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关于互助养老模式的调研报告
互助养老模式通过社区内老年人互帮互助实现资源共享和生活照料体现了社会关怀与支持.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关于互助养老模式的调研报告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1/8关于互助养老模式的调研报告关于互助养老模式的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当前,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加剧,养老服务发展供需矛盾逐步显现,同时,随着全省我为城乡基层治理出份力活动逐步推开,一些老同志老党员发挥作用的意愿愈发强烈。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创新之举、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各地适时而生。20xx年10月,我市首家时间银行--和平路街道驻春路社区爱心时间银行正式运行,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推出的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为助力突破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困境和发挥老同志特殊优势作用作出了有益探索。一、基本情况和平路街道驻春路社区常住人口11638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占比31%,离退休干部占比13%。20xx年10月,市委老干部局、市民政局在充分了解社区老人需求和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依托街道、社区、相关企业以及志愿者协会力量,共同成立了全市首家爱心时间银行,主要业务为记录、存入、取出时间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引导会员在互助养老、社区帮困、义务家教、法律援助、社区治安、医疗保健、健康讲座、社区教育、社区文体、社区环保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103名老同志带动630余名居民报名加入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成为爱心时间银行会员,完成服务110余次,累计服务203小时,时间币存取次数达81次。二、主要做法(一)先行先试构筑基础框架。坚持需求导向、责任导向、问题导向,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老干部相对集中、群众意愿相对强烈的社区,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一是加强沟通协调。联合市民政局、街道、社区等在符合条件的驻春路社区试点,反复研究可行性,根据实际制定爱心时间银行试点方案。二是聚势聚力保障。争取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政策支持,在规定范围内拨付资金,动员爱心企业(商家)捐赠资金,用于爱心时间银行宣传、运营等,定期向社区居民公示,并接受监督。三是合力搭建平台。协助民政、社区与建设银行等拥有成熟线上平台的单位对接,商定合作模式,拟开通网上爱心时间银行模块,争取服务平台的使用。同时,开通服务热线,提供派单接单信息服务和法律、心理等各类咨询服务,让特殊老年群体享受同等服务。(二)分层分类细化服务清单。指导社区按照老年人空巢、留守、失能、重残和特困等具体情况,细化制定爱心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清单,提升养老服务针对性、精准度。一是建立对象清单。采取人口普查数据为主导+走访登记为补充方式,对社区老年人群分类统计,全面摸清底数,实行动态管3/8理。二是建立需求清单。采取上门巡访、电话问候、视频探访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跟踪记录社区老年人居住情况、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深入了解普需、特需、刚需,分类建立需求台账,明确服务重点。三是建立服务清单。按照精细设计、精准投入原则,分类制定社区帮困、医疗保健等10大类服务清单,多元化满足老年人群养老的多样化需求。(三)闭合闭环完善服务体系。指导社区构建制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闭环服务链,推动爱心时间银行体系标准化。一是闭合闭环试点。社区根据实际组建了由五老、社区志愿服务队和驻社区商家的志愿服务力量,街道负责组织开展志愿者教育培训等,老干部门定期督促指导,逐步探索实践,与时俱进跳出闭合闭环模式。二是公正科学评价。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邀请养老机构、主流媒体等对运行管理、服务品质、时间认定等进行专业评价,由服务对象或其亲属进行满意度评分,并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三是合理正向激励。根据评价结果,对志愿者存入时间币、服务效果等综合分析后划分等级,按照对应等级出台包括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并适时开展表扬最美志愿者等活动,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将其纳入全市评先评优人选。(四)联动联促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动员离退休干部、干部群众参与到爱心时间银行的宣传工作上来,形成助老爱老浓厚氛围。一是积极组织宣传。依托银耀绸都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组织身体条件好、参与意愿强的离退休干部进支部、进社区、进小区,大力宣传爱心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二是深入交流互动。搭建志愿者、受助者与社区群众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在微信群开展云端会,社区、小区(院落)开展坝坝会等活动,让老年群体切身感受互助养老模式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带动引导周边社区老年群体知晓爱心时间银行,积极参与宣传推广。三是及时总结提升。及时总结开展爱心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成功经验在各县(市、区)逐步推广,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贡献力量。三、存在问题我市爱心时间银行在探索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以下四方面问题,影响着其长远稳定发展及全面推广。(一)思想认识有待提升。调研组整理汇总200名受访者调查问卷、访谈笔记时发现,19%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时间银行;58%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时间银行功能定位;64%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加入时间银行志愿者活动。当前,我国各地对时间银行均有一定探索,但大部分居民对时间银行究竞是什么提供者服务者到底是谁时间银行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等问题存在诸多疑问,且全国没有统一标准,加之宣传不到位,民众对时间银行的认知并未形成统一社会共识。(二)规范管理有待加强。社区就爱心时间银行制定了运作流程、评价标准等,但受限于财力等因素,社区无法单独建立爱心时间银行信息化服务平台,对志愿者储户的兑换5/8仅限于纸质账目或电子档记录,存取体系不完善且不易于长久保存,一旦工作人员调动变更,有关资料信息就有丢失的风险。此外,时间币存储仅限于志愿者所在社区,无法在大范围内进行通存通兑,志愿者在其他社区的志愿服务无法计入本社区,一旦志愿者搬离现有社区,服务时间币也将随即失效。(三)专业服务存在短板。爱心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空巢老人或双职工家庭老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是服务的重中之重,除了精神慰藉外,专业的医疗护理是其最迫切的需求,然而当前提供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多为社区健康的低龄五老,即便接受过养老服务培训教育,但依旧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相关的服务技能。(四)风险管控仍需健全。随着时间推移,提供服务的低龄老人也将成为高龄老人,他们支取服务的需求也会日益凸显,如果没有年轻的志愿者加入,时间银行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与此同时,面对具有高龄、独居、失能等特点的服务对象以及同样为低龄的老年志愿者,如何保障双方在服务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问题也需引起高度的重视。四、启示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对时间银行重要指示精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为爱心时间银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和工作遵循。(一)坚持正确方向,确保运行规范化。厘清党政部门、企业机构、志愿主体、受众对象等各方具体职责,构建高质高效机制体系,确保规范化运行。一是健全完备的引导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引导机制,牵头组织老干部门、民政、老龄委、文明办、残联、妇联、共青团、志愿者协会和其他社会工作组织等,共同参与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全市标准统一的爱心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制度设计、实施细则等,待成熟后逐步向社会组织主导开放。二是健全规范的运营体系。民政牵头对接建设银行等线上平台,适时成立9县(市、区)爱心时间银行总行,负责建立统一的服务项目、兑换标准、风险管控等,有序推动乡镇(街道)建立分行,负责会员注册审批、存取业务、服务跟踪等,形成两级规范化标准化运营体系,以便实现全市通存通兑,同时允许时间币转移给亲属或自愿捐赠。三是健全规范的评价体系。出台全市统一的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由第三方专业评价、自我评估与被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相结合的三向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参与大众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挥有关社会组织作用,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一是党建引领是关键。发挥全市600余个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动员身体较好、相对年轻的老党员参与成为爱心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为助老服务贡献力量。二是国情教育是基础。充分发挥学校及五老组织作用,积极开展全员人口老龄化国情宣传教育,树牢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普及爱心时间银行有关知识,教育引导各年龄阶段、7/8各行业领域的年轻人充实丰富爱心时间银行队伍。三是扩大宣传是手段。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发挥官方主流媒体作用,加大对爱心时间银行的参与人群、服务对象、功能定位等的宣传报道,增强公众的关注度、信任度和参与度,社区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宣传活动,设置宣传栏等方式引导有关社会组织、企业、居民了解参与。有关部门可综合爱心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存储时间、志愿服务综合测评结果等为评选标准,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优秀社区工作者、优秀企业等评选宣传等活动,以此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三)靠前风险防控,确保运行持续化。因提供者服务者的特殊性,爱心时间银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类风险,只有增强风险意识,才能实现该模式的行稳致远。一是建立风险预估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可邀请专门的监督、评估机构,对爱心时间银行面临的比如志愿者在服务中自身可能遭受的损失、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支取供不应求等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未来发展建议规划,保障时间银行的科学运行。二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根据风险预估结果,明确各部门职责,特别是服务高龄失能老人时发生的安全事故处理及责任认定要清晰明了,对各类风险制定的处置方案要具体可行。三是建立应急保障机制。用好用活现有政策支持,民政牵头成立专项基金,当某个时间银行运转出现危机,服务时间难以兑换时,可启动专项基金,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以满足志愿者兑换需求。针对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人身安全保障问题,也可统筹专项资金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以消除安全问题给志愿者带来的顾虑。(四)强化沟通培训,确保服务专业化。爱心时间银行倡导人人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参与门槛低,导致志愿者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沟通培训至关重要。一是加强志愿培训。可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化培训,全市时间银行机构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依托老年大学、职校等建立专门的志愿者培训中心,开展有关培训和考核,为志愿服务储备更多的专业人才,逐步提升为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强校行合作。教育部门可将中小学青少年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活动纳入德育考核范围,高等院校学生可将思政课、课外实践等与参加爱心时间银行相结合,老年大学可组织学员在居住地社区就近参与志愿服务。三是加强医疗协作。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呈现出双重需求,要充分整合养老资源、医疗资源,通过鼓励医护人员成为志愿者、聘请医护人员作为时间银行健康管理顾问等方式,提升志愿者急救技能和护理整体水平,共同为养老服务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本文标题:关于互助养老模式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7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