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方案策划 > 方案 >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围绕学习主题深入探讨,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多项创新举措,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同志们:今天,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展专题学习,既是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全市党员干部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以优良作风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近期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我谈三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共勉。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条例》修订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要求新修订的《条例》发布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制度刚性遏制“四风”反弹的坚定决心。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全局维度深刻理解《条例》的核心要义。第一,这是落实上级纪律要求的“制度螺栓”。近年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风险依然存在。《条例》聚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作风建设的关键切口,对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12类具体事项作出更严格、更细化的规定,既是对纪律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深化拓展,也是以制度形式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的“升级版”。比如,针对“舌尖上的浪费”“会场上的铺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条例》明确“公务接待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会议活动现场布置要简朴,不制作背景板,不摆放花草、水果”等刚性要求,为党员干部划定了更清晰的行为红线。第二,这是弘扬优良作风、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条例》不仅是“省钱”的规定,更是“省心”的要求——通过规范资源使用,倒逼党员干部摒弃“讲排场、比阔气”的虚功,把精力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事上。比如,《条例》提出“严格控制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庆典、论坛等活动”,就是要减少形式主义负担,让干部从“会海”“活动”中解脱出来;再如“建立健全办公设备、家具等资产的共享共用机制”,则是通过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干部树牢“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第三,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护航利器”。当前,**正处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关键期,既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又要破解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等内部挑战,每一分资源都要用到“刀刃上”。《条例》通过制度约束压缩非必要开支,本质上是为发展“腾空间”“聚合力”。以财政资金为例,2024年我市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统筹**元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直接带动社会投资超**亿元。这充分印证:过“紧日子”不是目的,让群众过“好日子”才是根本;节约的每一分钱,最终都要转化为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真金白银”。二、坚持问题导向,以“三个聚焦”推动《条例》落实落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条例》不能停留在纸上”“会上”,必须坚持“严”的基调、“实”的作风,聚焦问题查、盯着短板改,确保各项规定不折不扣落地见效。结合近期调研和工作实际,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三个聚焦”。一是聚焦“关键领域”抓整治,坚决纠治“四风”顽疾。《条例》明确要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这就需要我们把《条例》落实与当前正在开展的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专项整治结合起来,靶向发力、系统施治。一方面,要紧扣“细微处”查问题。比如,公务接待中“虚列开支”“拆分报销”,会议活动中“搭车旅游”“超标准安排住宿”,办公用房中“明改暗占”“变相超标”等问题,看似“小错”,实则触碰纪律红线。近期,市纪委监委已梳理出12类“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清单,下一步要组织全市各单位对照清单开展“地毯式”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确保“旧账清零、新账不欠”。另一方面,要紧扣“重点环节”强监督。针对财政资金使用、项目审批、资产处置等易滋生浪费的环节,要整合审计、财政、巡察等部门力量,建立“日常监督+专项检查+群众举报”的立体监督网。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方式,对127个单位的公务开支进行筛查,发现并整改问题34个,追缴违规资金**万元,形成了有力震慑。二是聚焦“制度漏洞”抓完善,构建长效约束机制。《条例》强调“健全完善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清晰透明可追溯的制度机制”,这要求我们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一要扎紧“制度笼子”。针对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比如“公务用车管理不规范”“会议经费超支”等,要结合《条例》要求修订《**市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市级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具体标准。二要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浙里办”“浙政钉”等平台,建立“三公”经费动态监管系统,实现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差旅开支等全流程线上审批、痕迹化管理,让“每一笔开支”可查询、可追溯。目前,我市已在15个部门试点运行该系统,公务开支审批效率提升40%,违规问题发生率下降65%,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广。三要注重“文化浸润”。节约不是“被迫”的约束,而是“自觉”的习惯。要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通过案例警示、榜样宣传、家风教育等方式,推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三是聚焦“责任链条”抓落实,形成以上率下合力。《条例》能否落地,关键在“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是“执行者”,更是“示范者”,必须以“当先锋、走前列、作示范”的标准抓落实。一要带头“学”。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条例》作为“必学课”,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讲党课、作辅导,确保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二要带头“做”。从市委常委会做起,从市级领导干部做起,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精简会议活动、节约办公资源,以“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行动,带动全市党员干部转作风、树新风。比如,今年市委全会首次取消纸质材料,改用电子文档;市级领导下基层调研一律轻车简从、不搞迎送,这些“小变化”赢得了群众“大点赞”。三要带头“管”。各级党组织要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的浪费问题敢抓敢管、严抓严管,真正把责任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三、强化成果转化,以优良作风护航高质量赶超发展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把贯彻《条例》与推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让“过紧日子”的作风转化为“干实事、促发展”的实效,为**在高质量赶超发展中挑大梁走前列提供坚强保障。一要以“紧日子”换“发展质”。坚持“节约就是增收、省下就是政绩”,把压减的非必要开支集中用于“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比如,今年我们计划压减一般性支出10%,腾出的资金重点支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券发放、“四好农村路”提升等项目,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二要以“紧日子”赢“群众心”。把节约的资金更多用于民生领域,让群众感受到“紧日子”里的“暖温度”。今年,我们将新增财力的75%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重点推进10所“未来学校”建设、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10个“幸福里”老年食堂运营,切实把“省下的钱”变成群众的“获得感”。三要以“紧日子”促“实干风”。把贯彻《条例》与开展“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从“虚功”转向“实做”、从“应付”转向“奋斗”。重点围绕“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等任务,开展“破难攻坚擂台赛”,对在项目招引、矛盾化解、民生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树牢“实诚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同志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贯彻《条例》不是一时之策,而是长久之计;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让我们以此次专题学习为契机,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抓落实,以“紧日子”的坚守换来“好日子”的成色,为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上发言,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交流发言(《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4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