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水利行业精神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水利行业精神体现在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推动行业发展,服务社会经济。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水利行业精神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1/12水利行业精神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水利行业精神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多年来,水利发展实践铸就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它既始终保持着反映水利行业特征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取向,又要求逐步提升能切合时代脉搏的新的价值内涵。在防汛抗旱的紧要时刻,在抗震救灾的生死关头,在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的各个关键岗位,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彰显、塑造、诠释水利行业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实践证明: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水利行业的生动体现,是引领和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准则和强大动力。一、水利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999年初,水利部党组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献身、负责、求实作为引领全行业职工牢记使命、担当责任、推动工作的行业精神。献身,就是水利人献身事业、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胸怀和情操。作为水利人必须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在遇到各种自然灾害的风口浪尖上敢于生死搏击,在建设水利、服务人民的平凡岗位甘于默默奉献。负责,就是水利人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品质。作为水利人必须戒慎恐惧、如履薄冰、严谨扎实地勘测好每一个数据、设计好每一个项目、建设好每一项工程,干好每一件事情,履行好每一项职责,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大自然考验的业绩。求实,就是水利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作为水利人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国情,体察民情,熟悉水情,使水利永远造福于人民,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凝练而厚重,质朴而大气。作为水利人面对水利实践的基本态度和根本立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是在长期治水实践过程中,所有从事水事活动的人所形成的主导价值理念,它在水事活动中处于主导、统摄或支配地位,是为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所普遍接受、认同的价值理念。第二,作为水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各级水行政部门和水利系统各级党组织在行业内、甚至社会上予以倡导、宣传,并对所有水利职工进行教育的主流思想意识。第三,它是各级水行政机关、涉水事务部门以及社会团体自觉地、广泛地用来发挥团结群众、凝聚民心、形成舆论、教育职工等重要作用的思想武器。第四,它是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具有根本性、普遍性、广泛社会性和主导性意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水利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行业精神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水利行业工作实际、水利行业优秀传统与水利干部职工职业要求和行为准则的有机结合。践行和弘扬水利行业精神既是水利行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必须途径,水利行业3/12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又是水利行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重要成果。在新时期大力弘扬水利行业精神,就是要坚持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价值取向,始终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水利行业思想文化阵地;就是要与全党全国人民形成统一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共同奋斗;就是要激发水利干部职工为国家富强、水利事业繁荣昌盛牺牲奋斗的动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就是要继续保持和弘扬水利行业的优秀传统和良好形象,对全社会进一步巩固共同理想信念、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发挥重要示范和促进作用。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水利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必须要讲三句话:一是凝练水利行业精神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尝试;二是水利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水利行业的具体化;三是弘扬水利行业精神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二、水利行业精神提出的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任何一种崇高精神的孕育,总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思维永远不能从自身中,而只能从外部世界中汲取和引出这些形式。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同样也是水利人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集中显现出的精神品质的升华。(一)水利工作的基本特征是水利行业精神提出的现实基础。水利行业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自身特点:第一,艰苦性。水利工作要驯服洪水、避让台风、疏浚河道、防治山洪泥石流等,这就决定了越是危险的时刻,水利工作者就必须冲向危险的地方。第二,公益性。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事业事关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这样一个鲜明的公益性行业,要始终关注公共利益,作为从业人员没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水利事业就无法得到持续稳固的发展与繁荣。第三,重要性。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作为水利人,只有牢牢把握水利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才能使水利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第四,复杂性。水利是一门受自然条件变化最大的科学。大自然的变化无穷,就决定了水利工作的复杂性。由于水利工作的以上特点,就决定了水利人必须以勇于献身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冲锋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以高度负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把握好大自然的规律,以脚踏实地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每一项水利工作,让水利造福于民。(二)水利系统的优良传统是水利行业精神提出的文化底蕴。水利在我们这个以农为本的文明古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大禹为治理洪水,劳身焦思,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niè),把自己的全部心身都奉献给了治水事业。在治水过程中,他亲操橐(tuó)耜(sì),率众导川夷岩,行山表水,定高山大川,因势利导治理洪水,可见他负责的态度和求实的作风。李冰父子,为消除岷江水患,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科学规划,成就了都江堰。潘季驯4次出任总理河5/12道,一生治河,离职前仍对神宗皇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李仪祉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并亲自主持建设陕西泾、渭、洛、梅四大惠渠,弥留之际仍期盼后起同人,继续致力水利工程。还有史禄修灵渠,郑国修郑国渠,王景治黄河、马臻开鉴湖、西门豹治邺凿十二渠等等,他们以矢志不渝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的智慧流传千古,不仅对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中华民族治水传统的优秀价值理念。(三)'98洪水的深刻反思是水利行业精神提出的历史机遇。1998年,我们虽然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但是也引起了水利人的深刻反思。总结'98洪水经验教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送给即将上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同志六个字献身、负责、求实。献身、负责、求实深刻揭示了水利人抗战洪水的奋斗精神,为水利发展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供了历史机遇。(四)水利事业的跨越发展是水利行业精神提出的时代呼唤。98大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利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及时作出了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重大决策。全社会对水的认识、治水思路、水利工作重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水的忧患意识大大增强,全国水利系统进行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积极探索,治水思路发生了深刻转变。水利的发展和改革实现一系列重大跨越,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水利事业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什么样的价值判断来指导水利的各项工作,培育和塑造新时期水利人的价值理念,为提出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提供了时代呼唤。三、水利行业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献身、负责、求实作为水利行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而且伴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日益展现出其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一)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为水利行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逐步建成了以水利为主要支撑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以水资源有效配置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全国共建成万座各类水库、30多万公里的江河堤防、6414处万亩以上灌区,完成7356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公顷,全国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超过7000亿立方米。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任务对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是一种全面的考验,也为丰富和发展水利行业精神提供了广阔空间。(二)英雄辈出的先进典型为水利行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不同时期的先进典型是引导我们走向文明进7/12步的最有感召力的路标。他们的崇高理想、高尚情操、浩然正气和精神风貌不断地丰富和诠释水利行业精神。多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了汪洋湖、高安泽、何贵平、张宇仙、谢会贵、崔政权、曹述军和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一大批践行献身、负责、求实水利行业精神的先进典型。通过挖掘典型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力量源泉,不断丰富和发展水利行业精神的内涵。(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为水利行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水利系统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水行政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农村水电站(所)、水文站、建设工地、灌区等基层单位把弘扬和践行水利行业精神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考核指标,用水利行业精神引导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转化为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精神信仰和自觉追求。同时,水利系统大力宣传文明单位的先进经验,充分挖掘、全面展示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风采,树起一面旗帜,倡导一种导向,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利行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四)水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水利行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水利行业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炼于中国千百年治水实践,是水文化精神形态最重要的体现。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文化建设,2009年,在济南召开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开启了水文化建设的崭新篇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水利部党组制定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出台《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连续多期举办水利系统水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全国水利系统首届水歌曲大赛、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及朗诵大赛、中国作家行走江河看水利系列活动、《水之韵》《水之颂》《水之行》等水文化建设丛书策划出版发行、党旗飘过90年诗歌朗诵会、放歌水利优秀水歌曲展演、大禹文化论坛等等一系列的水文化建设实践,营造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丰富和发展了水利行业精神。四、弘扬践行水利行业精神的深刻启示多年来,伴随着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已深深融入水利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生动实践,已经成为水利干部职工的行为遵循。回顾水利事业与水利行业精神相辅相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中可以得出许多深刻的启示:第一,水利行业精神作为长期在治水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的集大成者,起着引导水利人走向文明、走向科学的价值导向作用,始终是引领治水思路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到可持续发展水利,水利事业进步的持续前进性和不可逆转性,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是多种历史作用耦合的结果。但不可否认水利行业精神以其对社会发展、人民愿望和行业价值追求的集成凝炼,以其对水利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9/12认识,为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奠定了思想根基,为现代水利事业开拓前进树立了精神旗帜。第二,水利行业精神作为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对水利干部职工献身使命履职尽责有着巨大的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始终是激励人们开拓奋进的力量源泉。近年来,我国洪涝干旱台风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广大军民携手并肩,战胜了一次次水旱灾害,有效应对了一个个台风袭击,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
本文标题:水利行业精神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4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