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县生态环境局2025年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
生态环境局政治生态总体向好,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化,监督机制更加完善!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县生态环境局2025年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县生态环境局2025年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根据《关于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发〔2025〕12号)文件要求,县生态环境局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专题调研、谈心谈话、查阅资料、征求意见等方式,全面梳理2025年以来全局政治生态建设情况,深入查摆存在的短板弱项,深刻剖析问题根源,针对性提出整改提升措施。现将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一、政治生态建设总体情况2025年以来,县生态环境局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为高质量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一)理论武装“铸魂”工程扎实推进,政治方向更加坚定局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2025年累计召开党支部会21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13次,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研讨6场,覆盖干部职工180余人次。创新“理论+实践”学习模式,结合“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节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生态宣讲进万家”活动8场,发放《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手册2000余份;依托“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建立“每日打卡+每周晾晒+每月评比”机制,全局人均年度积分达12800分,在全县机关单位中排名第3。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执法大队老党员张*同志坚持手写学习笔记20余万字,其“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心得被《*日报》刊发,成为全局理论学习的鲜活典型。(二)责任落实“强基”工程纵深推进,管党治党更加严实局党支部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2025年党建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细化分解任务32项,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56份。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科室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三级责任体系,全年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4次,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12轮,梳理重点岗位风险点23个,制定防控措施28条。创新“嵌入式”监督模式,在环评审批、环境执法、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设置“纪律观察员”,2025年以来对12个重点项目、56家企业开展“伴随式”监督,发现并整改苗头性问题7个。突出“以案促改”,组织观看《围猎·行贿者说》《生态环保领域违纪违法警示录》等专题片4场,开展“以案说纪”微课堂6次,干部职工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显著增强。(三)队伍建设“提质”工程成效凸显,担当作为更加彰显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干部,2025年通过“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选拔业务骨干12名,其中3人入选市生态环境系统“青年尖兵库”;选派5名年轻干部到省厅跟班学习、3名干部到乡镇环保所锻炼,干部队伍“梯队结构”进一步优化。聚焦“急难险重”任务,在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秋冬季秸秆禁烧、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中,成立“党员突击队”7支,设立“党员先锋岗”15个,党员干部连续奋战60余天,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异味扰民、黑臭水体等问题28个,相关事迹被《中国环境报》报道2次。2025年全局共有12人次获县级以上表彰,其中执法大队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1名干部获“*县最美公务员”称号。(四)作风建设“清朗”工程持续深化,政治文化更加清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2025年全局“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8%,会议文件数量同比减少25%。大力整治“庸懒散慢拖”问题,开展“作风建设提升月”活动,建立“周督查、月通报、季考评”机制,通报迟到早退、脱岗串岗等问题12起,批评教育15人次。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在环评审批中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平均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12个工作日;在环境执法中落实“首违不罚”“柔性监管”,全年开展普法宣传37次,帮助企业完善环保手续19家,实现“执法温度”与“监管力度”有机统一。干部职工普遍反映,“现在加班多了但干劲足了,压力大了但心气顺了”。二、存在的短板弱项及具体表现对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政治生态建设“十看”要求,经深入查摆,仍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理论学习的“深度”与“转化”存在差距部分干部职工存在“完成任务”心态,学习停留在“读原文、记笔记”层面,结合实际思考不够。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研讨中,个别同志发言照搬课件、空喊口号,未能结合本县“化工园区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具体工作谈落实;个别科室存在“重业务、轻学习”现象,2025年第三季度督查发现,污防科3名干部学习笔记未按要求记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专章”内容,补学记录存在“补抄应付”问题。(二)责任传导的“密度”与“实效”有待加强虽然建立了三级责任体系,但在“最后一公里”落实上仍有薄弱环节。个别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的廉政风险研判不够主动,如在今年某企业环评审批中,分管领导仅审核了材料合规性,未深入了解企业是否存在历史环保问题,导致后续因群众举报需重新核查,影响审批效率;个别科室负责人对干部职工“八小时外”行为关注不够,2025年国庆期间,1名干部因酒后驾驶被交警部门查处,暴露出“八小时外”监督存在盲区。(三)队伍建设的“力度”与“精度”仍需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一方面,复合型人才短缺,现有干部中既懂环境监测又懂法律政策的“多面手”不足10%,在应对“双碳”目标下的碳排放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新任务时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年轻干部培养存在“重使用、轻关爱”倾向,部分干部反映“工作任务重、学习时间少”,2025年新入职的2名公务员因缺乏系统指导,在独立承担专项工作时出现数据偏差问题。(四)政治文化的“温度”与“感染力”仍需增强虽然开展了不少文化活动,但与干部职工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如“道德讲堂”多为“单向灌输”,缺乏互动交流;“生态文化墙”内容更新不及时,部分板块仍停留在2023年的宣传标语;职工书屋藏书以业务类为主,文学、历史等书籍占比不足20%,难以满足干部职工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个别干部坦言:“工作压力大时,更希望能有放松交流的空间,而不是生硬的‘政治说教’。”三、问题根源剖析(一)政治站位的高度不够,“从政治上看环保”的意识需强化。对“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未能将每一项具体工作都上升到“国之大者”高度去谋划。如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中,个别干部存在“过关”思想,满足于“完成整改”而未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本质上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不足的表现。(二)责任落实的硬度不够,“抓常抓长”的韧劲需提升。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差不多就行”的松懈心理。在责任传导中,习惯于“开会部署、文件要求”,缺乏“蹲点调研、跟踪问效”的硬招实招,导致部分工作“热在上面、冷在下面”。(三)创新突破的力度不够,“与时俱进”的思维需增强。面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习惯于按老经验、老办法推动工作,对“智慧环保”“数字赋能”等新手段运用不够。如在环境监测中,仍依赖人工采样分析,未能充分利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提升效率,反映出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四)人文关怀的温度不够,“以人为本”的理念需深化。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及时,谈心谈话多集中于“工作问题”,较少关注“生活困难”;文化建设形式单一,未能充分挖掘本地生态文化资源(如*河红色治水历史、*村传统生态智慧),导致文化活动缺乏“本土味”“人情味”。四、下一步整改提升措施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局党支部将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以“学深悟透”为关键,筑牢政治忠诚之魂。深化理论武装“三项机制”:一是“领学+研学”机制,每月开展1次“局长讲党课”、每季度举办1次“专家辅导报告会”,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等主题开展深度研讨;二是“督学+考学”机制,建立“学习积分+知识测试+成果转化”考核体系,将学习情况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三是“践学+促学”机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生态问题大排查、大整改”行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的实际成效。(二)以“压实责任”为抓手,织密管党治党之网。严格落实“三个清单”:一是“责任清单”,细化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责任内容,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二是“督导清单”,每季度开展1次全面从严治党专项督查,重点检查“一岗双责”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等情况;三是“问责清单”,对履责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2025年将选取2~3个典型案例开展“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强化震慑效应。(三)以“锻造铁军”为目标,激发担当作为之力。实施“三大提升工程”:一是“能力提升工程”,开设“生态环境大讲堂”,邀请专家、业务骨干授课,每季度组织1次“岗位练兵”竞赛;二是“关爱提升工程”,建立“干部成长档案”,为年轻干部配备“导师”,每半年开展1次“谈心谈话周”活动,及时解决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三是“激励提升工程”,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将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创新工作成效与绩效奖励、职务晋升直接挂钩,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受重用。(四)以“文化浸润”为载体,厚植风清气正之气。打造“三个特色品牌”:一是“本土文化品牌”,深挖*河“百年治水”历史、*村“生态立村”经验,建设“生态文化长廊”,编印《*生态故事集》;二是“互动交流品牌”,每月举办1次“生态沙龙”,围绕“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怎样做好群众环保沟通”等话题开展讨论;三是“暖心关怀品牌”,升级职工书屋,增设“休闲阅读区”“心理疏导室”,每季度组织1次“户外拓展”“家属开放日”活动,让干部职工在轻松氛围中感受组织温暖。政治生态是生命之根、力量之源。县生态环境局党支部将以此次分析研判为新起点,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奋进”的姿态,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工作,以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保事业发展,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谱写美丽*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本文标题:县生态环境局2025年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2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