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学习 > 党课讲稿 > 县发改局党员干部学习两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通报感悟
县发改局党员干部学习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后,深刻认识到纪律严明的重要性,决心严格遵守规定,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县发改局党员干部学习两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通报感悟”,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县发改局党员干部学习两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通报感悟8月1日,县发改局党组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传达《关于两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作为局办公室负责文字材料的党员干部,我全程参与学习并结合近期参与的档案整理、会议记录等工作,对通报中披露的细节进行了反复研读。《通报》中两起案例虽发生在不同单位、涉及不同层级干部,但均围绕违规吃喝这一常见病节日病展开,既有超标准公务接待的老问题,也有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的新变种,如同两记重锤敲醒了我们这些长期在综合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的形象、关乎群众信任的大政治。现结合岗位实际,从为何严何以严如何严三个维度,谈谈学习后的深刻体会。一、以案为镜,在细照笃行中认清舌尖上的腐败之害《通报》中第一起案例涉及县交通局原二级主任科员张某,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借牵头G312国道我县段改建工程之机,先后6次违规接受施工方安排的工作餐。通报中特别提到,其中3次用餐地点在施工方租用的农家乐包厢,单次消费均超过800元,且张某明知对方为感谢其在工程计量变更中给予的关照,仍以方便沟通工作为由接受邀请。第二起案例则是县农业农村局农经股负责人李某,在2024年春节前违规组织单位5名干部,以迎新春团建为名,在某海鲜酒楼聚餐,人均消费达450元,费用通过虚列农业技术培训资料费报销。这两则案例的细节让我想起去年底参与整理局机关接待台账时的场景:当时为迎接上级检查,办公室按惯例准备了工作简餐,菜单上仅有四菜一汤,人均标准严格控制在50元以内。但对比通报中的案例,我却意识到过去对违规的认知存在误区——所谓”超标准不仅是金额上的突破,更是性质上的质变。张某接受的工作餐看似是沟通需要,实则是用公权力换取利益的利益输送;李某组织的团建披着集体活动外衣,本质是将公共资金异化为私人享乐的工具。更值得警醒的是通报中披露的连锁反应:张某因长期接受宴请,在后续工程验收中放松监管,导致某标段路基压实度不达标问题未被及时发现,最终被省交通运输厅通报批评;李某虚列费用的举动被审计部门抽查时识破,不仅个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还牵连分管领导作出书面检查。这让我联想到办公室日常负责的三公经费审核工作——每一张发票、每一份菜单都可能成为廉政风险的导火索。若我们在审核时仅核对金额是否符合标准,而忽视了是否必要是否合规的深层审查,就可能为违规行为留下操作空间。正如通报中强调的:违规吃喝背后往往隐藏着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是腐败滋生的温床。作为接触财务流程的文秘人员,我们必须把好第一道关口,从一张票据、一顿饭开始筑牢廉洁防线。二、深挖根源,在反躬自省中找准吃心不改之痛学习会上,局党组书记逐条分析两起案例的违纪轨迹,指出思想松懈是根本,侥幸心理是推手,制度空转是漏洞。这让我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违规吃喝为何屡禁不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一,小节无害的麻痹思想仍在作祟。通报中张某在谈话笔录中提到:第一次接受宴请时,我也觉得'就吃顿饭而已,又没拿东西',后来次数多了就习以为常。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心态,我在日常工作中也有所察觉。比如去年某项目评审会期间,有企业代表私下塞来一张便签,写着晚上在XX酒店备了薄酒,就当是项目前期沟通,当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不符合规定,但犹豫片刻后又想反正没涉及具体项目审批,拒绝会不会显得不近人情?最终还是将便签上交了。现在想来,这种抹不开面子的心理正是违规行为的催化剂。其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暗藏隐患。李某组织的团建聚餐,参与人员包括分管副局长和3名业务骨干,他错误地认为大家都参与就查不到我。这种心理在基层单位并不鲜见——有的认为吃点喝点是人之常情,有的觉得领导都没反对,我跟着去没问题”。但通报中明确指出:纪律面前没有'法不责众',只要违反党纪党规,无论涉及多少人,都要严肃查处。这让我想起办公室整理的2023年全县违纪案例汇编,其中有7起违规吃喝案件涉及3人以上共同违纪,最终均被“一案双查”,相关责任人全部受到党纪处分。其三,牛栏关猫的制度漏洞亟待修补。张某接受的宴请费用未直接从单位账户支出,而是通过施工方转账至农家乐老板个人账户;李某虚列的培训资料费之所以能通过审核,是因为财务人员仅核对了发票真伪,未核实培训是否实际开展。这说明现有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重流程、轻实质的问题。作为办公室负责制度修订的工作人员,我曾参与起草《县发改局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部分条款过于笼统,比如对工作餐的定义仅规定不超过当地公务接待标准,却未明确必要工作餐的具体场景(如是否包含跨区域调研、是否需要留存影像资料等),导致执行中存在模糊空间。三、知行合一,在抓早抓小中守牢拒腐防变之线学习的目的在于整改。作为办公室文秘人员,我既是制度的执行者,也是政策的宣传者,更应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结合岗位职能,我认为需从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做学纪明纪的宣传员,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近期我将牵头整理《县发改局近年公务接待典型案例汇编》,将通报中的两起案例与本单位2022年以来查处的1起超标准接待问题(经领导批准后作为警示教育材料)整合,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情景式教育。特别要针对年轻干部,设计模拟接待情景演练——比如给出”上级业务指导组来我县调研新能源项目,需安排工作餐的场景,让干部们讨论哪些环节可能违规正确的接待标准是什么,通过互动式学习加深对纪律的理解。二是做遵规守规的践行者,让制度执行落细落实。针对现行《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的漏洞,我已着手修订工作:一方面细化必要工作餐的认定标准,明确仅限跨乡镇调研、多部门联合检查等确需异地开展的工作场景,并要求提供调研方案检查清单等佐证材料;另一方面规范公务接待清单内容,除传统的时间、地点、人员、事由外,新增”是否有实质性工作交流是否存在超标准菜品等记录项,确保每一笔接待费用都可追溯、可核查。目前修订稿已征求各科室意见,下一步将提交局党组审议。三是做督纪护纪的监督员,让清风正气越来越浓。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部门,承担着文电运转、档案管理等职责,这些都是发现违规问题的前沿哨。我将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三类线索:一是财务报销中的异常数据,比如同一时间段内多次出现资料费会议费报销,或单次接待人数与菜单份数明显不符;二是会议记录中的模糊表述,比如将工作餐写成接待餐,或对陪餐人员仅标注”相关人员;三是信访举报中的弦外之音,对群众反映的某项目评审前有聚餐等问题,及时向局纪检组反馈,配合开展核查。学习结束时,局党组书记说了这样一段话:发改局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参谋部''指挥部',我们的干部既要能啃'硬骨头'(指重大项目推进),更要守得住'清廉线'(指纪律规矩)。一顿饭、一杯酒看似小事,却能看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更能影响企业和群众对我们这支队伍的评价。作为一名文秘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杜绝违规吃喝不仅是个人廉洁问题,更是服务全县发展大局的政治责任。今后,我将以《通报》为镜,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把严的标准贯穿到每一份文件起草、每一次接待安排、每一笔经费审核中,用舌尖上的清廉为发改局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为我县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标题:县发改局党员干部学习两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通报感悟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50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