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其它 > 其它资料 > 2025学习强国挑战测试题库(附含答案)
学习强国挑战测试题库涵盖广泛知识领域,旨在提升用户综合素养与理论水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全面检验学习成果吗?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2025学习强国挑战测试题库(附含答案)”,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2025学习强国挑战测试题库(附含答案)选择题1.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后因代表们的活动受到监视,大会转移到浙江()继续召开。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A.杭州西湖B.嘉兴南湖C.绍兴东湖D.宁波东钱湖答案:B。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2.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A.天宫一号B.嫦娥一号C.神舟八号D.神舟九号答案:A。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神舟八号是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九号是载人飞船,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的载人交会对接。3.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A.造纸术B.地动仪C.活字印刷术D.火药答案:B。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地动仪是东汉张衡发明的,用于监测地震方向,不属于四大发明。4.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A.港珠澳大桥B.杭州湾跨海大桥C.胶州湾跨海大桥D.东海大桥答案:A。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它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胶州湾跨海大桥全长约42.23公里;东海大桥全长32.5公里。5.下列哪位不是唐朝诗人()。A.王维B.苏轼C.李白D.杜甫答案:B。王维、李白、杜甫都是唐朝著名诗人。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包括()。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7.以下哪种动物不属于哺乳动物()。A.鲸鱼B.蝙蝠C.企鹅D.海豚答案:C。鲸鱼、蝙蝠、海豚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企鹅是鸟类,卵生,不具备哺乳动物的特征。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A.实现共产主义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维护世界和平答案: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的奋斗目标;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之一。9.下列哪个节气标志着夏天的开始()。A.立夏B.小满C.芒种D.夏至答案:A。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天的开始。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汉书》B.《史记》C.《资治通鉴》D.《后汉书》答案: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巨著;《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填空题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答案:百年奋斗。2021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答案:台湾岛。台湾岛面积约3.58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岛屿。3.被尊称为“书圣”的是东晋书法家0答案: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尊称为“书圣”。4.我国的国歌是《》。答案: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5.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海沟。答案:马里亚纳。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最深处约11000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为中心◎答案:经济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7.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描写神魔小说的是《》。答案: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8.我国的“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和0答案:人造卫星。“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9.地球的自转方向是0答案:自西向东。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产生了昼夜交替等现象。10.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科学家是0答案:屠呦呦。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科学家。判断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答案:正确。党的一大选举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答案:正确。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颗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3.《论语》是孔子所著。()答案:错误。《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非孔子所著。4.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答案:正确。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5.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答案:正确。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6.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逐渐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答案:正确。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7.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答案:错误。质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2是质数,但它是偶数,不是奇数。8.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正确。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出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答案:正确。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同时向大气中大量补充氧气,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肺”。10.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貂蝉是虚构人物。()答案:正确。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是虚构的人物◎解答题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答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需要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的发展历程如下:·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唐朝: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宋朝:科举制度在宋朝有了新的发展。宋太祖正式建立殿试制度,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为了防止考官徇私舞弊,实行了糊名、誊录等制度。·元朝:科举制度一度中落,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科举考试中对不同民族的考生有不同的要求和待遇。·明朝: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采用八股文的形式,这种考试形式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清朝:清朝继续沿用明朝的科举制度,但后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形势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标志着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终结。3.简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答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系人民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安全的食品等,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关乎民族未来: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我国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威胁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增强国家应对生态环境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助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简述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答案: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在学校,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等学科教学,向学生传授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在家庭,家长要以身作则,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社会,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文化活动,广泛宣传民族精神,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民族精神在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立足社会实践: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也在社会实践中发展。我们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例如,在抗击自然灾害、应对重大挑战等实践中,发扬团结协作、艰
本文标题:2025学习强国挑战测试题库(附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51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