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社会事务局长在暑期文化惠民活动总结暨秋季计划部署会上的讲话
社会事务局总结了暑期文化惠民活动成果,肯定了各方努力,并对秋季活动进行了详细规划与部署。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社会事务局长在暑期文化惠民活动总结暨秋季计划部署会上的讲话各位同仁: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暑期文化惠民活动总结暨秋季计划部署会,主要是为了回顾暑期文化惠民活动的成果与不足,同时对秋季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文化惠民工作关乎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们社会事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大家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我区文化惠民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暑期惠民结硕果,文化盛宴暖人心暑期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黄金时期,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群众送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一)覆盖广度创佳绩,普惠服务无死角文化惠民,普惠是关键。我们始终坚持让文化成果惠及每一个角落、每一位群众,在暑期活动的覆盖范围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一是活动覆盖区域广。从城区的各大广场、社区活动中心,到乡镇的文化站、农村的文化大院,都留下了文化惠民活动的足迹。无论是繁华的街区还是偏远的村落,群众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服务。二是参与人群类型多。活动不仅吸引了青少年学生,还有中老年人、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参与。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特点,我们安排了相应的活动内容,满足了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三是服务点位分布密。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合理布局了众多服务点位,每个乡镇(街道)都有多个活动点,每个村(社区)也设置了服务站点,让群众能够就近便捷地参与活动。四是活动时段安排全。考虑到不同群众的时间安排,我们在工作日的晚上、周末以及节假日都安排了活动,确保无论是上班一族还是学生群体,都能有时间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二)形式创新添活力,多元体验引热潮新颖的活动形式是吸引群众参与的重要法宝。暑期活动中,我们不断创新形式,为群众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体验,掀起了一股文化活动热潮。一是传统活动出新意。像戏曲表演、书法绘画展览等传统活动,我们融入了现代元素。比如戏曲表演结合了灯光舞美,书法绘画展览增加了互动体验区,让传统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新兴活动受欢迎。我们引入了VR体验、线上文化知识竞赛、短视频创作等新兴活动形式。这些活动符合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与,让他们在玩乐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三是线上线下相结合。除了线下的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活动。通过直播、线上课程等形式,让不能到现场的群众也能参与其中,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四是跨界融合有亮点。我们将文化与旅游、体育等产业相结合,举办了文化旅游节、体育文化嘉年华等活动。这种跨界融合的形式,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成效显著获好评,群众满意乐开怀暑期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让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是群众参与热情高。每场活动都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许多群众主动向我们反馈,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举办。二是文化知识普及广。通过各类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群众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了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三是邻里关系更融洽。在活动中,群众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许多社区的居民表示,通过参加活动,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睦了。四是社会反响口碑佳。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媒体也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报道。许多群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参与感受,为活动点赞。(四)组织得力保顺畅,多方协作显效能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得力的组织和各方的密切协作。我们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确保了活动的顺畅进行,展现出了强大的协作效能。一是前期筹备细致周全。在活动开展前,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对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安排等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同时,我们还对活动场地进行了检查和布置,准备了充足的物资。二是现场管理井然有序。活动现场,我们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引导、维护秩序、提供服务等工作。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了活动现场的井然有序,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三是部门联动配合紧密。区社会事务局与相关区直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各部门在活动的组织、宣传、安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应急处置及时有效。我们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了预判和准备。在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小的突发情况,我们都能及时进行处置,没有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二、反思不足找差距,总结经验促提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暑期文化惠民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反思,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一)活动深度有欠缺,内涵挖掘待加强文化活动的深度是体现活动质量的重要方面。在暑期活动中,部分活动在深度上还存在欠缺,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一是部分活动流于表面。一些活动只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没有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让群众难以真正理解和感受文化的魅力。二是与群众深层次需求结合不够。我们对群众的文化需求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活动没有真正满足群众的内心渴望,导致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够强。三是文化传承创新力度不足。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只是简单地展示,没有进行创新和发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引起年轻群众的共鸣。四是活动后续影响较薄弱。许多活动结束后,就没有了后续的延伸和拓展,没有形成持续的文化效应,群众对活动的记忆不够深刻。(二)资源整合欠力度,配置优化需推进资源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基础。目前,我们在资源整合方面还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资源配置的优化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一是部门资源共享不充分。不同部门之间的文化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一些部门拥有优质的文化资源,但没有与其他部门有效对接,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二是城乡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区的文化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则比较匮乏。农村群众能够享受到的文化活动和服务相对较少,与城区群众存在较大差距。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我们对社会力量的动员和引导不够,社会资本、社会组织等参与文化惠民活动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导致文化惠民工作的力量相对单一。四是资源利用效率待提高。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比如,一些文化设施的使用率不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服务精准有偏差,群众需求待聚焦精准服务是提升文化惠民工作质量的关键。在暑期活动中,我们的服务精准度还存在一些偏差,需要更加聚焦群众的需求。一是对不同群体需求掌握不精准。我们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提供的服务针对性不强,导致部分群体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是服务方式灵活性不足。服务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比如,一些活动的时间、地点固定,不方便部分群众参与。三是反馈机制不够健全。我们没有建立完善的群众反馈机制,不能及时了解群众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难以根据群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四是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部分活动的服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服务态度不够好,影响了群众的参与体验。同时,一些活动的组织不够细致,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四)宣传推广缺新意,影响力效待扩大有效的宣传推广能够提高文化惠民活动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在暑期活动中,我们的宣传推广还存在缺乏新意的问题,活动的影响力和效果还有待扩大。一是宣传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张贴海报、发放传单等,对新媒体的运用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导致宣传的覆盖面不够广。二是宣传内容吸引力不足。宣传内容比较枯燥、单一,没有突出活动的亮点和特色,不能吸引群众的注意力。群众对活动的了解不够深入,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宣传时机把握不准。宣传时间安排不合理,要么宣传过早,群众容易忘记;要么宣传过晚,群众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参与。四是品牌打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活动的辨识度不高,群众对活动的记忆不够深刻,难以形成持续的影响力。三、秋季计划谋新篇,总体思路明方向秋季是文化惠民工作的重要阶段,我们要结合暑期活动的经验和不足,制定科学合理的秋季计划,明确总体思路,为秋季文化惠民工作指明方向。(一)以民为本为核心,服务群众守初心群众是文化惠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秋季计划将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核心思想,坚守服务群众的初心,让文化惠民工作真正惠及群众。一是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制定活动计划、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活动内容和服务方式符合群众的期待。二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三是坚持普惠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在保证文化服务普惠性的同时,注重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服务。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服务,确保每个群体都能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四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建立健全群众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群众对文化惠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努力。(二)文化惠民为宗旨,丰富生活增福祉文化惠民是我们工作的宗旨,秋季计划将以丰富群众生活、增加群众福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一是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根据秋季的季节特点和群众的需求,安排戏曲表演、文艺演出、书画展览、读书分享会等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让群众有更多的选择,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文化设施的功能。加强对文化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三是推动文化惠民项目落地见效。积极落实各项文化惠民政策,推动文化惠民项目在基层落地生根。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项目效果达到预期。四是提升群众文化素养。通过开展文化培训、讲座等活动,向群众普及文化知识,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鼓励群众参与文化创作,培养群众的文化兴趣和爱好,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得到成长和提升。(三)创新发展为动力,激发活力促繁荣创新是推动文化惠民工作发展的动力源泉。秋季计划将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不断激发文化的活力,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一是推动文化内容创新。鼓励文化创作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挖掘身边的感人故事和文化素材,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作品。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改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二是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如线上直播演出、线上文化知识竞赛等。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群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三是鼓励文化人才创新创作。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鼓励文化人才进行创新创作。为文化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支持他们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我区文化人才的整体水平。四是探索文化发展新模式。积极探索“文化+”的发展新模式,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跨界融合,拓展文化发展的空间,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四)统筹协调为保障,多方联动聚合力统筹协调是确保文化惠民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秋季计划将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汇聚工作合力。一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区社会事务局与相关区直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的协作配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文化惠民工作的开展。二是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文化设施条件,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三是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社会组织、文化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惠民工作。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惠民工作格局。四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本文标题:社会事务局长在暑期文化惠民活动总结暨秋季计划部署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4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