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在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强调民营经济重要性,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创新发展,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在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在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既是一次“面对面”倾听诉求的交流会,更是一场“心贴心”共谋发展的鼓劲会。会前,我和工信局班子成员利用两周时间,走访了开发区、高新区及12个乡镇的37家民营企业,实地看了生产线、坐下来聊发展、翻台账核数据,深切感受到广大民营企业家“敢闯敢拼”的劲头和“扎根XX”的情怀。刚才,听了10位企业代表的发言,我记了满满两页笔记——有技术攻关的“硬核”故事,有市场开拓的“突围”经验,也有对政策的“真知灼见”,每一句话都让我深受启发、倍感振奋。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既是回应大家的关切,也是和同志们一起理思路、鼓干劲。一、民营经济是XX发展的“顶梁柱”,成绩值得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对XX而言,这句话有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后续影响和市场环境变化,全县民营企业没有被困难压垮,反而在逆境中“强筋壮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从数据看贡献,民营经济“分量十足”。2024年,全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4.2万户,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8.6%;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9%,贡献了全县72%的税收、81%的城镇就业、65%的发明专利。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部分行业订单减少的压力,全县规上民营企业仍实现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规上工业整体增速2.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6800个,其中吸纳脱贫人口就业1200余人,真正成为了“稳经济”的“压舱石”、“保民生”的“稳定器”。从案例看突破,民营企业“活力迸发”。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已经从“跟跑者”变成了“并行者”甚至“领跑者”。比如,装备制造领域的恒达机械,去年投入3000万元研发智能数控机床,产品精度从0.01毫米提升至0.005毫米,成功打入航空航天配套市场,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45%;绿色食品行业的山珍工坊,联合省农科院开发“低温冻干菌菇”技术,把山货的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至12个月,产品溢价率达30%,还带动周边5个乡镇建立了2000亩种植基地;新能源板块的光伏科技公司,抓住“双碳”机遇,投资5亿元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不仅为企业自身开辟了新增长极,还为12个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证明,只要敢创新、善转型,民营企业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杀出血路”。从情怀看担当,民营企业家“初心如磐”。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走访XX纺织公司时,负责人张总说:“这些年政策给了我们很多支持,现在企业效益好了,更要反哺社会。”他们不仅吸纳了300多名周边村民就业,还设立了“助学基金”,每年资助50名困难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今年夏天的暴雨灾害中,企业主动腾出仓库安置受灾群众,捐赠物资价值80万元。这样的故事,在XX还有很多——老字号同和酱园坚持“不掺假、不减料”,用30年口碑赢得“省级非遗”称号;青年创业者小周创办的“乡村电商服务站”,帮农户卖出农产品2000余万元,自己却住在仓库旁边的小宿舍里……这些企业家身上,既有“敢为人先”的闯劲,更有“情系桑梓”的温度,这就是XX民营经济的“精神底色”。二、当前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信心必须坚定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既面临“危”,也蕴含“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形势,既要看到“难”的一面,更要抓住“机”的关键,以“变”的思维应对“变”的环境。从“危”的角度看,三大压力不容忽视。一是成本压力持续攀升。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原材料成本占比达62%,较去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用工成本年均增长8%,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反映“招工难”与“留工难”并存,技术工人缺口达15%。二是创新压力日益凸显。虽然我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1%,但与全省平均水平(2.8%)仍有差距,特别是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还比较突出。三是市场压力逐步加大。受国际需求疲软、国内消费复苏分化影响,我县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出口订单同比下降12%,部分企业库存周期延长至6个月以上,“增产不增收”现象较为普遍。从“机”的角度看,三大红利加速释放。一是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国家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省、市配套制定了“民营经济28条”“助企纾困15条”,我县也结合实际推出了“工业强县10条”,涵盖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用地保障等全链条。比如,今年我们为23家企业争取到省级“专精特新”奖励资金1150万元,为17家小微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4200万元,这些政策“真金白银”,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产业红利“厚积薄发”。我县正在全力打造“1+2+N”现代产业体系(1个主导产业:新能源装备;2个优势产业:绿色食品、新材料;N个特色产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配套建设了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特别是新能源装备产业已形成“硅料—组件—应用”全产业链,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三是区位红利“持续放大”。随着XX高铁年底通车、XX高速扩建工程启动,我县到省会城市的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物流成本有望下降15%;同时,我县被列为“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新业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变”的角度看,三大转型势在必行。面对新形势,企业必须主动求变:一要向“创新”转型,把技术攻关作为“生命线”,比如山珍工坊的成功就在于“技术+品牌”双轮驱动;二要向“绿色”转型,抓住“双碳”机遇,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像光伏科技公司的分布式电站项目,既符合政策导向,又拓展了市场空间;三要向“数字”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提升效率,比如恒达机械引入智能生产线后,生产效率提升35%,不良率下降18%,这就是数字化的“魔力”。三、走稳未来路:政企携手共绘“发展新图景”,行动务必务实民营企业是“出题人”,政府是“答题人”。今天参会的,既有龙头企业,也有中小微企业;既有传统行业代表,也有新兴产业先锋。希望大家“有话直说、有问题直报”,我们承诺:对企业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结合近期调研和企业诉求,我重点强调四方面工作。第一,以“保姆式”服务解难题,让企业“轻装上阵”。服务企业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到具体行动中。一要建强“一站式”服务平台。我们正在整合工信、税务、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的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专窗”,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全程跟踪”机制,企业只需提交一份材料,就能办完所有审批手续。二要深化“干部包联”制度。全县38名县级领导、200名科级干部将与500家重点企业“一对一”结对,每月至少走访一次,重点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急难愁盼”问题。比如,针对XX电子公司反映的“员工宿舍不足”问题,我们已经协调开发区新建2栋职工公寓,9月底前交付使用;针对XX建材企业“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我们正在与物流企业洽谈“协议价”,预计可降低运费10%。三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除了今天的座谈会,我们还将每月举办“企业茶叙日”、每季度召开“行业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让企业诉求“直通”决策层。第二,以“精准化”保障强支撑,让企业“强筋壮骨”。要素保障是企业发展的“粮草”。一要强化用地保障。今年我们将盘活闲置工业用地1000亩,优先供应“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新上项目,推行“标准地”供地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二要强化资金保障。联合金融部门开展“银企对接月”活动,推出“税易贷”“科创贷”“产业链贷”等特色产品,力争全年新增贷款3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不低于70%;设立1亿元应急转贷基金,为企业续贷提供“过桥”支持。三要强化人才保障。实施“XX工匠”培育计划,与本地职业院校合作开设“订单班”,每年培养技术工人2000名;对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购房补贴、3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让“英雄有用武之地”。第三,以“链条化”创新促转型,让企业“脱胎换骨”。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要搭建创新平台。今年我们将建设“新能源装备产业研究院”“绿色食品研发中心”2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力争年内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二要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计划,今年目标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对首次认定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三要推动数字化转型。设立1000万元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上“云”用“数”,重点打造10家“智能工厂”、30家“数字化车间”,对完成改造的企业按投入的20%给予补贴。第四,以“责任化”担当树形象,让企业“行稳致远”。企业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一要弘扬“实业精神”。希望广大企业家聚焦主业、深耕实业,杜绝“脱实向虚”,像恒达机械那样“十年磨一剑”,把产品做到极致;像山珍工坊那样“扎根乡土”,把品牌做成文化。二要恪守“诚信底线”。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纳税、诚信经营,坚决杜绝“偷排漏排”“制假售假”等行为,维护XX企业的良好形象。三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公益慈善、基层治理,像XX纺织公司那样“富而思源”,像同和酱园那样“老字号传真情”,让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同志们、朋友们!民营经济是我县的“根”,民营企业是我县的“宝”。从今天起,工信局全体干部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当好企业的“服务员”“联络员”“护航员”。我相信,只要我们政企同心、同向发力,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共同谱写XX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最后,衷心祝愿各位企业家身体健康、事业兴旺!祝愿XX的明天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在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2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