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作风建设
中央八项规定强调作风建设,要求全体党员严格遵守,提升工作效率,树立良好形象。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些规定?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作风建设”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1/6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作风建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同志们: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先手棋,是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的硬约束。当前,作风建设进入深水区,必须以系统思维构建监督体系,以刚性约束筑牢廉政防线。今天,我们围绕日常监督全覆盖,关键岗位强约束;线上线下齐发力,廉政风险早预警;整改台账动态清,问责问效不手软;巡察利剑常出鞘,震慑效应持续显四个方面展开研讨,既是对制度执行的再部署,更是对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再深化。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维度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日常监督全覆盖,关键岗位强约束,织密作风建设防护网(一)构建全域覆盖的常态化监督体系。日常监督是防范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的第一道防线。要打破运动式阶段性监督思维,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清单,实现监督检查常态化、制度化。一方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联合审计、财务、组织等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办公用房等重点领域开展定期检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监督力量,在村(社区)设立纪检监察联络员,对惠民资金发放、小微权力运行等开展嵌入式监督。例如,某县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机制,对村级三资管理开展全覆盖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32个,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二)强化关键岗位的靶向监督。关键岗位往往是廉政风险的易发高发区,必须坚持精准施治。聚焦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资金分配等权力集中的岗位,建立一人一档廉政档案,动态记录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廉政谈话、信访举报等情况,实现精准画像。例如,某市对财政、住建等重点部门的一把手和关键岗位人员开展政治体检,通过廉政风险评估、个人事项核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17个,提前进行谈话提醒。同时,推行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明确重点岗位任职期限,降低因权力长期集中滋生腐败的风险。(三)推动监督与教育深度融合。监督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要将监督过程转化为警示教育的契机,通过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廉政家访等活动,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动态。例如,某单位建立双向约谈机制,既由党组织对苗头性问题干部进行提醒谈话,也鼓励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寻求帮助。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二、线上线下齐发力,廉政风险早预警,打造科技赋能防火墙(一)构建互联网+监督智慧平台。科技手段是提升监3/6督效能的加速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廉政风险预警平台,对公务消费、项目审批、资金流动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例如,某省开发三公经费监管系统,自动比对发票信息、消费标准和审批流程,对超标准接待、违规报销等问题实时预警,累计发现异常数据1200余条,节约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同时,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共享,让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无处遁形。(二)织密线下监督群众网络。群众监督是最广泛、最有效的监督力量。畅通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举报渠道,在政务服务大厅、社区公示栏等场所公布举报电话和二维码,鼓励群众对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问题进行监督。例如,某市设立作风问题随手拍小程序,群众通过手机拍照即可上传线索,相关部门在48小时内响应处置,累计受理问题线索230余件,查实率达85%。此外,定期召开群众评议会,邀请企业代表、居民代表对部门作风进行评议,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重要指标。(三)完善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动态评估模型,根据岗位权力大小、廉政风险等级,设置红、橙、黄三级预警指标。对达到预警阈值的问题,及时启动调查程序,通过提醒谈话、责令整改等方式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例如,某单位对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设置异常围标预警模型,当发现多家企业报价高度相似时,立即介入调查,成功阻止一起串标案件。同时,建立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对预警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共性问题,推动制度完善和流程优化。三、整改台账动态清,问责问效不手软,形成闭环管理责任链(一)建立问题整改全周期台账。整改落实是检验监督成效的试金石。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例如,某省纪委监委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建立台账,实行挂号销号制度,整改完成后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验收,确保问题整改不悬空全见底。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台账进行动态更新,实时跟踪整改进度,对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督办提醒。(二)强化问责问效的震慑作用。问责是倒逼责任落实的撒手锏。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一案双查要求,既追究直接责任,又倒查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例如,某县对巡察反馈的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整改不力的3个单位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并在全县通报批评,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同时,建立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定期对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作用。(三)推动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整改不能止步于问题清零,更要着眼于长效治理。对反复出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制度漏洞和管理短板,推动建章立制。例如,5/6针对公务接待不规范问题,某单位修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明确无公函不接待清单式报销等硬性规定;针对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某省出台《津贴补贴发放负面清单》,从制度层面扎紧钱袋子。同时,开展整改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真正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四、巡察利剑常出鞘,震慑效应持续显,擦亮政治监督探照灯(一)突出政治巡察的核心定位。巡察是党内监督的前哨站,必须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巡察重点内容,紧盯关键少数,聚焦四个落实,深入查找政治偏差。例如,某省委巡视组在巡察中发现个别单位存在文山会海反弹、形式主义改头换面等问题,及时向被巡察单位反馈并督促整改。同时,坚持巡察+审计巡察+信访联动机制,整合监督力量,提升发现问题的精准度。(二)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常规巡察、专项巡察、机动巡察等方式,做到精准发力。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开展点穴式专项巡察;对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回头看巡察。例如,某市围绕乡村振兴领域开展专项巡察,重点检查惠农资金使用、扶贫项目建设等情况,发现并移交问题线索45条。同时,运用大数据+巡察模式,通过分析财政、税务等部门数据,精准锁定问题线索,提高巡察效率。(三)深化巡察成果运用。巡察的关键在于成果转化。建立巡察反馈、移交、整改、督办、公开五步闭环机制,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被巡察单位反馈,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例如,某县对巡察发现的违规公务用车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收回违规使用车辆12台,清退违规费用80余万元。同时,将巡察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真正让巡察利剑生威。同志们,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通过完善监督体系、创新监督方式、强化责任落实,持续释放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以优良作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作风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7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