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 > 在全县组织系统勇于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会议强调,全县组织系统应勇于自我革命,持续激发党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在全县组织系统勇于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在全县组织系统“勇于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今天,能有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自我革命”这一永恒课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名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的“老文秘”,既见证了组织系统服务大局的担当作为,也在日常起草材料、服务群众的点滴中,深切体会到“自我革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政治品格、贯穿工作的行动自觉。结合近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感悟,以及参与干部考察、基层党建调研的具体实践,我从三个方面谈谈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一、深悟“革命为何”: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筑牢思想根基,答好“为何改”的初心之问去年深秋,我跟随部领导到王家庄镇开展红色教育基地调研。在村头的老槐树下,92岁的老党员张大爷颤抖着捧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皮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已有些模糊,内页却工整记录着1978年至2020年的入党思想汇报:“1982年,我因私事耽误了集体秋收,支部会上作了检讨,这让我明白党员就要‘先公后私’;2005年,村里修公路占了我家半亩地,我第一个签字支持,因为‘大我’比‘小我’重要……”老人说:“这些年,党带着咱们拔穷根、盖新房,我就跟着学、照着做,老了也不能掉链子。”这段经历让我深受触动。自我革命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关键就在于它不是被动的“被迫改”,而是主动的“我要改”;不是一时的“运动式整改”,而是贯穿百年党史的“终身课题”。从延安整风运动破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魄力推进反腐败斗争;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党始终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不断清除思想灰尘、校正行为偏差。具体到组织部门,我们的“革命”更有特殊意义。组织工作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岗位特殊、责任重大。记得去年参与年度考核时,有位乡镇党委书记在述职中坦言:“过去总觉得‘不出事就是合格’,现在对照党章党规,才发现自己在联系群众时存在‘打卡式’调研,在推动产业发展时存在‘等靠要’思想。”这句话点醒了我——组织部门不仅要“识人”,更要“育人”;不仅要“管干部”,更要“带队伍”;不仅要当“参谋助手”,更要当“自我革命的标杆”。如果组工干部自身思想“生锈”、作风“跑偏”,又何谈为党和人民选贤任能?二、细查“改些什么”:在问题与靶心的聚焦中找准实践路径,破解“改什么”的现实之困今年3月,部里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蹲点月”活动,我被分到李庄乡刘庄村。在与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村党支部虽能按时开“三会一课”,但学习内容多是“照本宣科”,老党员反映“听着亲切,用着发懵”;党员先锋队名义上“全覆盖”,但真正参与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的只有10余人;村集体合作社流转了200亩土地种大棚蔬菜,却因管理粗放、销路不畅,半年就亏损15万元……这些问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组织工作的“短板”:理论武装与实践需求“两张皮”、党员作用与群众期待“不对等”、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相脱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对我们而言,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改什么”具体化、精准化。第一,改“本领恐慌”,让理论武装从“入眼”到“入心”。针对基层党员学习“虚化”问题,我们探索“田间课堂”“院坝党课”等新形式,邀请农业专家、致富能手结合产业讲政策,用“方言土语”代替“文件套话”。比如在刘庄村,我们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论述,转化为“如何选品种、找销路、算收益”的实操指南,老党员王大姐听完后说:“原来‘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咱种大棚、卖菜能多挣钱!”这种“带着露珠、沾着泥土”的学习方式,让理论真正“活”了起来。第二,改“作风虚浮”,让党员管理从“管得住”到“管得好”。针对部分党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我们在全县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参与志愿服务、带头发展产业、化解矛盾纠纷等12类事项量化赋分,积分与评优评先、惠民政策挂钩。比如在城关街道南关村,党员李大哥因常年义务照顾独居老人,年度积分排名第一,不仅被评为“最美党员”,还优先获得了村集体门面房的优先租赁权。这种“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导向,让党员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第三,改“机制僵化”,让基层党建从“单一化”到“融合化”。针对“就党建抓党建”的误区,我们创新“党建+产业链”模式,在全县7个重点产业园区成立联合党支部,把企业党员、技术骨干、农户代表凝聚在一起。比如在县经济开发区,新能源电池产业联合党支部牵头建立“党员攻关小组”,攻克了电池续航短的技术难题,带动园区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3%。这种“党建红”引领“产业兴”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基层党建的生命力,在于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融互促。三、严把“怎么去改”:在对标与践行的统一中强化责任担当,答好“怎么改”的时代之卷上周,我参与了部机关“自我革命大家谈”活动,有位老科长的话让我印象深刻:“组工干部的自我革命,既要‘愿改’的自觉,更要‘善改’的能力;既要‘改自己’的勇气,更要‘带队伍’的担当。”这句话道破了关键——自我革命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一要做“自我革命的践行者”。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必须把“严”的标准、“实”的作风贯穿自身建设全过程。去年,我们在部机关开展“效率提升年”活动,针对文件运转慢、调研不深入等问题,制定“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线工作法”等10项制度。比如,过去起草一份干部考察方案需要3天,现在通过“老带新”“传帮带”,压缩到1天就能完成,而且质量更高;过去下基层调研“坐车转、隔窗看”,现在要求“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真正沉到田间地头、车间班组。这些改变看似“小”,却让组工干部的形象更“实”、作风更“硬”。二要做“改革创新的探路者”。组织工作既要守正,更要创新。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比如,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我们探索“一线考察”机制,把干部放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去检验,去年以来,先后有12名在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被提拔重用;在党员教育中,我们打造“云课堂”平台,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微党课”,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目前平台注册人数已达8000余人,累计播放量超10万次。这些创新举措,让组织工作更“接地气”、更“有生气”。三要做“清风正气的守护者”。自我革命的核心是“严”,关键在“治”。我们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规定,建立“廉政风险点排查”机制,对干部选拔、档案管理、职级晋升等关键环节实行“全程纪实”“全程监督”。去年,有位干部因家庭矛盾情绪低落,分管副部长得知后,主动找他谈心谈话,帮助解决家属就业问题,既严管又厚爱,让干部感受到“组织温度”。这种“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做法,不仅保护了干部,更树立了组工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同志们,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永葆生机活力没有完成时。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既要做“自我革命”的“践行者”,更要做“永葆生机”的“护航人”。让我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在深化理论武装中筑牢信仰之基,在解决突出问题中锤炼过硬作风,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彰显组工担当,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在全县组织系统勇于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49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