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深入实施“千万工程”,考察学习“百千万工程”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考察学习“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11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考察学习“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考察学习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组成考察组赴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考察学习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考察学习期间,考察组先后到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代表中心联络站、那柳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兰盈科技有限公司、高州市根子镇荔枝产业园、桥头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化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预制菜数字展示中心、化橘红产业博览中心、新安镇新塘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农业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地,详细了解相关市、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交流,大家深受启发,颇有收获,达到了开阔眼界、增进了解、学习经验的目的。大家认为,湛江市、茂名市工作理念新、方法多、效果好,经验做法值得进一步学习借鉴。二、湛江市、茂名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20xx年广东的重点工作和头号工程。湛江市、茂名市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尤其是茂名市辖区内有104个涉农镇(街)、1699个涉农村(居),农村户籍人口占比近六成,城镇化率距珠三角有不少差距,三农问题是湛江、茂名实现高质量发展,破解城乡二元格局需要着力解决的头等大事。一是做强产业支撑,激活县域经济主引擎。湛江、茂名作为农业大市,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湛江市麻章区将发展富贵竹产业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引进兰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农业科技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全区富贵竹种植面积约万亩,涉及27个村,带动农户700多户,公司100多人中90%以上是当地农民工,并保证每年吸纳15名以上脱贫户(或家属)在公司就业,产品畅销全国近三十个省、市以及远销欧洲、美洲、日本、印度、中东、澳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约1400万美元。《兰盈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富贵竹》是湛江市唯一入选广东省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十大典型案例之一。茂名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部署,五棵树是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三华李;一条鱼是罗非鱼;一桌菜是高凉菜预制菜,推动其从卖原料转向卖产品、卖品牌,做长做强产业链,从小特产走向大产业。茂名市高州市作为全国水果第一县全省农业第一县,水果面积130万亩、年产量190万吨,其中荔枝59万亩、龙眼32万亩、香蕉25万3/11亩,建成9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为了让时令水果四季可尝、让土特产走向千家万户,高州市通过持续深挖荔枝价值、延伸荔枝产业链,拓宽群众的致富路,引进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茂名)产业园,成为全国最大的荔枝饮料生产基地,还开发了冻干荔枝、荔枝糕点、荔枝酒、荔枝醋等一系列荔枝加工产品,通过根子镇贡园、中国荔枝博览馆等打造以荔枝为主题的农文旅深度融合产业集群,推出大唐荔乡等精品旅游线路,开发荔枝主题的各类文创产品,成为游客打卡胜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茂名市化州市依托中国化橘红之乡的优势,打造化橘红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达13万亩,种植、加工、销售经营主体超1000家,全产业产值超百亿元,带动35万农民增收致富。新建成化橘红产业博览中心,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直播交易,打造以化橘红为主题的观光旅游农业园区,强化联农带农,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形式,引导骨干药企和农户发展化橘红产业,成为化州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二是做优典型示范,按下城乡融合快进键。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湛江市、茂名市入选数量排在前列。湛江市致力完善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全力统筹推进典型村、典型镇建设,湛江市麻章区那柳村入选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20xx年,茂名市启动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推动各市(区)充分发挥乡镇联城带村作用,依托本地资源,分别打造独具特色的示范墟,以点带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茂名市坚持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提出百会帮百镇及建筑企业结对帮扶镇街行动,167家建筑企业、143家商协会结对帮扶112个镇街,开展合作项目470个。和美乡村不仅要宜业,更要宜居。茂名市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农房规划建设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即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规范农村宅基地及农房建设审批工作,持续塑造特色乡村风貌。截至目前,茂名市已完成10万户农房微改造,有效破解有新房无新村等问题;抓紧抓实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处理等实事难事,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6%,美丽宜居村超过70%。三是做实要素保障,打造资源下沉软环境。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强化要素保障是关键。为打通百千万工程落地梗阻,湛江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印发市级三张清单,统筹推进县镇扩权赋能、农村土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县域营商环境等改革任务,在全市范围内遴选聘请10位文化能人担任百千万工程文化顾问,开展锚定百千万争当排头兵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现场比学活动,以点带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茂名市持续强化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作出百校联百县百会帮百镇、建筑企业结对帮扶等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乡贤作用,确保项目真正落地。5/11三、主要收获与启示通过本次考察学习,大家针对问题解疑惑,联系实际寻不足,切身感受到湛江市、茂名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所见所闻,耳目一新,触动很大,获益匪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看到了差距。虽然广东、广西号称两广,湛江市、茂名市距离广西路程不远,但综合发展水平而言却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家普遍认为,差距主要在体现在发展理念上,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在发展环境上,在扑下身子抓落实上。二是启迪了思想。考察学习中,湛江市、茂名市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上大到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小到一个项目、一处景点,都体现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的理念,每一个细节,考虑非常细致,组织十分周密,工作抓的实、抓的细,让人深切感受到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和良好的工作风貌。三是坚定了信心。通过学习考察,大家更加坚定,只要把压力变为动力,认真学习借鉴,扎扎实实把我们确定的战略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好,发展的更快。考察组一行也深切体会到:(一)好的思路是加快发展的首要前提。比如,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上,茂名市提出了关于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的发展思路;湛江市启动湛品出圈行动,实施抖音助力百千万工程五大行动。在典型村创建上,茂名市提出点上提升做实、线上联结贯通、面上拓展铺开的工作思路,打造农文旅、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可以说,符合实际、特色鲜明、富有创意。(二)好的机制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乡村建设方面,湛江市出台《湛江市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创建标准(试行)》和《湛江市推进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培育实施方案》,印发《湛江市农房设计通用图集》;茂名市出台农房规划建设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这一机制带动17项小切口改革,发挥首创精神,激发小快灵效应。在凝聚共识上,茂名市高位谋划《茂名市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提出百会帮百镇、建筑业企业与镇街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凝聚商会、民企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力量。(三)好的人才是加快发展的有力支撑。湛江市、茂名市将凝聚人才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有力抓手,湛江市重视发挥乡贤作用,麻章区引进乡贤投资2个亿开发贰拾叁都文旅项目,创建党支部+乡贤+群众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乡贤领跑作用,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茂名市出台《茂名市新农人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导意见》,并探索出新农人1234工作法,即出台一系列新农人支持政策,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职业经理人两大类新农人,打造新农人三大集聚平台,细化摸排、建库、培育、壮大四个新农人工作步骤,建立全省首个镇级青年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为加快推进新农人队伍发展壮大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四)好的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湛江市、茂名市7/11非常重视发展环境建设,坚持硬件与软件两手抓,投入巨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制订出台一系列比别人更加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兑现承诺,用实际行动全力打造重商崇商的发展环境,真正做到了人人是环境、处处是形象,吸引来了大批客商和资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推动我区相关工作的思路和建议(一)要充分解放思想,更新工作理念。湛江市、茂名市推行百千万工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实现创新的前提,而突破创新才能推动发展。建议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到先进地区取经,进一步开拓思路,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新例,特别是在推进千万工程中,我们村庄的实际情况、产业发展各不相同,需要大胆闯、大胆试,只要思想解放了,就能拓宽工作思路和视野,就能在推进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扑下身子认真干的劲头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二)要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设计。广东在推进千万工程中十分重视规划工作,提出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构建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乡村振兴格局,与百千万工程高度契合,达到乡村美、夜市旺、产业兴、农民富的效果。这也启示我们,抓乡村发展首先要高起点做好总体规划。要明确功能定位,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实行一村一规划、一村一主题,不搞千村一面,根据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要加强风貌管控。根据右江区村民建房特点,统一规范村民建房风貌,确定建房的基本元素,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逐年分步持续推进新房改造建设。优先加强省界交界地区,国省道、高速公路、铁路等沿线村居的建设改造,彻底改变有新房无新村问题。(三)要推动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是关键。广东把农民增收致富摆在乡村建设的首位,推动产业业态多样化,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使美丽乡村成为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源泉。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乡村,要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一是与数字化相融合。加强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协作,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推动三农数字应用场景在农村推广落实,不断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软件应用、数据管理等数字化能力,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二是与红色元素相融合。充分发挥百色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选取2-3个红色示范带,加大投入力度,探索推行1+N产业发展模式,如红色+乡村、红色+文创、红色+民俗等,打造红色旅游复合型产品。三是与特色资源相融合。立足各地的特色资源,实施芒果、八角、油茶等特色产业提质工程,加大引进农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等产业链企业的力度,建设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做大做强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四)要注重生态治理,营造宜居环境。推进千万工程,村美是底色。一是突出治理重点。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9/11重点抓好改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村庄绿化等工作,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乡村旅游为标准,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房、田、水、路、沟、渠面貌,打造田园风光。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财政承受能力,在进度要求上不搞一刀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入手,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再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先易后难,层层递进。三是引导群众参与。将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纳入村规民约,通过评选秀美庭院、文明家庭,引导村民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乡风,自觉做好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五)要坚持人才支撑,激活发展动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就业或创业。例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给予一定的薪酬补贴,提供职业发展机
本文标题: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考察学习“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5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