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宣讲稿 > 村支部书记在全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村支部书记分享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强调了创新模式与村民参与的重要性,提出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推动产业多元化。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村支部书记在全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村支部书记在全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是**村的党支部书记***。今天能有机会在全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座谈会上和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这些年我们村在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上摸索前行,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教训。接下来,我就把我们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向大家作个汇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一、夯实产业根基,筑牢集体经济发展底盘产业是集体经济的生命线,只有产业兴旺,集体经济才能根深叶茂、持续发展。我们村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核心抓手,围绕“土里刨金、水里淘金”的思路,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一)特色种植打头阵,让土地生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我们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宝贵资源。我们深知,要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必须摆脱传统种植模式的束缚,走特色化、规模化的种植之路。一是选准特色品种。我们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多次到周边县区考察学习,结合本村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特点,最终选定了种植优质草莓和有机蔬菜。就拿草莓来说,我们引进了章姬、红颜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口感香甜、耐储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为了确保品种的适应性,我们先试种了20亩,经过一年的试验,产量和品质都达到了预期,才在全村推广。二是扩大种植规模。起初,村民们对种植草莓和有机蔬菜持观望态度,担心销路和收益。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流转土地,率先种植了50亩。同时,我们积极向村民宣传政策,承诺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努力,目前我们村的草莓种植面积已达到300亩,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亩,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三是提升种植品质。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按照有机种植标准进行管理。在肥料使用上,全部采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在病虫害防治上,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安装了杀虫灯、黄板等,有效减少了农药残留。我们还邀请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每月来村里指导一次,为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的草莓和有机蔬菜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四是拓宽销售渠道。我们建立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线上,我们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开设了网店,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销售,每年线上销售额能达到150万元。线下,我们在县城设立了直销点,与多家超市、酒店签订了供货协议,同时还举办了草莓采摘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每年采摘收入能达到80万元。总的来说,我们村特色种植年总产值能达到600万元,村集体经济从中获利80万元。(二)生态养殖唱主角,让水域淌银。我们村有河流、池塘等水域面积共150亩,过去这些水域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我们意识到,发展生态养殖是利用好这些水域资源的好办法。一是确定养殖品种。考虑到市场需求和水域条件,我们选择了养殖草鱼、鲫鱼、小龙虾等品种。草鱼和鲫鱼是大众消费的主要鱼类,市场需求量大;小龙虾近年来很受消费者青睐,价格稳定且收益较高。我们先在10亩池塘进行了试养,取得了成功后才全面推开。二是推行生态养殖模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采用了“鱼稻共生”“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模式。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小龙虾的粪便可以作为稻田的肥料,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又可以作为小龙虾的食物,实现了互利共赢。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三是加强养殖管理。我们成立了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负责种苗采购、饲料供应和疾病防治。合作社聘请了专业的养殖技术员,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投喂量。同时,我们建立了养殖档案,详细记录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四是拓展销售市场。我们的生态鱼和小龙虾由于品质好,在当地市场很受欢迎。我们与县城的农贸市场、餐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天都有固定的销量。此外,我们还利用节假日举办钓鱼比赛、小龙虾美食节等活动,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进一步扩大了销售市场。去年,我们村生态养殖总产值达到30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40万元。(三)农产品加工补链条,让价值倍增。农产品附加值低是制约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是建设加工厂房。我们利用村集体闲置的旧校舍,投资50万元进行改造,建成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厂房。厂房内配备了清洗、包装、冷藏等设备,能够满足草莓、蔬菜等农产品的初加工需求。二是开发加工产品。我们对草莓进行深加工,生产出草莓酱、草莓干、草莓酒等产品;对有机蔬菜进行清洗、包装,做成净菜上市。这些加工产品不仅延长了农产品的保质期,还提高了附加值。比如,一斤草莓直接销售能卖15元,加工成草莓酱后,每斤能卖到30元,附加值翻了一倍。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我们注册了“**村”牌农产品商标,对加工产品进行统一包装和品牌推广。我们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突出产品的生态、有机特点。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在媒体上宣传等方式,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现在,“**村”牌农产品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产品供不应求。四是拓宽销售渠道。除了线上线下销售鲜品外,我们还将加工产品推向了更大的市场。我们与多家食品经销商合作,将产品销往周边城市的超市和特产店。去年,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30万元。(四)乡村旅游添活力,让风景变现。我们村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们依托这些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打造旅游景点。我们对村里的古村落、古树、河流等进行了保护和开发,打造了多个旅游景点。我们修复了村里的百年老宅,将其改造成了乡村博物馆,展示村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河边修建了栈道和观景台,供游客观赏风景;利用闲置的土地打造了花海,种植了薰衣草、波斯菊等花卉,每到花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二是完善旅游设施。我们投资80万元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导游、票务等服务;硬化了村内道路,方便游客出行;新建了3座旅游厕所,改善了旅游环境。同时,我们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目前全村已有15家农家乐,能同时容纳500人就餐。三是开展旅游活动。我们结合不同的季节和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春天举办赏花节,夏天举办水上乐园活动,秋天举办丰收节,冬天举办民俗文化节。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比如,在丰收节期间,我们举办了农产品展销会,一天就能卖出农产品50万元。四是加强旅游管理。我们成立了旅游合作社,负责旅游景点的管理、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游服务的监督。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农家乐的卫生、服务质量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游客的旅游体验。去年,我们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60万元。二、盘活闲置资源,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闲置资源是沉睡的财富,只有将其盘活,才能转化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强大动能。我们村积极探索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方式,让“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一)闲置厂房变宝库,让旧物焕新。村里原来有一家村办砖厂,由于市场变化和环保要求,砖厂停产多年,厂房和设备一直闲置着,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影响了村容村貌。我们决定对其进行盘活利用。一是进行厂房改造。我们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师对闲置厂房进行规划设计,投资100万元对厂房进行了改造。将原来的生产车间改造成了标准化的仓库和加工车间,将办公楼改造成了电商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改造后的厂房既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特色,又满足了新的使用需求。二是引进合作项目。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一家物流企业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从事粮食加工和包装,物流企业主要负责村里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运输。两家企业的入驻,不仅盘活了闲置厂房,还为村里解决了20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是收取租赁费用。我们与入驻企业签订了租赁合同,每年收取租金15万元。同时,我们还为企业提供水电保障、场地维护等服务,每年能获得服务收入5万元。通过盘活闲置厂房,村集体经济每年能增加收入20万元。四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企业的入驻带动了村里的粮食种植和收购业的发展,村民们种植的粮食有了稳定的销路,收购价格也比原来提高了10%。同时,物流企业的入驻也方便了村里其他农产品的外销,降低了运输成本。(二)闲置宅基地做文章,让空房生财。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村里有不少村民搬到了城里居住,留下了大量的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这些闲置房屋大多年久失修,成了“空心房”。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这些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进行盘活利用。一是开展房屋修缮。我们对闲置房屋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具有修缮价值的房屋,由村集体出资进行修缮。我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房屋的原有风貌,同时改善了房屋的居住条件。目前,我们已经修缮了20套闲置房屋。二是发展民宿产业。我们将修缮后的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预订。民宿的装修风格融入了乡村元素,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乡村气息。我们还为游客提供农家饭菜、农事体验等服务,提高了游客的入住体验。目前,我们的民宿共有床位80个,每年接待游客2000人次,营业收入达到3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10万元。三是建设乡村工作室。我们将部分闲置房屋出租给一些艺术家、设计师等,作为他们的乡村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入驻,为村里带来了新的创意和活力,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我们村。每年,我们能收取租金5万元。四是开展宅基地复垦。对于一些没有修缮价值的闲置宅基地,我们进行了复垦,恢复成耕地。复垦后的耕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种植粮食和蔬菜,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万元。(三)荒山荒坡披绿装,让闲置变宝。我们村有荒山荒坡面积共500亩,过去这些地方杂草丛生,没有任何经济效益。我们意识到,对荒山荒坡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一是确定种植品种。经过考察和论证,我们选择了种植核桃、板栗等干果和花椒、连翘等经济作物。这些品种适应性强,管理相对简单,而且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先在50亩荒山荒坡上进行了试种,经过两年的培育,苗木生长良好,开始挂果,于是在全村推广。二是组织群众参与。为了加快荒山荒坡的开发进度,我们组织村民参与种植和管理。我们将荒山荒坡划分成若干个片区,由村民承包管理,村集体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收获的果实按照村集体和承包户7:3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方式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500亩荒山荒坡的种植任务。三是加强后期管理。我们成立了专业的管护队伍,定期对果树进行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同时,我们修建了蓄水池和灌溉管道,解决了灌溉问题。通过科学管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去年,我们的干果和经济作物总产量达到50吨,销售收入达到8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30万元。四是发展林下经济。在果树行间,我们套种了中药材和牧草。中药材的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收入;牧草的种植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饲料。去年,林下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3万元。(四)闲置水面巧利用,让死水活流。除了前面提到的用于生态养殖的水域外,村里还有一些小型的闲置水面,我们也对其进行了充分利用。一是发展水产养殖。对于一些水质较好、面积较小的闲置水面,我们投放了鱼苗,进行小规模的水产养殖。养殖的鱼类主要供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使用,减少了外购成本,同时也能对外销售一部分。去年,这些小型水面的水产养殖收入达到5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利2万元。二是建设水上景观。我们对部分闲置水面进行了整治,清理了水面的杂物,种植了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修建了小桥、亭台等设施,将其打造成了水上景观。水上景观的建成,美化了村容村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间接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开展垂钓活动。我们在一些水面设置了垂钓台,开展垂钓活动。我们制定了合理的收费标准,为垂钓者提供钓具租赁、茶水供应等服务。每年,垂钓活动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万元的收入。四是发展水生植物种植。我们在一些浅水区种植了芦苇
本文标题:村支部书记在全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50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