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在全县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提升能力素质,为地方发展注入新活力,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些要求?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县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在全县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青年干部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我县“火种计划”实施以来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青年干部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在家领导同志;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分管负责同志;部分青年干部代表以及“火种小组”骨干成员等。刚才,县委组织部、*镇、县文旅局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工作成效,也提出了下一步思路,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一、深刻认识青年干部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干部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县域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县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绿色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文旅融合创新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迫切需要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青年干部人才队伍。从时代发展大势来看,培养青年干部人才是顺应人才竞争趋势的必然要求。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据统计,2023年全国各类人才净流入率较2020年增长了12.3%,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超过60%。我省也出台了“青年人才托举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培养省级青年拔尖人才1000名、市级青年骨干人才5000名。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必须把青年干部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干事的青年队伍。从县域发展实际来看,培养青年干部人才是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足、民生短板较多等问题。比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部分镇村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青年带头人,导致特色产业发展缓慢;在文旅产业开发中,由于缺乏创意策划和市场运营的青年人才,一些优质旅游资源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2023年,我县GDP增速为5.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其中人才支撑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实施“火种计划”,我们看到了青年干部人才的潜力,88个“火种小组”围绕县域发展难点堵点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30余项有价值的成果,这充分说明青年干部人才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力量。从干部队伍建设来看,培养青年干部人才是优化队伍结构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县干部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干部占比仅为22.5%,科级领导岗位中40岁以下干部占比不足15%,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梯队断层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专业结构也存在短板,熟悉数字经济、生态环保、金融投资等领域的青年专业人才仅占青年干部总数的18%。通过系统培养,让更多青年干部人才成长起来,不仅能优化队伍结构,更能为干部队伍注入新活力、新思维,提升整体战斗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青年干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扎实做好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各项工作,让更多青年“火种”在*县大地上点燃、发光、发热。二、聚焦关键环节强化培养举措,全面提升青年干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青年干部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县域实际,聚焦重点环节,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我县“火种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培养机制不够完善、成果转化不够充分、激励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下一步,要围绕“三个突出”,持续深化“火种计划”,推动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一)突出统筹谋划,构建科学高效的培养体系科学的培养体系是青年干部人才成长的重要保障。要坚持系统思维,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覆盖选育管用各环节的培养体系。一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培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委组织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基层单位落实”的工作格局。2024年,要重点抓好“火种计划”升级版实施方案的制定,明确未来三年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确保培养工作有序推进。二是优化梯队建设布局。按照“六有”标准(有明确目标、有骨干力量、有具体措施、有时间节点、有经费保障、有考核评价),进一步优化“火种小组”组建模式。在现有88个“火种小组”的基础上,根据县域发展需要,新增数字经济、生态环保、乡村治理等领域专项小组15个,使总数达到103个。其中,重点打造20个示范小组,由县委常委或副县长担任观察指导员,吸纳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和业务骨干加入,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整体提升。比如,*镇的乡村振兴示范小组,要吸纳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等部门的专业人才,聚焦“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形成“部门+乡镇+青年干部”的协同攻坚模式。三是精准设置研究课题。引导各“火种小组”紧扣县域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确保课题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具体来说,要围绕“四个聚焦”: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重点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等课题;聚焦文旅产业开发,重点研究品牌打造、业态创新、市场营销等课题;聚焦乡村振兴,重点研究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课题;聚焦中药材产业链延伸,重点研究种植技术提升、深加工、市场拓展等课题。2024年,要确保85%以上的“火种小组”课题与县域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其中产业类课题占比不低于50%。同时,建立课题动态调整机制,每季度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研究方向。(二)突出创新赋能,搭建多元立体的成长平台青年干部人才的成长,需要丰富的平台和载体。要不断创新培养方式,为青年干部人才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成长机会。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和能力培训。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通过举办“周一开讲”“青年干部读书班”等活动,组织青年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24年,计划举办读书班6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授课不少于10人次,确保青年干部每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同时,围绕业务能力提升,开展精准化培训,比如针对文旅产业小组,开展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等专题培训;针对乡村振兴小组,开展特色种植、电商销售等技能培训。上半年,已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8场,参训青年干部达300余人次,下一步要扩大培训覆盖面,确保所有“火种小组”成员年内至少参加2次专业培训。二是搭建交流展示和实践锻炼平台。定期举办县级、镇级“火种计划”交流座谈会和擂台赛,让青年干部上台讲思路、晒成果、比干劲。2023年以来,已举办县级擂台赛3场、镇级擂台赛12场,评选出优秀课题成果15项,下一步要完善擂台赛机制,将成果转化情况纳入评分指标,激励青年干部注重实效。同时,大力推行“青年干部人才+项目”培养模式,选派青年干部到重点项目、重要岗位实践锻炼。今年以来,已选派60余名“火种小组”成员参与*景区提升、*中药材加工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其中12人担任项目技术骨干或现场负责人。下一步,要继续扩大选派范围,计划再选派50名青年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招商引资前沿、信访维稳岗位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三是健全师徒带教和结对帮扶机制。针对青年干部经验不足、方法不多的问题,建立“双导师”制度,为每个“火种小组”配备1名政治导师和1名业务导师。政治导师由县级领导或部门、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重点指导青年干部提升政治素养和大局观念;业务导师由行业专家、业务骨干担任,重点传授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同时,推行“传帮带”结对帮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与青年干部结成对子,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带,帮助青年干部快速成长。比如,县农业农村局的“火种小组”,由局里的高级农艺师担任业务导师,定期到田间地头指导青年干部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有效提升了小组的科研能力。2024年,要实现“双导师”和“传帮带”机制全覆盖,并建立导师考核评价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导师给予表彰奖励。(三)突出成果转化,推动青年智慧助力县域发展培养青年干部人才,最终目的是发挥他们的作用,推动县域发展。要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让青年干部的智慧和汗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一是推动成果在乡村振兴中落地。引导各镇(街道)“火种小组”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举措。坚持“多花心思少花钱”“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鼓励青年干部创新思路,利用本地资源打造特色景观。比如,*镇“火种小组”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组织青年干部带领群众收集废旧瓶罐、柴木等材料,打造了12处瓶罐花卉景观、8个柴艺架和20余幅墙绘,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节约了建设资金近50万元。*街道“火种小组”则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民俗风情的标识牌和宣传栏,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内涵。2024年,要在全县推广这些做法,每个镇(街道)至少打造2个由“火种小组”主导的乡村美化示范点,并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促进相互学习借鉴。二是推动成果在文旅产业中见效。支持文旅产业相关部门“火种小组”围绕品牌打造、活动策划、市场推广等开展研究,将成果转化为具体活动和项目。近年来,县文旅局“火种小组”策划举办的“张良书院讲读会”“秦岭之夜・YU见留坝”“紫柏趣玩”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陕西有个阿勒泰”话题在全网引发关注,成功引流20万余人次。下一步,要继续鼓励青年干部创新文旅产品和服务,计划在下半年举办“青年创意文旅节”,展示“火种小组”的文旅创意成果,并从中筛选10个优秀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同时,支持青年干部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文旅推广,培养10名以上文旅领域的青年“网红”,提升我县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推动成果在特色产业中转化。引导绿色食药、中药材等产业相关“火种小组”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县农业农村局和科技局联合组建的“火种小组”,引进科研院校专家,组建了食用菌、中药材、中蜂等产业技术服务团队,成功研发了西洋参黄精酵素、黄精芝麻丸等产品,并建立了四条标准化生产线,上半年销售额达150余万元。这一做法值得推广,下一步要支持更多“火种小组”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计划年内新增合作单位5家以上,研发特色产品10个以上,推动我县特色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同时,鼓励青年干部参与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选派20名青年干部到*中药材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等担任技术或管理助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健全工作保障体系,为青年干部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青年干部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要从组织、经费、激励等方面入手,为青年干部人才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推进落实。党组织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履行直接责任,具体抓、抓落实。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将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问责。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县委组织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季度对“火种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半年进行一次评估,年终进行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经费需求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将青年干部人才培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需要逐年增加。2024年,县财政安排“火种计划”专项经费500万元,主要用于课题研究、培训交流、成果转化、表彰奖励等。同时,鼓励各部门、各镇(街道)从自有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
本文标题:在全县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7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