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市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关于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研讨发言材料
民主党派骨干成员通过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深化实践探索,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市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关于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研讨发言材料”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市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关于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研讨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友: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在*大学参加培训的学习心得。首先,请允许我向精心组织这次培训的中共*市委统战部、九三学社*市委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短短几天的学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履职能力的“加油”,更是一次思想灵魂的“洗礼”。手捧结业证书,沉甸甸的,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下面,我从个人角度,谈几点粗浅的感受和反思,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一、“寻根”与“铸魂”,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重温合作初心。这次培训,给我触动最深的,是现场教学环节。当我们走进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一行行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静静地诉说着我们民主党派先辈们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辉历程。展柜里,一份泛黄的《*周刊》手稿,字迹已有些模糊,但那份为国为民奔走呼号的赤诚之心,却穿透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依然灼灼生辉。那一刻我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我们的前辈们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会坚定地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热烈响应那份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著名口号。这种选择,不是偶然,而是源于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最深沉的思考与担当,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初心所在。随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站在冰冷的牢墙前,默读着“狱中八条”,那些文字仿佛是*、*等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警世恒言。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和平与安宁,是多么来之能不易。作为新时代的民主党派成员,我们传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不仅仅是缅怀历史,更应是将这份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这才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二、“问道”与“求新”,在理论与科技的碰撞中拓宽履职视界。除了历史的回溯,本次培训的理论课程也让我眼界大开,特别是两堂课让我印象深刻,引发了我长久的思考。一堂是*教授关于《大变局与中国选择》的讲座。教授以宏大的国际视野,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与难得的历史机遇。他提到的“以制度优势对冲外部风险”的观点,让我豁然开朗。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们常常立足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思考问题,但这堂课提醒我们,必须“跳出专业看专业”,将个人的思考和建言置于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下去审视。我们不仅要成为本职工作领域的专家,更要努力成为读懂世情国情的“明白人”,这样我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才能更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现实针对性。另一堂是*教授关于《DeepSeek赋能公文写作实训》的课程。这堂课彻底刷新了我对人工智能在政务工作中应用的认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深知基层工作“千条线、一根针”的繁杂,常常被大量的材料写作所困扰。DeepSeek这类工具,能够快速生成文稿初稿、优化语言逻辑、校对格式规范,无疑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利器。然而,在惊叹于其强大功能的同时,我也冷静地认识到其中的挑战和“陷阱”。比如,在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时,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来自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最真实、最鲜活的声音,是群众带着泥土味和真情实感的期盼。AI可以帮我们搭建文章的骨架,但无法替代我们深入一线的脚步,无法感知群众的疾苦与喜乐。培训中我也了解到,AI工具在引用数据和案例时,可能出现失真、滞后甚至捏造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AI幻觉”。这就警示我们,决不能做“甩手掌柜”,把思考的任务也交给机器。我们必须建立起“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将AI定位为高效的“秘书”和“助手”,而最终的思想提炼、观点升华、事实核查,必须由我们自己牢牢把控。否则,写出的社情民意信息就会言辞空泛、缺乏情感,甚至传递错误信息,这与我们参政议政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三、“互动”与“共鸣”,在交流与体验中激发履职潜能。这次培训的模式也让我耳目一新。它打破了传统“你讲我听”的单向灌输,设计了大量互动环节。我记得在一次关于参政议政提案撰写的模拟演练中,我们被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一个民生热点问题进行现场讨论,并推举代表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的场景。这个过程非常锻炼人。为了在短时间内形成观点,我们小组成员必须快速交换意见、碰撞思想。在“理性争辩”中,大家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轮到我方代表上台陈述时,台下的其他学友和老师作为“观察员”,不仅指出了我们方案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会放大我们的优点进行鼓励式反馈。这种充满善意和温度的互动,让大家敢于表达、乐于分享,在相互启发中共同进步。这种体验式学习远比单纯听讲座要深刻得多,它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一份高质量的提案从萌芽到成熟,需要经历怎样严谨的调研、深入的思考和反复的打磨。这也让我意识到,闭门造车是写不好提案的,必须走出去,在交流和碰撞中才能激发更多的履职潜能。四、“知行”与“担当”,在专业与民生的结合中探寻履职路径。作为一名来自科技界的九三学社社员,同时又在乡镇一线工作,如何将我的专业背景与基层民生需求有效结合,一直是我在参政履政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教授关于《国家治理背景下的多党合作与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的授课,为我指明了方向。我们九三学社素有科技报国的传统,社员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是行家里手。但如何将“学术味”浓厚的专业研究,转化为政府听得懂、群众看得明、实践能落地的对策建议,是我们需要着力提升的能力。我理解,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转化”和“落地”。一方面,我们要发挥专业优势,敢于啃“硬骨头”。比如,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数字化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科技界社员大有可为。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我们更要俯下身子,关注“烟火气”。社会民生领域的议题,如“一老一小”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城乡医疗资源均衡等,同样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去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实验室和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扎实的调研,用详实的数据说话,用生动的案例佐证,确保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这次培训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履职方向。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我将更加主动地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聚焦他们“急难愁盼”的问题;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钻研,尝试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提升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力求让每一份承载着群众期盼的社情民意信息和政协提案,都能掷地有声,为推动我们*市的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市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关于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研讨发言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7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