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中心组发言深学细悟把握精髓从理论高度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时代意蕴与战略考量
深入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领会其时代意义与战略部署,把握核心要义,推动城市发展迈向新高度!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中心组发言深学细悟把握精髓从理论高度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时代意蕴与战略考量”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中心组发言:深学细悟、把握精髓,从理论高度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时代意蕴与战略考量同志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谋划和推动*镇未来发展的“金钥匙”和“指南针”。我们必须原原本本学、深入系统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这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镇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面貌深刻蝶变的内在需要。只有在理论上清醒,才能在政治上坚定;只有在思想上统一,才能在行动上自觉我们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用力,真正把会议精神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发展的举措、干事创业的能力,确保*镇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笃定前行。一、深刻把握“新方位”,在洞察发展阶段之变中,明晰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的重大判断,精准擘画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新方位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是对当前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精准把握,更是指导我们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工作重心的战略指引。对于我们*镇而言,深刻理解这一“新方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要求我们必须彻底告别过去那种依赖“铺摊子、上项目、扩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而走上一条“盘存量、优结构、提品质”的内涵式、集约化、精明增长的新路。这不仅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革命。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新增了多少工业产值、引进了多少项目、拓展了多少建成区面积这些“增量”固然重要,但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更应关注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人居环境的改善程度、历史文脉的传承状况以及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根本性转变,是从追求速度和规模到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价值跃迁。作为镇域发展的“一线指挥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镇的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依靠大规模征地拆迁、大拆大建的路径已难以为继,我们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这意味着,我们要用好“城市更新”这一重要抓手,对镇区的老旧小区、闲置厂房、低效用地进行系统性、渐进式的改造提升,通过“腾笼换鸟”、功能植入,激发存量空间的“二次生命力”。我们要更加注重优化空间结构,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土地向规模经营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高效水平。我们要更加注重补齐民生短板,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镇十万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镇而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就是要牢牢把握“存量提质增效”这一主线,在精雕细琢中提升城镇品质,在固本强基中增强发展后劲,在共建共享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走出一条符合*镇实际、体现时代要求的内涵式发展新路二、深刻把握“总遵循”,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中,站稳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根本属性、价值追求和力量源泉,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提供了总遵循。这一理念,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城市为谁建、靠谁建、发展成果由谁享”的根本性问题,对于我们*镇而言,无论是推进城镇化建设,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全镇人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人民性,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镇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让我们的规划蓝图成为群众的幸福实景,让我们的发展指数成为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关键在于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地指出,关键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看似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是我们工作的“晴雨表”和“试金石”。作为镇党委书记,我必须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带领班子成员和全镇干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群众反映的道路坑洼、停车困难问题,我们就要下决心整治;孩子们上学、老人们养老的问题,我们就要千方百计改善;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的问题,我们就要不遗余力地去推动。我们推进的每一项工作、实施的每一个项目,都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都要看群众是否支持、是否答应、是否满意同时,我们还要深刻领会“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的辩证法。所谓“高度”,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硬实力;而“温度”,则是指城市的文化底蕴、文明程度、社会关怀、邻里温情等软实力。一个有“高度”而无“温度”的城镇,是冰冷的、缺乏生命力的。*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我们独特的“温度”,所在我们要把这种“温度”融入城镇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保护好历史根脉,弘扬好时代新风,构建好和谐的邻里关系,让*镇不仅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功能空间,更成为一个充满人情味、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让每一位生活在*镇的居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镇的温暖,都能在这里安居乐业、追逐梦想。三、深刻把握“新目标”,在锚定六大建设维度中,擘画现代化城镇的宏伟蓝图这次会议首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一宏伟目标这六个维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共同擘画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新蓝图,也为我们*镇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径和奋斗的方向。这不仅是建设目标,更是我们对全镇人民的庄严承诺,是镇党委必须扛起的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六大目标,正是对城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化、目标化,我们要深刻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镇而言,就是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在产业转型、科技赋能、模式创新上求突破,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宜居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公共服务配套、人居环境改善、民生福祉增进上补短板,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更便利;美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体现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上见成效,守护好*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禀赋;韧性是确保城镇安全运行的坚实保障就是要树牢底线思维,在风险防范、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安全上强基础,全面提升*镇抵御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文明是城镇发展的精神内核和软实力支撑就是要赓续历史文脉,弘扬时代新风,在文化传承、乡风培育、市民素质提升上做文章,让*镇既有“颜值”更有“气质”;智慧是提升治理效能的现代手段就是要顺应数字化浪潮,在数字赋能、精细管理、高效服务上提水平,用科技让城镇更聪明、更智慧。这六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综合坐标系,我们不能畸轻畸重、顾此失彼,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一体落实。在谋划工作时,要自觉用这六个维度来审视和考量;在推动落实中,要确保各项举措都能服务于这六大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将这六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项目清单和考核指标,确保蓝图可落地、目标可衡量、成效可检验,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建设现代化人民城镇的美好愿景变为*镇大地的生动现实。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中心组发言深学细悟把握精髓从理论高度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时代意蕴与战略考量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39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