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在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在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相关材料,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在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总结我县近年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机遇,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推动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乡村特色产业带头人代表。刚才,*镇、*街道以及县农业农村局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一、肯定发展成效,坚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在产业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县各类乡村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15.6万亩,较2020年增长了32%。其中,像*镇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街道的有机蔬菜种植园等,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以镇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为例,该基地从2018年的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亩,种植品种也从单一的苹果扩展到樱桃、葡萄、梨等多个品种,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二)在产业效益方面。2024年全县乡村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48.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56%,较202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从乡村特色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到8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村的采摘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采摘园占地面积25亩,种植了9亩桃树、9亩苹果树、4亩梨树、3亩杏树,2024年实现产值12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参与经营的村民人均年增收2.5万元。产业融合发展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积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集种植、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乡依托当地的特色花卉种植产业,打造了“花海小镇”旅游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有效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三)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县培育了“*牌”有机蔬菜、“*乡”特色水果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牌”有机蔬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2024年,我县乡村特色产业注册商标达到120个,较2020年增长了50%。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离不开各乡镇(街道)的扎实工作,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和产业带头人的积极参与。实践证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符合我县实际的正确选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持续发力,推动我县乡村特色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总结成功经验,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借鉴在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良好局面。例如,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各区域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县财政局设立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1—2024年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品牌推广等。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多家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二)坚持因地制宜与突出特色相结合。我县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我们立足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山区乡镇利用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3.5万亩,年产值超过3亿元;*平原乡镇则依托其便利的交通和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了千亩连片的蔬菜大棚基地,年产蔬菜20万吨以上。正是因为坚持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使得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三)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相结合。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和推广了一批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了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带头人。县农业农村局与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了10名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定期到我县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2021—2024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20期,培训农民群众和产业带头人1.5万人次,培养了像村采摘园技术员董吉祥这样的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四)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我们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我县乡村特色产业主要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村的采摘园采取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除了土地流转收益外,还能获得合作社的分红和务工收入,2024年该合作社为村民发放分红和工资总额达到80万元。三、正视存在问题,清醒认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短板与不足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小、散、乱”的现象,缺乏大规模、高标准的产业集群。大部分产业基地都是由农户或小合作社分散经营,种植、养殖技术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据统计,我县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仅占总数的15%,且大部分基地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溯源制度覆盖率不足30%。这导致我县乡村特色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难以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二)产业链条不完整,附加值偏低。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大多集中在种植、养殖等初级生产环节,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以水果产业为例,我县水果年产量达到15万吨,但深加工率仅为10%左右,大部分水果都是以鲜销为主,而鲜销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同时,包装、物流、营销等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也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的提升。2024年,我县乡村特色产业深加工产品产值仅占总产值的15%,远低于全省25%的平均水平。(三)品牌影响力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我县培育了一些乡村特色品牌,但总体来看,品牌数量少、影响力小,缺乏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大部分产品还是以“贴牌”或无品牌的方式进入市场,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不高。同时,品牌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和手段,线上销售占比不足20%。这导致我县乡村特色产品在市场上难以卖出好价钱,市场竞争力不强。(四)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难度较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县资金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和农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融资渠道单一。同时,由于农业产业风险高、抵押物不足等原因,农民和合作社融资难度较大,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据调查,我县有70%以上的合作社和农户反映存在资金短缺问题,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和进行技术改造。(五)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技术支撑能力薄弱。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短缺,特别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同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人员数量少、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对技术服务的需求。据统计,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每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拥有的技术人员不足2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四、明确发展方向,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我县乡村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加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要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基地的整合力度,鼓励土地流转,引导农户和合作社集中连片发展,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基地。到2026年底,全县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要达到总数的30%以上,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溯源制度,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具体来说,一是要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各区域的主导产业和发展规模,引导产业有序集聚发展。例如,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和优质水果产业,打造万亩连片的产业基地;在山区,重点发展中药材和特色养殖产业,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产业基地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生产条件。2025—2026年,计划投入资金3亿元,用于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灌溉渠道200公里,修建产业路150公里。三是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和完善各类特色产业的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对农户和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业农村局要组织技术人员编写通俗易懂的标准化生产手册,免费发放给农户和合作社,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6年底,我县乡村特色产业深加工率要达到25%以上,深加工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一是要培育和引进一批深加工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和农户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2-3家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我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同时,支持本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深加工能力。例如,支持水果种植合作社建设水果加工厂,对水果进行保鲜、榨汁、制干等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要发展配套产业,加快发展包装、物流、营销等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建设县级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扩大线上销售规模,到2026年,线上销售占比要达到30%以上。三是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在镇建设乡村旅游示范镇,打造一批集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三)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要加大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提升我县乡村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要强化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和合作社注册商标,打造自主品牌。到2026年,全县乡村特色产业注册商标要达到200个以上。二是要提高品牌质量,加强对品牌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获得国家、省、市知名品牌的企业和合作社给予奖励,激励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三是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通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全国农产品展销会、省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每年不少于5次。同时,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开展品牌推广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四)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是要增加财政投入,县财
本文标题:在全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7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