,要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学习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的实际行动。(二)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审计局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加强对审计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定期开展廉政谈话、警示教育等活动,引导审计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底线。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迁就,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审计机关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聚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跟踪审计,确保政令畅通;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险隐患,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助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审计监督,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四)加强审计机关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审计机关的根本性建设。要加强审计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素养与政治能力。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性教育活动等,引导审计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同时,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打造政治过硬的审计队伍。三、探索实践路径,提升审计效能(一)推动审计业务与作风建设融合。将作风建设融入审计业务的各环节,以良好的作风保障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在审计项目立项阶段,要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审计项目贴近实际、服务民生。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谨细致地开展审计工作,做到查深查透。在审计报告撰写阶段,要突出问题导向,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推动问题整改落实。通过审计业务与作风建设的深度融合,提升审计质量与效果。(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创新是提升审计效能的重要动力。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数字化审计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分析,提高审计的精准度与效率。推行研究型审计,加强对审计对象、审计事项的研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审计建议。止匕外,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监督的贯通协同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三)做实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审计监督的成效。要创新整改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督促其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同时,要强化审计整改结果的运用,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的绩效考核,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推动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四)树立审计机关良好形象。审计机关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培育审计人员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展示审计工作成果,回应社会关切。通过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提升审计机关的社会影响力,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强化队伍保障,打造过硬铁军(一)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队伍建设的基础。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导审计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干部的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使其自觉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让审计干部深刻认识到违规违纪行为的危害性,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二)提升审计干部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是审计干部履行职责的关键。要加大培训力度,根据审计干部的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大数据审计技能培训等,提升审计干部的专业素养。鼓励审计干部参加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拓宽
本文标题: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心得研讨发言 (最新8篇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28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