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区2025年度政治生态建设评价报告
区域政治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区2025年度政治生态建设评价报告”,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1/8区2025年度政治生态建设评价报告新津区20xx年度政治生态建设评价报告20xx年,区委区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区域政治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为充分发挥生态分析评价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治、以评促建,现将20xx年度全区政治生态建设评价情况报告如下。一、区域政治生态建设成效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区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区域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一)政治体检更加严格。20xx年,省委巡视新津反馈4个方面13个问题,我区细化为53项整改任务、140项整改措施、40项长效机制;区委常规巡察25个单位,发现问题628个,移交问题线索57件;抽查核实领导干部个人报告事项172人次,批评教育8人次、责令作出检查4人次、诫勉2人次。政治体检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制定区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印发中心组学习实施意见,督促40个单位净化修复政治微生态,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规范。(二)正风反腐更加有力。20xx年,全区立案审查调查196件196人,党纪政务处分146人,运用四种形态处理899人次,大力纠治了一批政治生态污染源。系统治理、扫黑除恶、廉洁农博、清廉乡村等工作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整体发力,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责任制考评连续三年排名全市前列。(三)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放管服改革进入深水区,1+4+N智慧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数量加速生长,人城境业融合发展集聚成势。疫情期间,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出台系列助企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健康发展,获评20xx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四)民生发展加速改善。五津廊桥、白鹤大桥、墨尔文学校、区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工程建成投用,安置房建设加速推进,基本民生进一步补强。新津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五河一江水质持续改善,城市消费场景日益多元,网络理政成为民心汇聚品牌,市民生活质感更加丰富、更有温度。二、问题和难点当前,区域政治生态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从是不是风清气正转向是不是积极向好,从注重惩治贪腐递进到制度机制的重构和完善,对营造海晏河清政治生态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全区情况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与时俱进、严肃规范的政治生活还需加强。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还不经常。从巡视巡察情况看,一些单位理论学习重形式轻效果,区经信局、区公资交易中心等单位中心组学习3/8表面化,未按要求深入研讨;区发改局、区医保局等单位部分党员干部对应知应会的政策理论不清楚。二是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一些单位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查摆问题不深刻,区妇联、梨花溪管委会等单位谈心谈话不走心,以希望、建议代替相互批评。选人用人满意度不高,从民意调查来看,干部群众对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方面是否存在讲私情、讲关系等‘潜规则’现象指标评分最低。三是党内组织生活还不规范。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巡察发现兴义镇、永商镇80%以上的村(社区)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执行还不到位;部分单位党务工作者更换频繁,导致业务不熟、工作开展不规范。(二)全面从严、敢抓敢管的责任压力传导不够。一是第一责任不严不实。一些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方式简单,习惯于上传下达,或停留于开会发文、考核考评等面上动作,普兴街道、区农业农村局对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不够,缺乏系统思维和有效传导。两个责任边界定位不清晰,口号喊在党委,工作落在纪委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日常监管偏松偏软。一些领导干部重业务、轻党建,把信任当监督,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区文体旅局、区退役军人局等16个单位未按要求落实提醒谈话制度,全区共有41名领导干部、3个党组织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追责,说明党内监督还不够经常、不够严实。三是制度之治尚需发力。两个责任落实运转机制还不完善,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问题仍然存在,同级监督、一把手监督还未真正破题,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还不顺畅,需要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实心干事、科学作为的新风正气尚未彰显。一是四风问题积弊难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纠而未绝,本位主义、甘愿平庸、得过且过等思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有市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不严,花源街道、宝墩镇一些村(社区)违规发放津补贴,原商务投促局超标准报销差旅费等问题比较突出,超范围使用工会经费在一些单位也时有发生。二是履职尽责还有差距。在网络理政工作中,区公安分局、区建交局等单位超期办理和随意退件情况较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追责问责了不正确履职干部13人;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政法系统有23人因违反工作纪律被查处,仅张高一案就有14名公安干警被问责,说明担当作为、依法行权的干事环境还没有效形成。三是违规兼职屡禁不止。在政治巡察和专项清理等工作中,发现违规兼职(任职)干部8人,立案调查5件5人。说明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意识还不强。四是微腐败问题存量还大。从审查调查数据来看,20xx年全区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2件113人,较20xx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涉黑涉恶和保护伞、环境保护、征地拆迁、集体三资管理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突出,说明全区微腐败问题存量仍未见底,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四)恪守初心、忠诚服务的为民情怀还需厚植。一是公5/8共服务短板仍在。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停车难、卖菜难、如厕难在部分旧城区和老场镇犹为突出,老旧小区上楼难、排污难等问题亟待治理,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等问题还没广泛解决。二是群众诉求复杂多元。从民生诉求、信访反映情况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拆迁安置、社会保障、工资发放、商品房交易等问题反映强烈,一些问题因历史原因、政策障碍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比较关心关注的交通出行、社区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也多次被市、区媒体曝光。三是群众监督信息不畅。基层单位怕公开、烦公开的惯性倾向依然存在,20xx年,区委延伸巡察了27个村(社区),其中15个存在村务、党务、财务公开不及时不规范、应公开未公开等问题,损害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来自QQ群藏经阁,QQ微信号: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三、思考与建议20xx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典范的开局之年,在政治生态建设逻辑上要突出治养结合、全域一体的系统思维,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有效互动,积极构筑多体系、多层级建设场景,用良好政治生态保障改革发展顺利推进。(一)内外发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严明政治纪律规矩。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生态营造上的基础性作用,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围绕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主题,坚决纠治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中的阳奉阴违、敷衍塞责等问题,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二是抓实关键少数责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党组)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和纪委监督责任同向发力,贯通融合各类监督,高效传导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三是用好党外监督力量。加强党内监督同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效衔接,健全沟通协调、情况通报、信息反馈、公开公示等制度机制,有序推进监委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不断加强社会舆情研判处置工作,持续开展阳光问责问廉活动,促成党内外监督形成强大合力。(二)宽严相济,大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一是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深入整治违规吃喝、滥发补贴和违规使用工会经费等问题,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消除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二是严格换届风气监督。加强区和镇(街道)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广泛开展换届纪律教育、警示教育,严明十个严禁、十个一律要求,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选优配强两级班子,确保换届平稳有序、风清气正。三是持续深化系统治理。在继续深化发改、住建、卫健、人防系统治理基础上,新增人社、经信系统开展治理,针对国有企业、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就业培训领域的申报审核、招标投标、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强化风险防控和流程管理,以制度之治防范权力任性7/8妄为。四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鲜明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干部创新创业热情。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澄清正名,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三)惩防并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是加强关键少数监督。持续深化述责述廉、考核评估、三务公开等工作,突出民主集中制特别是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领导干部依法行权、依规施政。探索纪委书记与下一级党委书记谈心谈话制度,规范一把手提醒教育机制,着力破解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题。二是坚定不移惩贪治腐。坚持零容忍态度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及时通报曝光,形成有效震慑,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三是扎实做好以案促改。充分发挥案件查办的治本功能,用足用好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深入剖析案件背后的问题根源、制度漏洞,推动案发单位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建,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四)全域统筹,不断满足群众幸福美好生活需求。一是大力夯实民生底座。围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持续推进优教新津健康新津,落实好就业政策,有序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二是持续深化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新津建设,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坚决打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提升群众安全感。大力推进法治新津建设,加快涉法涉诉信访法制化建设,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三是高效回应群众关切。建立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筛查治理机制,推行梳理—反馈—督改—促建闭环式工作模式,集中化解旧账难题。健全产业功能区吹哨、职能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高效解决企业问题诉求,不断改善营商优商环境质量。
本文标题:区2025年度政治生态建设评价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8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