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调查研究主题评论文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2
调查研究主题涵盖了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专家们通过深入分析提供了独到见解,参与者分享了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体会。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1/78调查研究主题评论文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2目录1.发扬好调查研究优良传统32.调查研究要走进群众53.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84.调查研究是践行初心的路径要求115.真正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166.调查研究要谨防几种现象217.下足调查研究真功夫248.调查研究要谨防几种现象279.调查研究要注重用数据说话3010.以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3311.增强调查研究的问题意识3812.调查研究要把握好三个要点4113.多些既报喜又报忧的调查研究4314.强化四个导向推动调查研究走向深入4615.练好新时代调查研究基本功5016.调查研究不能下大包围5317.调查研究要力戒增加基层负担5518.以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5819.调查研究重在求真务实6420.调查研究绝不等于做文章6921.做正确的调查研究7122.大兴调查研究要把握好四度7323.让调查研究始终围绕问题转7624.下功夫搞好调查研究8025.调查研究要增强眼力脚力脑力8326.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质量8627.让调查研究蔚然成风90发扬好调查研究优良传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我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兴调研之风。调研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那么往往被作为调研对象的基层干部,该如何发扬好调查研究这个优良传统?不回避问题。调研工作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找出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是调研工作的重要原则。雾里看花,找到问题不易,如果基层干部怕追责,选择报喜不报忧、对待问题避重就轻,那就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回避问题的结果只能是问题越积越多,甚至积重难返,免不了追责,还可能错过纠错纠偏的最佳时期。面对问题,基层干部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直面问题刮骨疗伤,才能涅槃重生、破茧成蝶。3/78不夸大成绩。日常调研中,听取汇报是最为常见的工作方式之一,然而在形成工作汇报材料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错误地把政绩作为衡量自己配合完成调研工作的金标准,导致拔高成绩、夸大成效等现象偶有发生。基层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好大喜功、不夸大成绩,那么面对调研工作,既能如实反映情况,又能轻松完成配合任务。践行再调研。调研活动对于基层工作确实是难得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但是切忌当作一阵风。如果调研时轰轰烈烈,调研后销声匿迹,尤其是对发现的问题置之不理、淡化处理,那么问题就依旧是问题,下次调研时原来的新问题就变成老问题。基层不是终点站,基层干部应该践行再调研,也就是自我检视,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到乡镇、村等基层一线再梳理、再查摆调研反映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深入总结经验,真正做到彻查彻改、举一反三,使调研成为基层治理的监测器,推动落实的晴雨表。调查研究要走进群众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把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键在于走进群众。走进群众,宝山捡宝;走不进群众,徒劳往返。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只有走进群众中,走进百姓家,才能在实地走访调研中,真正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了解百姓的心声,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增进党群干群关系。走进群众,要做到心上见。走进群众,要身到心至。停留于见个面、握个手、打个招呼说句话,不过蜻蜓点水面子活,未可全抛一片心,难有收获。古人云: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走进群众,须得做知己、真知心、成知音,心上见,相通相印,才真正进得去。和群众相互知人知面又知心了,群众感到你信得过、靠得住,才和你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想当年,〔…〕记者〔…〕来到〔…〕村,用笔和镜头与贫困群众交心,才使〔…〕个人只有〔…〕个碗,已经断粮〔…〕天的贫困写照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毕节试验区焕得生机。心上见,得有立根原在群众中的站位,全身心扑在群众身上,起心动念想群众,一言一行为群众;得有一枝一叶总关情情怀,把群众利益挂在心头,大事不怕难,小事不嫌烦,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之所盼,必办应心。走进群众,要敢于事上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走进群众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是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必须敢于事上见。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5/78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抓差异解扣子。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精心找症结,细心解扣子,做到畅通而通导、疏通而通亮、沟通而通达,苦口婆心扣民心,问题解决在心坎上。抓关键碰心坎。抓住影响群众生活的大事难事烦心事,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敢爬最高的山,敢走最险的路,敢去最偏远的村寨,敢住最穷的人家,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如〔…〕在〔…〕封沙、治水、改地除三害,如〔…〕带领群众〔…〕年绝壁凿天渠。事上见,见实事、见担当、见情怀,不用痕迹包裹政绩,不以镀金装点门面。走进群众,要能够寻常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做调查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做不好的。高手在民间,自恃水平高、能力强、干劲大是不行的,必须常怀谦虚之心,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砥砺自己谦虚谨慎。要常怀空杯心态,不断清洗大脑和心灵,清空大脑中的成见、偏见、陋见。所有调研,不预设模式、不事先招呼、不走形式过场,不搞就近不就远、就熟不就生,喜听汇报,只观预定盆景的花式调研,始终放低身段,虚心求教,专心认真,倾听原声。要诚其身不自欺,谦虚不虚晃一枪,功在蹄疾步稳;谨慎不求立竿见影,力在固本培元。走进群众如同走亲戚,下访如同拉家常,没有级别隔阂,没有身份阻碍,没有官话套话场面话,只有掏心窝子的知心话。真心实意到位,就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发出的感慨,仍值得我们坚守和发扬。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不忘初心顺应民心,干事立住脚、进心坎、见实惠,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就会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充分体现了对这一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高度重视和弘扬。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正确领导中国革命的绝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一经在中国传播,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的调查研究在中国生根发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地位和态度,辨明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通过一系列农村革命斗争的调查研究,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同党内右倾思想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作斗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把调查研究升华为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以全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为契机,党中央发出《关于调7/78查研究的决定》,加强调查研究成为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被确立起来,调查研究在党内蔚然成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的妙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又一个崭新课题。19〔…〕年底至19〔…〕年春我们党开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独立规划自身的建设路线,为党的八大召开作了重要思想和理论准备。党的领导人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等。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调查研究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良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尊重党内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呼声,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基于全面调研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组织大规模的专题调研,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明确了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任务,提出和部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把调查研究设定为常态化的工作方法,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中央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首位。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动员令,突出调研开路的鲜明导向。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必须深入研判、深入调查、科学决策。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扶贫工作,深入贫困家庭访贫问苦,倾听贫困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扶贫脱贫需求,带领全国党员、干部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订的精准扶贫战略,确保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形成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重大举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都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讨论而形成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新时代的调查研究,蕴含着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把握和深入贯9/78彻。调查研究是践行初心的路径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调查研究必须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这为新形势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践行党校初心提供了根本遵循。调查研究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基本功党校是党的学校,是党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和思想理论建设重要阵地的使命任务,做好调查研究,既是坚守党校初心使命的根本工作要求,也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重要工作路径。调查研究是坚持为党育才,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的必然要求。调查研究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党校是推动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理论素养的地方。党校教学不仅要有理论高度、更要有实践深度,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深奥的理论转化为感性的认知,把大量鲜活的案例融进课堂教学,正确传达党的方针政策,让党校课堂充满生命力。学员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实地走访、现场教学和走进学员的深入调研,可以更好地确保课程设置更加优化,让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更加合理高效。调查研究是坚持为党献策,做好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的根本方向。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咨询的基础。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党校教研人员要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和决策咨询,提升服务两个大局的工作能力,为省委、省政府提
本文标题:调查研究主题评论文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2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1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