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提纲 > 在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年轻干部成长计划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座谈会上大家积极发言,围绕年轻干部培养、能力提升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深入交流。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在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年轻干部成长计划”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心得,我感到十分荣幸。作为*旗卫生健康系统“年轻干部成长计划”的一员,近期我怀着崇敬和求知的心情,深入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这本书。这次学习对我而言,不只是一次理论知识的汲取,更像一场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淬炼。它让我从一名埋头于诊室的基层医生,开始抬起头来,以更宏大、更系统的视角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使命。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一名基层中医人的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感悟和反思,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一、从“执政之基”到“行医之盾”:重新认识基层治理的深远意义过去,提到“基层治理”这个词,我总觉得它很宏大,似乎是乡镇、社区干部们需要日夜操心的事,离我们一线医生的日常工作有些遥远。但通过学习,我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这一论断的千钧分量。国家的治理体系如同一座宏伟的建筑,基层就是深埋于地下的基石。基石不牢,地动山摇。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卫生健康事业。我们*旗的中医药事业,如同广袤草原上的一株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其根基就深植于基层的土壤之中。基层中医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中医药服务能否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决定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否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我旗基层中医力量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这次学习让我豁然开朗,国家对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持续强化,正是为我们基层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最强大的“后盾”。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的全覆盖。这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建设的目标,更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将资源和支持沉到基层,为我们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当我把这些国家战略与自己每天面对的诊室、患者联系起来时,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底气。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我们的工作,正被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这盘大棋局中,我们每一次的努力,都在为这块“执政之基”添砖加瓦。二、从“治病救人”到“服务造福”:深刻体悟医者初心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这十字,赋予了我们这份天职更温暖、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医“病”,更要医“心”;不仅要关注诊疗的结果,更要关注群众在就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日常工作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群众对中医药那份朴素而深厚的信赖。一杯温热的汤药,一次轻柔的推拿,往往能换来患者舒展的眉头和真诚的感谢。这份信赖,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但同时,我也时常反思我们服务中的不足。比如,现代化的诊疗设备是否配齐,让我们在诊断时能更有“武器弹药”?服务流程是否能再优化,让患者少跑路、少等待?中医药的健康知识普及是否到位,能否让“治未病”的理念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些问题,正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理念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国家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能够开展6项以上。这正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我们提升内功、优化服务的具体举措。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量占比已达到总诊疗量的24.22%,比2012年增长了20.56%,这个数据背后,是亿万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真实需求。因此,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看好病”的层面,更要思考如何“看好病”的同时,让服务更贴心、更便捷、更有温度,让中医药真正成为群众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健康守护神。三、从“医院围墙”到“社区融入”: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美好蓝图。它倡导打破壁垒、开放融合,让政府、社会、居民等多元主体都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为我们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特别是中医药服务的延伸,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们不能再把自己局限在医院的围墙之内,而应主动融入社区治理的大家庭。我从一些先进地区的案例中获得了许多启发。比如,*市*区*街道探索的“大配餐+医养结合+互联网”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无缝嵌入到社区养老体系中。还有*市*区*社区通过“长者饭堂”项目,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更以此为平台,提供健康科普和关怀服务。这些案例生动地诠释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反观我们自身,是否也能迈出这一步?我们中医院的特色和优势,完全可以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我们可以和社区合作,定期为老年人举办中医养生讲座;可以为社区的“长者饭堂”设计符合节气变化的药膳食谱;可以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固定的“中医阁”服务点,提供针灸、推拿、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医院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融入社区治理的“网”中,成为社区健康服务网络中一个活跃而关键的节点。这不仅能极大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更能让我们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发展的更大价值。四、从“旁观者”到“担当者”:在实践中锤炼年轻干部的初心与使命这次学习最深刻的改变,是让我完成了从“这是领导们需要考虑的事”的旁观者心态,到“作为*中医人,我能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的参与者心态的转变。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科室的负责人,我深知自己不仅仅是一名技术人员,更是一名基层治理体系中的“环节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我而言,这个“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向上,我要当好“传感器”,及时将一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群众的诉求和好的建议,原汁原味地向上级反映,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依据。向下,我要当好“变压器”,不能简单机械地传达指令,而要结合科室实际,把上级的政策要求,转化为同事们听得懂、愿意干、能干好的具体行动。国家非常重视基层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提出要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拓宽晋升通道,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服务。作为环节干部,我感到有责任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我要主动关心团队里每一位年轻同事的成长,支持他们参加培训、进修,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只有这样,我们整个团队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形成人才辈出的良性循环,真正推动我旗的中医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台阶。各位领导、同事,这次学习研讨是一次思想的再充电、精神的再补钙。前路漫漫,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要做的也还有很多。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能将个人的成长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将本职工作对准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就一定能为*旗卫生健康事业的明天,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在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年轻干部成长计划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6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