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县统计局副局长关于防治统计造假专题研讨交流心得体会
通过研讨交流,认识到防治统计造假需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数据质量,构建长效机制,如何更有效落实?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1/6县统计局副局长关于防治统计造假专题研讨交流心得体会县统计局副局长关于防治统计造假专题研讨交流心得体会作为基层统计工作的实践者,我深知统计数据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温度计和指挥棒。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愈发严格,但基层统计造假现象仍时有发生,甚至呈现出隐蔽化、技术化新特点。通过参加此次专题研讨,结合我县统计工作实际,我深刻认识到防治统计造假不仅是业务问题,更是政治任务,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绣花功夫的精细,筑牢县域统计数据质量的铜墙铁壁。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一、以政治三力为引领,校准防治统计造假的定盘星(一)提高政治判断力,认清统计造假的本质危害。统计数据失真看似是数字游戏,实则是政治生态的污染源。某县曾因虚报工业增加值导致上级误判经济形势,盲目追加投资,最终造成资源浪费;某镇为完成考核任务,要求企业虚报农民收入,导致惠农政策偏离实际需求。这些案例警示我们,统计造假不仅误导决策,更损害政府公信力,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作为基层统计干部,必须始终牢记统计数据是公共产品,真实准确是政治要求,把防治造假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二)提高政治领悟力,把握防治造假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确保统计资料真实准确。这一重要论述为基层统计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体会到,防治统计造假不是一阵风,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持久战;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协同的大合唱。必须摒弃应付检查过关就行的侥幸心理,树立数据质量无小事的底线思维,将真实统计作为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行动。(三)提高政治执行力,扛起防治造假的主体责任。作为县统计局分管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责任不落实,数据难真实。近年来,我县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将统计法治纳入县委巡察内容,对数据异常的乡镇实行三色预警。2025年上半年,因某镇连续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异常,县委对镇长进行约谈,并扣减年度考核分值。这让我体会到,只有将责任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才能让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成为行动自觉。二、以问题导向为突破,深挖基层统计造假的病灶源(一)考核指挥棒变形催生造假动机。部分乡镇将统计数据与政绩考核、干部晋升直接挂钩,形成数字出政绩的扭曲导向。例如,某镇为争创经济强镇,要求企业虚报营业收入,导致规上工业增加值虚增25%;还有乡镇在乡村振兴考核中,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设定为硬指标,迫使乡镇通过技术处理完成目标。这种压力型统计体制,客观上为造假3/6提供了生存土壤。(二)基层统计能力短板滋生造假空间。乡镇统计站普遍面临三缺困境:缺人员,某镇统计站仅有1名兼职人员,却需负责10余项统计调查;缺经费,部分乡镇连基本的统计台账都难以建立;缺技术,基层统计人员对电子台账、数据审核系统操作不熟练,导致数据采集、审核流于形式。例如,某镇因统计人员误操作,将全镇生猪出栏量重复上报,数据虚增3倍却未被发现。(三)统计监督盲区弱化造假成本。基层统计执法存在三难:发现难,传统人工核查效率低,难以覆盖海量数据;取证难,造假手段智能化,电子证据易篡改;追责难,部分地方存在护短心态,对造假责任人处理偏轻。2025年4月,我县查处某企业虚报产值案件,但因乡镇干部说情,最终仅给予警告处分,未形成有效震慑。三、以系统思维为路径,构建防治统计造假的防护网(一)筑牢法治防火墙,让造假者不敢假。一是严把数据生产关。推行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全覆盖,实现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台账数据三统一。2025年上半年,我县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推广电子台账,数据溯源能力提升60%。二是严守数据审核关。构建智能预警+人工复核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异常波动数据自动标记。去年,通过系统预警发现某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虚报30%,及时予以纠正。三是严惩造假行为。建立统计造假直查制度,对重大案件实行提级办理。截至今日,我县查处某企业虚报产值案件,对3名责任人追责问责,并在全县通报曝光。(二)织密技术过滤网,让造假者不能假。一是建设统计大数据平台。整合部门行政记录、企业用电用水等外部数据,构建跨领域数据比对模型。例如,通过税务数据与工业产值比对,精准识别虚报企业。二是推广区块链技术。在部分企业试点统计数据上链存证,确保数据生成-传输-存储全流程可追溯。2025年,我县在2家重点企业开展试点,数据真实率达100%。三是开发智能审核系统。利用AI技术对统计报表进行逻辑校验,自动识别数据矛盾,系统成功拦截12份问题报表,避免数据失真。(三)锻造队伍硬实力,让造假者不想假。一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统计法治大讲堂,2025年培训基层统计人员122人次,重点加强统计法、数据核查实务培训。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对连续三年数据质量优秀的乡镇给予经费倾斜,对发现重大造假线索的个人予以表彰。去年,我县对2名优秀统计员授予金数据奖。三是推行师徒结对模式。安排业务骨干与新入职人员一对一帮扶,快速提升实战能力。(四)构建共治大格局,让造假者无处假。一是深化部门协作。与审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2025年通过跨部门联合核查发现统计违法案件1起。二是畅通监督渠道。设立统计违法举报平台,对实名举报实行100%核查、100%反馈,受理群众举报线索5条,查实率达80%。5/6三是培育统计诚信文化。开展统计法治进企业活动,将统计法纳入企业负责人培训课程。建立统计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对诚信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四、以久久为功为信念,打好防治统计造假的持久战(一)推动统计立法与改革同步。建议上级部门加快修订《统计法实施条例》,将电子统计台账、区块链存证等创新实践上升为法律制度。同时,探索建立乡镇统计机构垂直管理试点,减少行政干预。我县已制定《乡镇统计工作规范》,明确统计站人员编制、经费保障标准,力争年内实现人财物独立。(二)构建智慧监督体系。计划投资200万元建设全县统计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审核、分析全流程智能化。开发统计造假智能识别模型,对逻辑矛盾、趋势异常、关联异常等风险点实时预警。2026年,我县将在工业、投资领域开展试点,力争3年内覆盖全部统计专业。(三)培育统计诚信生态。开展统计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对诚信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项目申报支持。建立统计信用修复机制,对失信企业通过整改培训、数据复核等方式恢复信用。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防治统计造假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作为基层统计干部,我将以本次研讨为契机,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更严的纪律作风,坚决守住统计数据质量生命线。我坚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真实统计、科学统计、依法统计的初心,就一定能以高质量统计数据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
本文标题:县统计局副局长关于防治统计造假专题研讨交流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29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