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宣讲稿 > 关于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讨论,深刻理解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明确了方向,增强了责任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关于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关于“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能有这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战友们一起交流学习心得,我感到十分荣幸。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近期参加“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结合我们公安交管工作的实际,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思考和感悟。这更多的是一次自我剖析和思想梳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从“置顶”到“置心”:对“人民至上”的再认识与情感重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八个字我们每天都在讲,各项工作的部署和文件中,它总是被放在最醒目、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早已成为我们工作的“置顶”项。但这次学习,让我深刻反思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真正将这八个字从文件里的“置顶”,转化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置心”?作为一名基层交通警察,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川流不息的道路、形形色色的群众和复杂多变的警情。坦白说,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职业性的疲惫和压力之中。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是恶意的投诉与舆论炒作,我们内心也曾有过委屈和无奈。有时候,高强度的勤务、繁重的考核任务,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完成任务”上,而不是“服务人民”上。我们会担心执法程序是否规范,担心言语是否得当,担心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会不会引发舆情,这种“如履薄冰”的执法恐惧,有时会让我们与群众之间产生一道无形的墙。然而,通过这次对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再学习、再领悟,我仿佛重新回到了从警的起点。当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摆在面前,当总书记那句“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嘱托在耳边回响,我内心的触动是巨大的。我意识到,我们肩上的责任,连接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美满的家庭。每一次简单的纠违,每一次耐心的劝导,每一次深夜的坚守,其最终的指向,都是为了守护那份最朴素的平安幸福。这种认识的转变,带来的是一种情感上的重塑。过去,看到不断攀升的违法查处数据,比如今年以来全市查处的14.14万起交通违法,包括429起酒醉驾,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但现在,我看到这些数字背后,是429个可能破碎的家庭被我们及时挽回,是无数个潜在的事故风险被我们成功化解。这种从“执法者”到“守护者”的心态转变,让工作的意义变得更加厚重。我们不再仅仅是规则的执行者,更是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定捍卫者。这种发自内心的价值认同,比任何考核指标都更能激励我们前行。二、从“惯性”到“革新”:在时代变局中求索交通治理新解。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擘画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中,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是重要一环。这对我们传统的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们不能再简单依赖“人海战术”和经验判断,必须打破路径依赖的“惯性”,主动拥抱变革,寻求“革新”。我深刻体会到,这种革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革新。过去我们习惯于“哪里出事堵哪里”的被动应对,但安全生产的本质要求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核心在于预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以我市正在推进的农村交通安全治理为例,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全市625个行政村,农用三轮车存量高达8946辆,道路条件复杂,群众安全意识薄弱,管理难度极大。如果按照老办法,仅仅是上路查车、进村宣传,效果往往是“雨过地皮湿”。但现在,我们学习并参照今年刚刚实施的我省地方标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规范》,对全市625个行政村进行了风险画像,精准识别出4个红色高风险村和10个橙色较大风险村。更重要的是,我们正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这种分级管理赋能。比如,通过在关键路口部署视频图像人工智能分析系统,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农用车违法载人、骑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行为并实时预警。这不仅仅是提升了执法效率,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颠覆。它让我们的警力可以从“大海捞针”式的巡逻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精准的源头劝导和隐患治理中去。这种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风险预测预警,正在推动我们的农村交通安全治理从“经验治理”迈向“数据治理”“智慧治理”,真正实现“精准滴灌”。这种向科技要警力、向创新要战斗力的探索,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必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开放的心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战斗力的关键要素,深度融入隐患排查、违法整治、指挥调度、便民服务的全过程,才能在新征程上答好交通安全这份考卷。三、从“独行”到“众行”:在共建共治中探寻职业价值的升华。交通管理工作,从来不是交警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过去,我们常常感到“孤军奋战”,一边是压在我们肩上沉甸甸的“减量控大”指标,另一边是似乎永远也整治不完的交通乱象。这种“独行”的状态,不仅让我们身心俱疲,也让治理效果大打折扣。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我们必须走好的“必由之路”。安全,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秩序,需要所有人共同维护。我们的角色,不仅是管理者,更应该是发动者、组织者和协同者。一个很小的例子让我感触颇深。我市排查出的33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其中部级督办10处,省级督办23处。这些隐患的成因复杂,涉及公路、交通运输等多个部门。如果仅仅依靠我们交警支队去“喊话”,往往是人微言轻,推动缓慢。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进一步健全了与应急管理、公路、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了权责清晰、协同发力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已有4处隐患完成治理,月底预计能完成8处。这个过程让我看到,从“独行”到“众行”,改变的不仅是工作效率,更是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样,与群众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推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模式,今年1至5月就处理了2756起案件。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理念的转变。它让群众感受到,交警不仅是来处罚的,更是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节约时间的。当一位当事人在电话里由衷地说出“谢谢你们,太方便了”的时候,那种被群众认可和信赖的感觉,是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最珍贵的职业价值所在。这种价值感,还来自于看到交通安全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当我们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看到孩子们从对交通规则的懵懂无知,到能够主动提醒父母“开车要系安全带”,看到企业驾驶员从被动接受安全教育,到主动分享安全驾驶经验,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一颗颗安全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我们不再是孤独的呼喊者,而是拥有了成千上万的“同路人”。这种从“我”到“我们”的转变,让交通安全治理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各位同仁,学无止境,行亦无疆。这次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理论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洗礼,更是行动上的指南和精神上的激励。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我的内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笃定和充满力量。我将带着这份全新的感悟,与各位战友一道,心存对生命的敬畏,行有所止、行有所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守护好我们共同家园的平安畅通,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公安交警的一份力量。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关于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50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