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在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道路质量,促进乡村振兴,确保群众出行安全便捷。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举措,推动全县农村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县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刚才,县交通运输局、*镇、*街道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经验,也提出了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我们做好农村公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我县发展实际来看,“四好农村路”建设更是关乎民生改善、关乎产业升级、关乎城乡协调的重要抓手。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共有个乡镇(街道)、个建制村(社区),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全县经济社会大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我县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农产品外销、乡村旅游发展、农民群众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镇依托新建的产业路,将当地的特色水果运输时间从原来的小时缩短到小时,每年帮助农户增收多万元;街道通过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带动了周边个乡村旅游点的发展,年接待游客量突破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这些生动的事例充分证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仅能让农民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城乡要素流动搭建新桥梁,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前,我县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县的关键时期,“四好农村路”建设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等都对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另一方面,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养护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运营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与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二、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切实增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信心与决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精准发力,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建设攻坚成效显著,农村路网结构持续优化我们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关键举措,聚焦群众出行难、产业发展受阻等问题,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和升级改造工程,农村路网的通达性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建成了一批关键节点工程,有效破解了区域交通瓶颈。比如,投资万元建成的堰河大桥,不仅解决了镇、乡两岸群众长期以来“出行靠摆渡、运输绕远路”的难题,还打通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外销的“最后一公里”,据统计,大桥通车后,周边个村的农产品运输成本平均降低*%,年增加销售额万元以上。同时,我们扎实推进省道及农村公路养护工程,2023年实施新增省道及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个,改造道路公里,其中包括路、路等多条重要县道,这些道路的改造升级,极大提升了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此外,我们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建设产业路、旅游路,实施了镇余家沟村刺梨产业路、乡茶叶基地产业路等项目共条,总长*公里,这些道路直接连接田间地头和产业园区,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快车道”。在建设质量方面,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条路都成为“放心路”“精品路”。全县道路建设工程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实现了“建成一条、达标一条、受益一条”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末梢的农村公路网络,*%以上的乡镇通了二级以上公路,所有建制村(社区)通硬化路比例达到100%,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路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我们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路域环境整治,农村公路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路长制实施方面,我们将“路长制”工作纳入政府责任考核范畴,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路长体系,明确各级路长的职责分工,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县级路长每月至少开展次巡路,乡级路长每半月至少开展次巡路,村级路长每周至少开展次巡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县级路长和重要乡公路路长共发现道路损毁、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问题个,已全部整改到位,整改效率和质量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比如,路沿线曾存在多处违法搭建的棚屋,不仅影响道路通行,还存在安全隐患,县级路长发现后,立即组织交通、城管、乡镇等部门联合执法,仅用天时间就完成了拆除和清理工作,恢复了道路原貌。在安全隐患治理方面,我们加大资金投入,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全年投资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完善和隐患治理,完成了汉土路、老贾路、火庙路等条道路的安全隐患治理工程,增设防撞护栏米、警示标志个、减速带处,有效降低了道路安全风险。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桥梁安全管理,对全县交通量大、运营时间长的座桥梁进行了技术状况检测,对检测发现的座危桥及时实施了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此外,我们加强对农村公路沿线环境的整治,开展“路域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清理路肩杂草万平方米、清运垃圾吨,拆除违法广告牌个,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初步形成。三是养护水平持续提升,公路使用寿命有效延长养护是农村公路保持良好状态的关键,我们始终把养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健全养护机制,落实养护责任,加大养护投入,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不断提高。在养护机制建设方面,我们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养护工区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县交通运输局、乡镇(街道)、养护工区的养护职责,厘清了责任边界,避免了“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同时,我们优化养护队伍结构,新增的省道、县乡道(自养)共落实养护工人,实现了“专人专养、责任到人”。为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我们定期组织养护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培训班期,培训养护人员*人次,有效提升了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养护成效方面,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日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及时对路面裂缝、坑槽等进行修补,对边沟、涵洞进行清理,确保公路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今年一季度,全县乡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较去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其中县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乡道达到*%,村道达到*%,农村公路的通行质量和使用寿命得到了有效保障。比如,镇养护工区负责的公里乡道,通过精细化养护,路面平整、边沟畅通,优良路率连续三年保持100%,成为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的样板路。此外,我们积极探索市场化养护模式,在部分乡镇开展养护作业市场化试点,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养护公司,提高了养护效率和质量,为全面推广市场化养护积累了经验。四是运营服务不断拓展,综合效益逐步显现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农村公路运营服务体系,提升运输服务质量,让群众共享交通发展成果。在客运服务方面,我们扎实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优化客运线路布局,加密班次密度,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全县个建制村(社区)已100%通客车,其中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客运一体化水平达到AAAA级,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经济、舒适。比如,村以前只有每天趟的小型客车,群众出行十分不便,通过优化线路后,增加到每天*趟的中型客车,还开通了到县城的直达班车,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在货运物流方面,我们依托农村公路网络,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鼓励物流企业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目前,全县建成乡镇物流服务站个、村级物流服务点个,快递进村覆盖率达到100%,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渠道更加畅通。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农村物流网络外销的特色农产品达吨,销售额突破万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同时,我们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持续做好运输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全县车辆超限超载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公路运输安全畅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三、正视问题,认清形势,深刻把握“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艰巨性与紧迫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虽然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和通达率有了很大提升,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县城周边乡镇和交通干线沿线的农村公路等级较高、养护较好、运营服务完善,而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乡镇的农村公路等级偏低、路况较差、配套设施不足。比如,*乡、*镇等偏远地区,部分村道仍然是砂石路,晴通雨阻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山区道路弯多坡陡,安全设施不完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仅制约了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整体水平。二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尽管我们在养护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长效机制建设还存在短板。一方面,养护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养护资金,但与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缺口,特别是村道养护资金主要依靠乡镇和村集体自筹,一些经济薄弱村难以承担,导致部分村道养护不到位,出现“重建轻养”的现象。另一方面,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养护主要以政府主导的自养模式为主,市场化养护覆盖面小,养护效率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养护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难以适应现代养护工作的需求。此外,部分乡镇对“路长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巡路、护路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三是运营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我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了100%,但部分线路由于客流量少、运营成本高,存在班次不稳定、发车时间不固定等问题,群众出行的便利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在货运物流方面,农村物流网络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物流节点的功能还不够完善,仓储、分拣、包装等配套服务不足,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同时,农村客运与物流快递的资源整合不够,“客货邮”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综合效益。此外,运输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也影响了运营服务质量的提升。四是资金保障和要素支撑存在短板“四好农村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紧张,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保障压力较大。一方面,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上级补助和地方配套,而地方配套资金往往难以足额到位,影响了项目的推进速度和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金融支持政策不足,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在要素保障方面,农村公路建设涉及土地、林地等审批手续,部分项目由于审批周期长、协调难度大,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在规划设计
本文标题:在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7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