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方案策划 > 方案 > 调研思考:做好民政系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建议
深入调研群众需求,科学设定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策衔接,确保规划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调研思考:做好民政系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建议”,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关于做好民政系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全市民政系统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民生福祉提升的关键任务。民政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领域,必须在规划编制中得到充分体现和有力支撑。现结合民政职能职责,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民政民生优先地位(一)高度重视民政规划分量。充分认识“十五五”《规划纲要》是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蓝图,其中民政领域内容(包括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将“路线图”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关键环节。要将民政相关规划目标、任务、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温度计”,纳入规划编制工作重中之重。(二)健全民政部门参与机制。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中,确保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重要成员。在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中,明确民政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加强其在涉及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议题上的话语权和协调力。(三)制定民政专项配套方案。民政部门要同步组建由骨干力量组成的工作专班,制定详细的民政领域规划编制专项方案,明确民政事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和时间表,确保与全市总体规划同频共振、无缝衔接。二、深入调查研究,聚焦民政核心关切与发展方向(一)精准开展民政需求调研。围绕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基层社会治理(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基本社会服务(殡葬服务、婚姻登记、行政区划管理)等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现状、找准痛点、把握趋势,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城乡融合、治理现代化带来的新挑战新需求,为规划编制提供坚实依据。(二)强化民政规划上下左右衔接。加强与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沟通汇报,精准对接国家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儿童福利保障、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和战略部署。注重与县级民政部门规划的统筹联动,加强与发改、财政、人社、卫健、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专项规划的横向协调,确保民政规划目标一致、政策协同、资源整合。(三)加强民政政策趋势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及省级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政策动态,加强对相关金融、土地、人才支持等配套政策的研究预判。研究国内外在智慧养老、社区服务、慈善事业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为规划编制提供前瞻性、创新性思路。(四)明确民政事业发展主线。立足市情,深入分析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短板弱项。明确未来五年民政工作的主攻方向。如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壮大“五社联动”力量等,并将其全面融入全市“十五五”发展蓝图。三、做实课题研究,夯实民政规划基础支撑(一)聚焦民政关键领域研究选题。围绕民政工作的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研究课题。例如。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共同富裕目标下精准识别与高效救助机制研究;城乡社区减负增效与治理能力提升研究;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模式研究;“智慧民政”建设应用场景与效能提升研究;慈善资源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发挥机制研究等。(二)科学确定民政专项课题。在市级规划前期研究选题征集和评审中,优先保障民政领域的战略性、基础性课题。民政部门也可独立或联合相关部门、高校、研究机构设立专项课题。细化课题任务,明确主体责任单位(民政部门牵头或参与)。(三)整合汇聚民政研究力量。保障民政课题研究经费,组织民政系统内业务骨干与研究力量投入。积极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智力和高水平第三方机构的研究优势,开展深度合作。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分析民生供需、社区治理等数据,形成高质量、可操作的民政专项研究报告,为规划编制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决策依据。四、做实项目规划,强化民政发展支撑载体(一)精准谋划民政领域重大项目。围绕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县级失能特困供养机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适老化改造)、儿童福利设施提质增效(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与智慧化升级、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建设、“五社联动”服务平台建设等,谋划一批打基础、固根本、惠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举措和创新试点项目。(二)精心构建民政重大项目库。系统梳理民政各业务领域发展需求,广泛征集基层意见,突出“十五五”期间民政基础设施补短板、服务能力提升、智慧赋能等重点项目。对入库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与科学论证(必要性、可行性、社会效益、运营可持续性),确保项目精准有效、支撑有力。(三)深入开展民政项目前期工作。对纳入市级规划的重大民政项目,民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扎实做好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资金筹措(争取上级资金、地方配套、社会资本引入)等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笼子”及资金盘子。(四)加强民政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和引进熟悉民政领域项目策划、包装、申报、管理、运营的专业人才。建立健全项目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在项目实践中锻炼和选拔人才,为民政事业长远发展储备力量。五、做优总体规划,确保民政任务落地生根(一)强化民政在规划协调中的角色。在市级规划编制联席会议上,民政部门要主动发声,积极沟通,确保民政核心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得到充分体现和合理保障。建立健全民政部门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常态化协同机制。加强与县市区的沟通,将基层民政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有效反映到市级规划中。(二)同步推进民政专项规划编制。在市级总体规划框架下,民政部门要牵头或协同相关部门,加快编制“十五五”时期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发展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慈善事业发展促进规划、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关键专项规划。这些专项规划要形成有机整体,相互支撑,并与市级总体规划、上位民政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等紧密衔接。(三)在重点任务中凸显民政担当。在市级规划描绘的“十个聚焦”等重大部署中,清晰嵌入民政工作的着力点和贡献点。一是聚焦民生福祉与社会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保障水平。二是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和志愿服务力量;深化“五社联动”实践。三是聚焦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均衡布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支持县域提升民政综合服务能力。四是聚焦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在城镇更新和乡村建设中统筹布局民政服务设施;提升城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五是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工作、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民政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六是聚焦公益慈善发展。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好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本文标题:调研思考:做好民政系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4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