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党课讲稿7篇
深入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领会城市发展新理念,推动构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党课:在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蓝图中书写新时代的干部担当2、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党课:擘画城市新蓝图,锤炼发展真功夫3、2025年7月城市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五个转变、五个注重4、党支部书记学习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发言材料5、县委书记深入学习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发言材料6、住建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7、乡镇党委书记学习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党课:在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蓝图中书写新时代的干部担当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开展一次专题党课学习。前不久在北京胜利闭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熟悉我们国家发展历程的同志们都知道,每一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都像一座历史的灯塔,照亮着中国城镇化前进的航程,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对我们每一位在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战线上的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迈入“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意义非同凡响。它不仅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辉煌成就,更科学擘画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而贯穿整个会议精神的灵魂,就是那句我们耳熟能详,但在此刻却被赋予了全新时代内涵的话“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句话告诉我们,城市的价值尺度,最终要看人民是否满意;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那么,同志们,我们不妨扪心自问:面对这样一座呼唤着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人民城市,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伟大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机关干部,应当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才能无愧于党的重托、人民的期盼?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党课要共同思考和探寻的核心命题。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一起从会议精神中汲取力量,淬炼党性,明确方向,共同思考如何成长为一名现代化人民城市所呼唤的优秀干部。下面,我将围绕“现代化人民城市呼唤怎样的干部精神品质”这个核心,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一、涵养为民情怀,锤炼赤诚担当的政治品格“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城市工作的千头万绪,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首要的精神品质,就是我们共产党人那颗滚烫的、始终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这次会议反复强调“人民城市”这个核心理念,这绝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价值原点。从哪里最能体现这种价值追求呢?我认为,恰恰是本次会议政策重心的转变。会议指出,城市发展要从过去大规模的“棚改”,转向“高质量城市更新”和“存量楼市质量提升”。同志们,这个转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不再仅仅追求高楼大厦的数量和城市版图的扩张,而是更加关注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感受。是老旧小区的居民能不能用上电梯、告别“爬楼难”?是孩子们放学后有没有安全、有趣的活动空间?是城市“里子”的地下管网是否通畅,能否让大家在暴雨天也能安然出行?这背后,是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深切回应,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真挚情感。我们手中的权力、我们负责的项目、我们制定的政策,最终都要用人民满意这把尺子来衡量。上海在城市更新中,推出了28个典型案例,他们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像绣花一样精细地改造,既保留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又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比如,通过“微更新”为老弄堂引入现代化的厨卫设施。这种工作,也许不如一个新区剪彩那样轰轰烈烈,但它带给老百姓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就是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精神境界。(二)勇于担当负责的政治勇气人民至上,不是一句轻松的承诺,它需要我们有直面矛盾、敢于碰硬的担当精神。现代化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次会议首次将建设“韧性城市”单列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强调要“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这本身就是对我们干部担当精神的一次大考。什么是“韧性”?就是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有足够的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这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比如,财政部已经提前下达了4000亿元的专项债,用于城市地下管网和防洪排涝建设。这笔钱怎么花?项目怎么建?能不能建成百年工程,经得起历史和风雨的检验?这就需要我们敢于迎难而上。改造老旧管网,会涉及到复杂的产权关系、会给居民生活带来暂时不便,甚至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我们敢不敢啃这块“硬骨头”?面对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我们有没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排查风险、加固防线?担当,还体现在面对艰巨任务时的攻坚克难。会议提出,到2027年,每年将安排200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城市更新示范项目。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如何用好这笔资金,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更新之路,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重庆市为了推动城市更新,创新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体系,这就是一种担当。面对重大责任挺身而出,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顶得上去,这才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好干部。(三)保持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为民情怀和担当勇气,最终要通过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一场接力跑,需要我们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同志们可以想一想,深圳为何能在智能建造领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试点城市?正是因为深圳的建设者们始终保持着“杀出一条血路”的昂扬斗志和奋斗姿态。这种斗志,体现在面对工作时“干就要干到最好”的追求。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得去”,而要追求“过得硬”。体现在推动工作时善作善成的本领。光有热情和干劲还不够,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城市工作,尤其需要我们遵循规律、系统谋划。会议强调的“先体检、后更新”机制,就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它要求我们像医生看病一样,先把城市的“病灶”找准,再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开刀动手术”。这种求真务实、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正是我们昂扬斗志的最好体现。二、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如果说为民情怀是城市工作的“根”与“魂”,那么创新精神就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源”与“泉”。这次会议通篇贯穿着“创新”二字,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和“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要求我们必须摆脱路径依赖,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拥抱变革。(一)树立改革创新的思维理念时代在变,城市在变,我们的思维也必须与时俱进。我认为,这次会议的精神,至少推动了我们思维理念上的“五大转变”。一是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过去我们习惯于摊大饼式发展,但现在,我国城镇化已进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对建成区的改造提质上。我们的思维要从“要地盖楼”转向“盘活存量”,在方寸之间做出大文章。二是从“速度优先”转向“质量为本”。会议指出,要告别粗放式发展,推行精明增长。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评价标准变了,不再是比谁的项目上得快、投资额大,而是比谁的项目质量高、效益好、群众更满意。三是从“各自为战”转向“系统集成”。现代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单打独斗解决不了问题。会议提出的“五位一体”智慧城管和“车路云一体化”试点,都体现了跨部门、跨领域系统集成的思维,要求我们打破数据壁垒和部门墙,形成治理合力。四是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会议探索建立“政府一市场一公众”协同模式,这意味着我们干部要学会当好“导演”,而不是什么都自己“主演”。要善于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社会的热情,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五是从“物质建设”转向“人文关怀”。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邻里关系的重塑、社区文化的培育。上海的城市更新案例中,有很多“活力街区打造”和“完整社区建设”的探索,这就是把人文关怀融入城市建设的生动体现。(二)增强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树立了新思维,还要有敢为人先的行动勇气。创新,往往意味着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确定性。我们是选择“等、靠、要”,还是选择主动作为、先行先试?苏州、深圳、北京等8个城市,在构建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受到了住建部的通报表扬。他们就是“敢为人先”的典范。他们勇于探索,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种勇立潮头的时代担当,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每个单位、每个部门,也应该在自己的领域里,思考能不能也打造出几个像深圳智能建造这样的“样板工程”?能不能也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治理创新贡献一份力量?这种精神动力的背后,是对卓越的品质追求。满足于现状,就不可能创新;安于守成,就不可能进步。只有始终心怀“追求卓越”的信念,我们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突破,永不止步。(三)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水平创新不是蛮干,它需要智慧和能力作为支撑。面对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老难题,我们有没有破解的“金刚钻”?比如,城市更新钱从哪儿来?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会议明确提出要探索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推动城市开发从“建设模式”向“运营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干部不仅要懂建设,还要懂经济、懂金融、懂运营。再比如,如何建设“智慧城市”?会议明确了以国家标准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框架,包括数据互联互通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数字素养,能看懂数据、用好数据,让城市变得更“聪明”。面对这些复杂局面,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只有具备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智慧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我们才能真正把创新的蓝图变为现实,推动工作实现新突破。三、坚持实干兴邦,弘扬求真务务的优良作风“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再宏伟的蓝图、再创新的理念,最终都要靠实干来落实。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尤其需要我们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一)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这次会议一个非常鲜明的导向,就是“务实”。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存量提质增效”这个关键词。它要求我们的工作重心,从看得见的“面子”更多地转向看不见的“里子”,从追求光鲜的“盆景”转向惠及大众的“风景”。什么是求真务实?成都市出台的《城市既有建筑风貌提升导则》,对建筑改造的原则、标准、技术细节都做了明确规定,这就是务实。深圳市光明区在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时,把检测、清疏、修复等费用都作了明确安排,并制定了日常管理标准,这也是务实。它告诉我们,城市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功,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我们每一位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要有这种求真的态度和实干的自觉。制定的方案是不是符合实际、能够落地?推进的项目是不是真正解决了群众的痛点、堵点?评价工作成效,是不是多去现场看一看、多听群众说一说,而不是只看材料、听汇报?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经得起实践和人民的检验。(二)发扬钉钉子精神的执着品质城市建设非一日之功,尤其像城市更新、管网改造这样的“硬骨头”,更需要我们有“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钉牢为止。这种精神,首先体现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韧。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长期性,不能因为领导人的更替就随意改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确保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次,体现在持之以恒的工作毅力。很多工作,比如垃圾分类、老旧小区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久久为功。更重要的,是善始善终的责任心。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再到后期的运营维护,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我们不能有“重建设、轻管理”的惯性思维。天津市在编制2025年城市更新年度计划时,就特别强调了城市体检和后续更新的衔接,这就是一种善始善终的责任体现。我们要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真正发挥长远效益。(三)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标准务实,不等于降低标准;实干,更要追求实效。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城市工作也必须从“粗放”走向“精细”。什么是精细化?就是下足“绣花”功夫。大到一座桥梁的设计,小到一块路牌的设置,都要精心打磨。我们要向先进城市学习,比如住建部推广的28个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种精益求精,源于高标准的质量追求和零容忍的纪律意识。工程质量是生命线,安全生产是底线。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决不允许有任何“差不多”
本文标题: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党课讲稿7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0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