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经验做法:县四举措推动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
县通过加强法规宣传、严格执法监管、推进土地整治、实施激励政策,有效推动了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实!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经验做法:县四举措推动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保障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维护耕地生态,是关乎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以及民生福祉的大事。为切实推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我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力守护好这片珍贵的耕地资源。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耕地保护责任体系(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耕地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耕地保护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耕地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在面对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耕地保护难题时,领导小组能够迅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商,明确各自职责,制定解决方案,有效避免了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明确各级责任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耕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乡镇、村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耕地保护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指标纳入乡镇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各乡镇政府也与村组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进一步细化到具体地块和责任人。同时,明确国土、农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耕地保护工作合力。国土部门负责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监测监管,农业部门负责指导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结构调整,水利部门负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环保部门负责耕地生态环境保护等。(三)加强监督考核问责。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耕地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对耕地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问责,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耕地保护责任意识,确保了耕地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例如,某乡镇因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监管不力、出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被全县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二、严格用途管制,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一)加强规划引领和管控。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合理确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绘制耕地保护“一张图”,实现耕地保护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耕地资源承载能力,优化耕地布局,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完善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例如,在某区域的规划调整中,充分考虑了当地耕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避免了因规划不合理导致的耕地破坏和浪费。(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批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选址、规模、用地性质等方面的审查,确保建设项目符合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对涉及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原则,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同时,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后的监管,防止建设项目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超面积占用耕地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比如,在某工业项目用地审批过程中,严格审查项目用地规模和用地性质,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减少了耕地占用面积,同时要求项目业主按照规定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三)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国土、农业、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查处力度。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耕地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对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复垦的及时复垦,该追究责任的坚决追究责任。同时,加强对典型违法案件的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震慑力,有效遏制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例如,近期我县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发现某乡镇存在一起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依法拆除了违法建筑,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三、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注重改善农田灌溉排水条件,加强土壤改良和培肥,提高耕地地力和抗灾能力。同时,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确保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例如,我县在某区域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新建灌溉渠道、排水沟、机耕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农田灌溉和耕作条件,同时采用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使项目区耕地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二)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在全县范围内合理布局耕地质量监测点,定期对耕地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建立耕地质量数据库,为耕地保护和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根据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耕地质量提升措施,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耕地生态环境。通过对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部分区域耕地存在土壤酸化问题,及时指导农民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改良,有效提高了耕地土壤肥力。(三)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鼓励农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对耕地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绿色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对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的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我县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向农民宣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农民掌握了科学施肥的方法,减少了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耕地土壤环境。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一)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利用“6·25”全国土地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耕地保护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图片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知识竞赛等方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例如,在今年“6·25”全国土地日期间,我县在县城中心广场举办了大型宣传活动,设置了宣传展板、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数千份,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加强学校教育。将耕地保护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向中小学生普及耕地保护知识,培养中小学生的耕地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工作。比如,某学校组织开展了“保护耕地,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耕地的重要性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并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传耕地保护知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三)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开设耕地保护专题栏目,及时报道耕地保护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曝光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短片等形式,广泛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耕地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例如,我县电视台定期播放耕地保护公益广告,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耕地保护氛围。总之,推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县将以此次举措为契机,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相信,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守护好这片珍贵的耕地资源,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本文标题:经验做法:县四举措推动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5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