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报告总结了创建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强调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1/17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同部署、同研究、同检查,努力形成党委研究谋创建、政府出招抓创建、部门齐心促创建、社会同向助创建的工作格局,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以促进民族团结为着力点,以助推脱贫攻坚为落脚点,努力践行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承诺,认真兑现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突出在经济跨越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文化繁荣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等六个方面作出示范,着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抓住关键核心,始终把加强领导放在首要位置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县示范创建领导小组联席会、动员会、推进会,安排部署示范创建工作。制定下发《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县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培育示范典型,深化创建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坚持务求实效,进一步让各族群众都有获得感,〔…〕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促发展、惠民生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采取国家补助、地方支持、部门整合、群众投入的方式,开展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等帮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创建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创造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推动形成示范区建设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创建格局,努力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使各族群众受教育、得实惠。〔…〕年至〔…〕年,〔…〕县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个,投入资金〔…〕万元。通过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有力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建设中,注重规范项目管理机制、健全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3/17关系,建管并重,规范项目资金使用,严把项目工程质量关,建立健全项目实施后续维护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确保项目可持续利用,长期发挥效益。示范创建工程已成为示范区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民心工程,成为〔…〕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实践。(三)围绕和谐发展,不断呈现创建工作特色亮点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并按照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八个一标准推进示范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地查找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原因分析好、解决方案研究好、落实好,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铁路、进医院、进宗教场所、进军营、进家庭的十进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的七进覆盖率达〔…〕%以上,全县共创建了〔…〕个重点单位,其中示范机关〔…〕个,示范企业〔…〕个,示范社区〔…〕个,示范乡镇〔…〕个,示范中学〔…〕个,示范小学〔…〕个,示范寺院〔…〕个,示范村〔…〕个,示范军营〔…〕个。其中,龙川镇岔河村委会小岔河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雨露乡后甸村委会袁家丫口村被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五顶山乡牛丛村委会渔坝塘村、兔街镇兔街村委会兔街老村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我县天和农资公司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百强企业,是楚雄州唯一受此殊荣的民族贸易企业;五街镇中村村委会核桃树(罗鲁村)、罗武庄乡羊成庄村委会戈拉么村、五顶山乡牛丛村委会渔坝塘村和兔街镇兔街村委会兔街老村〔…〕个村被省民宗委命名为第二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通过开展深入有效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全县民族地区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民族文化、民族体育进一步繁荣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在更高层面推进各民族的大团结,深化对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认识,着力维护民族团结,确保全县社会大局的持续和谐稳定。(四)强化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中的作用,找准示范创建工作方式方法,着力培育体现民族特点、结合部门实际的民族团结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创建活动落地生根,鼓励先进典型继续扎根基层、立足岗位、做好表率,进一步彰显和放大示范的带动效应和典型的福射效应。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把创建工作与维护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切实把创建工作成果转化为增进民族感情、巩固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建设发展的强大5/17动力。把道德模范和谐寺观教堂五好家庭双拥共建星级文明户等评选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培育、选树和表扬一批模范执行党的政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奉献社会公益事业、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发扬传统美德的集体和个人,用先进典型激励人、感染人、鼓舞人。二、基本经验(一)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是前提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继续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强基固本的一项基础工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继续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争取民心的一项人心工程,以心换心,润物无声;继续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一项德政工程,重点支持、优先保障;继续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继续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项品牌工程,把握方向、突出特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共建共享的示范创建大格局,真正做到纵向强势推进、横向协同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二)健全完善分级负责机制是根本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统筹部署,精心安排,明确责任,细化任务,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到各项工作中,与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行业专项创建、部门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持续加大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的力度,最大限度汇集人力、财力、物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每年至少召开〔…〕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会议,适时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中央、省、州、县关于创建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三)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是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经费投入,县级财政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每年在民族机动金中安排一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项经费,确保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建立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对口帮扶,切实加强与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加大对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单位的帮扶力度,力争通过政策帮扶、项目帮扶、金融帮扶、人才帮扶等措施,办成一批实事、好事,进一步夯实创建基础。(四)健全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是关键县委县政府要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总结大会,对作出贡献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予以通报表扬,每年命名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要进一步增强示范单位管7/17理考核的科学性,加强对已命名示范单位的监测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创建要求,失去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予以摘牌处理。(五)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是保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单项考核内容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综合绩效考核体系,自上而下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量化标准,逐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作为评定各类先进、模范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同时完善督查责任制、专题督查制、督查通报制等制度,要定期派出督查组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和重点督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动创建活动纵深开展。三、存在问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中央和省州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全民共创共建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相关政策的学习掌握不够,少数干部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全民共创共建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还有待加强。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发展任务依然艰巨。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大部分属山区,自然条件较差,自身底子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三是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县现有的一些特色产业规模小、产值低、分布散,特别是民族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支柱产业单一,产业布局不合理,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任重道远。四、工作措施(一)深化思想引导,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强化机关干部学习教育,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综合速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以及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纳入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坚持把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纳入县委及各乡镇、各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范围,纳入党校(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开展〔…〕次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民族宗教领域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培训工作,利用〔…〕-〔…〕年时间,对基层党政干部、统战及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年努力,使全县党员干部基本轮训一遍,使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9/17升,依法行政能力、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2.深化基层群众宣传教育,打牢各族群众思想基础。各乡镇及县级各部门要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乡村大舞台三下乡农村文艺汇演等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文化展演交流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包容、彼此尊重、彼此欣赏,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乡(镇)、村(社区)要充分发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作用,组织开展送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千村入万户活动。以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发展成就、各项惠民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编印图文并茂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手册》、口袋书、宣传画册、宣传折页,成立宣传小分队,深入集市、村庄、社区、庭院开展面对面宣传。村(社区)要依托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平台,绘制民族团结文化墙,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制定民族团结公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标题: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5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