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宣讲稿 > 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调研显示,壮大村集体经济需政策支持、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多措并举,前景广阔!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立足全区,着眼西部乃至全国,提出了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打造塞上乡村乐园的总目标和总方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乡村振兴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还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抓实班子建设、创新发展模式等,进一步推促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一、**镇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镇位于**县城东部,全镇辖10个行政村和**地区,国土面积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万亩,户籍人口7677户23819人,全镇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0个。截至2022年,**镇立足镇情村情,围绕枸杞、肉羊养殖、冷凉蔬菜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万元,其中: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个。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清晰,其中:经营性收入**万元,主要依靠肉羊养殖、枸杞产业、青储玉米等;非经营性收入**万元,主要依靠土地流转收益等。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现状模式(一)投资经营模式。深入挖掘土地、人力等资产资源,采取流转土地、自主经营的方式开发利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村、**村、**村等绝大部分村均采取此类方式。例如:**村将全村90%的群众土地(2000亩)全部流转到村集体,村集体集中精力种植小麦、玉米,并且利用小麦收获后的空档期抢种秋季蔬菜,实现一年2次收益,每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村、**村利用新植枸杞行间,种植原粮小麦,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增加村集体收益。(二)资源开发模式。充分发掘资源禀赋,盘活利用闲置资产,引入社会资本或联合经营方式,推进集体“三资”有效运营,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村、**村均采取此类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例如:红梧村利用原有牛舍,改造建成标准化羊舍192间14000平方米,配套建设消毒室、兽医室、兽药房、饲草饲料加工房450平方米,养殖湖羊、萨福克羊1300多只,经营过程中又引入致富带头人,采取活体托管养殖方式,既降低了养殖经营风险,又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村围绕**生平纪事,打好红色牌,流转土地实施冷凉蔬菜种植,大地小番茄种植,打造红色体验中心,引入制陶、手工编制、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等研学项目,打造农、文、旅、研学一体化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联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共同体作用,创新发展“跨村联建”模式,动员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的村共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例如,组建农机服务公司,由各村合作社入股,购买农业机械开展对外业务,实现集体收益。沙滩村借助红色美丽村庄品牌,由各村入股合伙发展设施农业,实现集体收益。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一)班子建设滞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后劲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部分集体经济实力弱的村,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方面是对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各村党支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营类人才培养上重视不足,缺乏前瞻意识,部分村干部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队伍不够稳定,村党组织存在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这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另一方面是村干部内部合力不强。个别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长期薄弱,村干部未享受过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发展的思想动力和主观意识明显不足,村级工作与乡镇要求不合拍,难以发挥村“两委”班子应有的作用,村干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缺乏应有作为,不能发挥群策群力和带动群众的作用。(二)思想观念滞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识淡薄。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些村干部思想较为落后,观念陈旧保守,眼界不够开阔,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入,缺乏主动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发展的魄力和能力。一是发展欲望不强。部分村干部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风险”太大,发展好了自己得不到好处,一旦累下债了村民“骂”得受不了,因此“小富即安”心态占据上风,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有就行,不主动谋划项目,甚至有“等、靠”的错误思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二是发展动力不足。部分村集体常年来积累的债务负担比较大,而化解村级债务的主要途径就是变卖资产和发包资源。同时,发展村集体经济容错纠错机制和村干部“分红”机制未健全,有的村干部怕受到组织的惩罚、百姓的埋怨。认为发展壮大了,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发展过程中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工作压力和收入不成比例;三是发展能力不高。部分村不想挖掘自身资源,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提出的建设项目可行性差;部分村经营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规模化种养殖、观光旅游、仓储物流等方面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技术水平缺乏,项目难以达到设计产能和预期效益,往往发展集体经济存在“小猫钓鱼”现象。(二)制度建设不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完善,在财务管理、经营监管、收益分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度“漏洞”。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只有报账员,未聘请专业会计,账务不清,不能进行成本核算,导致村集体产品成本和经济收入核算失真,无法及时准确反映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状况,造成无法精准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二是经营监管不到位。乡镇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状况监督力度较弱,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务监管能力极其薄弱,村级合作社使用劳务中漏洞较大,成本不合理虚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一些合作社内部没有制定股权设置方案和收益分配方案,产权不明晰、责权不明确,内控机制不健全,存在生产经营风险。三是收益分配不完善。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的项目,没有明晰合作入股形式、权利义务、收益分配方式和风险防范措施等村企合作细节,有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合作方未签订规范的合同、未做完整的备案手续资料。遇到经济纠纷各执一词,往往造成村级资产流失,村集体经济收入受损。三、对策及建议(一)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团结有力的高素质队伍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保障。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大力选配具备具有一定经营经验的、群众基础较好的、发展意愿强烈的村两委干部,并着重锻炼其精准化解风险,破解发展瓶颈的能力素质,推促发挥好“头雁效应”。二是建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班子。注重把一些年纪轻、懂技术、有经营能力、政治素质好的村级致富能人选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管理层,给予充分支持,鼓励发挥好“能人效应”。三是加强乡村干部培训。大力开展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加强种养殖业、旅游观光、仓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村级组织负责人发展实体经济、开拓服务产业的带富致富能力,引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奠定坚实基础。(二)加强督促指导,提高集体经济发展动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村集体经济成效也是干出来的,加强指导和监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手段。一是紧盯经济发展进度。定期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摸排,对于实施推进缓慢的,督促倒排工期,紧扣时间节点,加快建设进度,及早推动相关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效益。二是找准项目实施症结。每年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情况、收益情况进行一次第三方“彻查”,综合分析研判项目模式与经济效益间的关系、存在问题等,指导各实施主体认真研究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解决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发展方向、生产技术难题等,实现项目保值增值。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奖励。认真落实村级集体经济成效与村党组织星级评定相挂钩,党组织星级与村干部任职补贴相挂钩,根据财务周期效益情况,及时完成“分红”“扣罚”等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人员履职尽责。(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潜力。“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确保村级集体经济高效发展的前置条件。一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形成系统完善的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严格实行乡镇委托管理,探索以乡镇统一向社会聘请专业会计,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生产经营成本核算、产品生产销售收入和生产销售费用支出的财务监督检查,规范财务收支管理行为,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二是健全运营管理制度。要形成适应形势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营管理制度,妥善处理好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等职能从村“两委”班子剥离出来,减少行政干预,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确定产业方向,提高经营效益。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探索聘任职业经理人经营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一些暂时不适合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区域面积及业务大小为划分标准,定岗定责、专人管理,加强生产经营全程监管、市场营销等工作。三是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强力有效的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对合作经营和入股经营的项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合作项目的合作内容、投资金额、合作期限、收益比例、风险责任、支付期限和违约责任进行监管。加强实施项目生产经营方向、经营成本、财务管理、投资收益的监管,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稳定的收益。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骗补套补、截留占用扶持项目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本文标题: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2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