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在全县青年税务干部警示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青年税务干部要廉洁自律,提升业务能力,筑牢思想防线,共同维护良好税务形象,如何做到呢?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在全县青年税务干部警示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开这个会,不是为了念文件、讲大道理,而是想坐下来,像长辈拉家常、朋友掏心窝那样,聊聊咱们青年税务干部成长路上必须迈过的“坎”、系好的“扣”。刚才看了省局下发的《近年来税务系统青年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汇编》,里面有个细节让我心里一紧——某县局26岁的办税服务厅科员小陈,第一次收纳税人送的两条烟时,躲在楼梯间抽了半包烟才敢拿回家;第二次收5000元购物卡,特意把卡藏在办公室绿植盆底,结果被突击检查的纪检组当场发现。他在忏悔书里写:“我以为收点‘小意思’不算事,却不知道‘第一次伸手’就像在雪地上踩第一脚,后面每一步都会陷得更深。”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在办税大厅调研时,看到咱们新入职的小王帮老人填表,蹲在地上写了半小时,老人临走时塞给他两个煮鸡蛋死活不肯收,小王红着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同样是青年干部,有人把纳税人当亲人,有人却把岗位当“提款机”;有人用汗水换口碑,有人用贪欲毁前程。今天,我想围绕“扣好从税‘第一粒扣子’,在青春赛道跑出清廉加速度”这个主题,和大家掏心窝子说几点想法。一、从那些案例里的“血泪教训”看,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冲击力最近整理案例时,我发现一个扎心的规律:违纪违法的青年干部里,80%入职不满5年,60%曾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或“业务能手”,30%在案发前还主动向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书。他们不是“天生坏种”,而是像咱们身边的小张、小李一样,曾经眼里有光、脚下有风,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让欲望蒙住了初心,让侥幸绊倒了前程。比如,某市局28岁的税政科科员小吴,名校毕业、业务精湛,是局里的“政策通”。有次帮企业辅导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老板以“咨询费”名义转了2万元到他个人账户,他嘴上说着“这钱我不能要”,却悄悄收下,还自我安慰“我就帮了个忙,又没少收税款”。后来企业变本加厉,从2万到5万再到10万,他的胆子越来越大,最终因受贿罪被判刑3年。他在忏悔视频里哭着说:“我以为自己是‘技术型干部’,不碰现金就安全,却忘了权力不管大小,只要沾了私心,就会变质。”再比如,某县局24岁的征收管理岗干部小周,刚参加工作时是同事眼里的“开心果”,帮纳税人跑前跑后,大家都夸“这小伙子实在”。但有次参加同学聚会,听说做代理记账的同学一年赚几十万,自己每月拿四五千工资,心理逐渐失衡。后来他利用负责发票管理的漏洞,为3家企业违规代开发票,收取“好处费”8万元,最终被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他在留置期间说:“我总想着‘别人能发财,我为啥要苦熬’,却忘了穿上这身税务蓝,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和坚守。”这些案例里的年轻人,哪个不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哪个不是怀揣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理想考进税务系统的?但为什么最后都栽了跟头?我总结,根源就在“三个迷失”:一是迷失在“小节无害”的自我麻醉里,觉得收包烟、喝顿酒是“人情往来”,却不知道“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二是迷失在“权力变现”的畸形欲望里,把岗位赋予的审批权、辅导权当成了“私人资源”,用公权换私利;三是迷失在“攀比失衡”的浮躁心态里,看到同学经商赚钱、朋友升职加薪,就忘了税务干部的职责是“服务”而不是“享受”。同志们,这些教训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给我们敲响的警钟——青春可以有个性,但绝不能有任性;可以有梦想,但绝不能有贪念;可以有挫折,但绝不能有失足。二、从税务精神的根与魂想,是我们抵御诱惑最硬的底牌前几天整理局史馆,看到一张老照片:1987年冬天,咱们的老局长王建国带着两名税务干部,背着算盘和税票,徒步翻越3座山给山里的个体工商户送发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他们的棉裤结了冰碴子,却坚持把每张发票都送到纳税人手里,回来时脚冻得失去了知觉。老局长退休时说:“我当了一辈子税务人,没拿过纳税人一针一线,最骄傲的是老百姓见了我都喊‘老王,来家喝口热汤’。”这就是咱们税务人的“根”——从1949年第一代税务人用算盘计算税款,到如今“非接触式”办税让数据多跑路;从“收好税、带好队”的朴素要求,到“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的现代化目标,变的是服务方式,不变的是“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初心;变的是征管手段,不变的是“清正廉洁、公私分明”的底线。我常想,为什么老一辈税务人能在艰苦条件下守住清贫?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却在物质丰富时丢了初心?答案或许就在“传承”二字。咱们局里有位58岁的老税干张建国,快退休了还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帮新同事整理资料、讲解政策。有次我去他办公室,看到抽屉里整整齐齐放着一沓“纳税人感谢卡”,最早的一张是2003年的,上面写着:“张科长,我家孩子生病住院,您主动推迟下班帮我办退税,这份情我记一辈子。”张科长说:“我没什么大本事,就是记着师父当年教我的——纳税人找我们办事,是把信任交给了我们;我们收了国家的工资,就要对得起肩上的责任。”同志们,这就是咱们税务精神最生动的注脚:它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老税干们用一辈子坚守的“笨功夫”;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一次面对纳税人时多解释一句、多跑一步的“热心肠”;它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当你想伸手拿不该拿的东西时,心里那个声音说“我不能给税务人丢脸”的“硬约束”。青年税务干部要成长,首先要接好“精神班”,把老一辈的“清廉基因”“为民情怀”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这才是我们抵御一切诱惑最硬的底牌。三、从扣好“每一粒扣子”做,才能跑出青春最绚丽的轨迹最近和几位青年干部聊天,有位刚入职半年的小姑娘说:“局长,我有时候觉得税务工作挺枯燥的,每天就是审核报表、辅导申报,什么时候才能干出‘大事业’?”我当时就跟她说:“税务工作的‘大事业’,就藏在你帮纳税人解决的一个个‘小问题’里——你多解释一句政策,企业就能少交冤枉税;你多提醒一次申报期限,个体户就能避免滞纳金;你多跑一次偏远乡镇,纳税人就能少跑几十里山路。这些‘小事’,就是税务人的‘大事’,也是我们青春价值的最好体现。”同志们,你们现在正处于人生最黄金的阶段:有学历、有活力、有闯劲,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要提醒大家,人生的“赛道”从来不是直道冲刺,而是弯道超车与直线加速的交替;青春的“远方”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由每一个当下的选择铺就。怎么扣好“每一粒扣子”?我给大家提四点具体要求:第一,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既要学业务更要学做人。税收政策更新快,不学习就会跟不上趟,但比学业务更重要的是学“为人”。要学老税干的“老实”——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耍小聪明、不搞小动作;要学先进典型的“诚实”——对组织说实话、对纳税人讲实情,不欺上瞒下、不弄虚作假;更要学纪律规矩的“严实”——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税务系统廉洁从税若干规定》当成“案头书”,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把“底线”“红线”刻在心里。第二,把“敬畏”作为行为准则,既要守大节更要管小节。有人觉得“收点小礼、吃顿便饭”是“人之常情”,但我要告诉大家:税务干部的“小节”里藏着“大政治”。今天收一包烟,明天就可能收一箱酒;今天帮企业“行个方便”,明天就可能沦为“围猎”对象。要把“慎微、慎初、慎独”作为座右铭——慎微,就是从小事小节做起,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吃的坚决不吃;慎初,就是把好“第一次”关口,任何时候都不迈出错误的第一步;慎独,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没人监督时更能管住自己。第三,把“实干”作为成长路径,既要比能力更要比作风。年轻干部最怕“躺平”,也最不能“浮躁”。要像咱们局的“青年突击队”那样,在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时冲在一线,在优化营商环境时主动作为,在解决纳税人急难愁盼时用心用情。我常说,“能干事”是本事,“不出事”是底线,只有把心思用在干实事上,把精力放在解难题上,才能赢得纳税人的信任,才能让自己的青春有分量、有价值。第四,把“监督”作为成长保护,既要主动接受更要习惯在约束下工作。有的年轻干部觉得“被监督”是“不信任”,甚至对组织的提醒、同事的劝告心生反感,这是非常危险的。监督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组织的谈心谈话,是为了帮你们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纪检组的日常督查,是为了让你们少走弯路、不越雷池。要把组织的监督当成“家常便饭”,把群众的监督当成“镜子”,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在“放大镜”下用权,这样才能行稳致远。同志们,前几天看到一句话:“青春不是年龄的数字,而是心灵的状态;税务人的青春,应该是清澈的、炽热的、纯粹的。”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全县税务系统的“未来之星”,你们的样子,就是明天税务队伍的样子;你们的作风,就是未来税收事业的底色。希望大家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扣好从税“第一粒扣子”,跑好青春“第一棒”,用清廉书写忠诚,用实干诠释担当,让青春在税收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在全县青年税务干部警示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5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