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在2025年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题调度会上的讲话发言
会议强调加强能源安全监管,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下面是网友整理编辑的在2025年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题调度会上的讲话发言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喜欢就下载支持!
在2025年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题调度会上的讲话发言能源是经济社会的血脉,能源安全是发展安全、民生福祉的基石。*市作为能源重镇,能源产业的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安全生产,就是能源产业的生命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底线和高压线。抓不好安全,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一切成绩都将归零。全市上下务必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能源领域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事事心中有底”的各项工作。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题调度会,主要目的就是对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对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一次清醒的“再研判”,对下一步的决战决胜进行一次坚决的“总动员”。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已经进入了最为较劲、最为关键的收官之年,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必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啃下最硬的骨头,攻下最坚固的堡垒,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过硬的安全答卷。一、肯定成绩与正视问题并存,必须保持“行到半山不止步”的清醒治本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能源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势。这是一系列硬核措施落地见效的结果。成绩体现在几个“新”上:一是安全基础有了新夯实。全市煤矿实现了采煤机械化率100%、辅助系统智能化覆盖率100%,一批智能采掘工作面和智能化矿山建成投用,科技强安的根基更加牢固。二是监管效能有了新提升。市级建成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已经成为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自平台应用以来,已累计推送智能分析预警信息超过50万条,有效支撑了精准监管、科学执法。三是治理成效有了新突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瓦斯治理。通过综合施策,全市煤矿瓦斯超限次数实现了连续三年的两位数下降。2024年1—10月,瓦斯超限报警次数同比又减少了近16%,高风险矿井的重大瓦斯事故基本得到有效遏制。这些成绩,是同志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值得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的背后,依然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的“大气候”虽有好转,但影响安全的“小气候”依然复杂多变。一些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全生产的基础依然不牢,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发生逆转。具体来看,“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为突出:第一,思想上的“麻痹病”不容忽视。随着事故数量的下降,一些同志、一些企业产生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松懈思想。认为连续几年没有出大事故,就可以喘口气、歇歇脚了。有的企业负责人对“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口号喊得响,但内心深处并未真正敬畏,总觉得只要不发生人员伤亡,瓦斯超限就不是什么大事。这种思想上的“跑冒滴漏”,是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第二,责任上的“悬空病”不容忽视。企业主体责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有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现场上,安全机构形同虚设,安全投入讨价还价,技术力量捉襟见肘,现场作业与规章制度“两张皮”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监管干部也存在“重审批、轻监管”“重检查、轻服务”的倾向,满足于开会发文、检查签名,对不放心的企业缺乏“婆婆嘴”式的反复叮咛和“钉钉子”式的跟踪问效。第三,治理上的“浅表病”不容忽视。一些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没有真正往深处挖、往根上治。比如,在瓦斯治理上,满足于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联网,但在地质构造探查、瓦斯抽采利用、风险预测预警等治本之策上投入不够、研究不深。去年以来,全市依然发生了数起因未探清地质情况导致的误揭煤、误透老窑老空等险情,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治本攻坚还没有真正攻到“本”上。这些问题,既是老问题,也是新挑战,是横亘在我们面前必须翻越的大山。回避不了,也绕不过去。全市能源系统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拿出“行到半山不止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的勇气和决心,把问题看透,把责任扛牢,把措施抓实。二、深挖根源与把握要义并重,必须下足“解剖麻雀治根本”的功夫安全生产的诸多问题,表现在现场,根子在管理,核心在责任。治本攻坚,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源上找办法、建机制。第一,要害是拧紧“责任链条”,核心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这个定位绝不能动摇。如果企业自身不想安全、不会安全、不能安全,外部监管再严密,也终究是徒劳。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政府急、企业不急”的被动局面,推动企业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转变。如何压实?不能仅靠说教,必须动真格、见实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探索建立能源企业安全生产“红黑榜”制度。对那些安全投入到位、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红榜”企业,要在项目审批、产能核定、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倾斜和奖励。对于那些屡次违法违规、隐患丛生、整改不力的“黑榜”企业,不仅要依法顶格处罚,更要与市场准入、银行信贷、评优评先等硬约束挂钩,实施联合惩戒,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真正感受到“安全就是效益,失安全就是失市场”。今年上半年,对*煤矿因多次瓦斯超限且整改不力,我们不仅予以顶格处罚,还将其列入“黑名单”,暂停了其新建项目的审批,相关金融机构也调降了其信用评级。反之,对安全投入大、成效好的*电力公司,我们在政策上给予了倾斜支持。这种导向必须更加鲜明。第二,关键是强化“监管利剑”,核心是提升部门监管效能。监管部门的职责,不是当“甩手掌柜”,更不是当“事后诸葛亮”,而是要当好“守夜人”和“服务员”。必须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执法与帮扶并举。监管要“长牙带电”。要用好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对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敢于较真碰硬,该停的坚决停,该关的坚决关,该罚的坚决罚,形成强大震慑。要规范执法检查,提高执法的精准性、科学性,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执法,真正查到要害、罚到痛处。服务要“精准滴灌”。要聚焦那些安全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组织专家“上门问诊”,开展高风险作业帮扶服务,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查找短板、解决难题,切实帮助煤矿解决数据失真、风险失管等问题,提升其本质安全水平。我们的监管信息平台要进一步升级,不仅要能发现问题,更要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风险趋势,提前发出预警,实现从“亡羊补牢”向“未雨绸缪”的转变。第三,保障是建强“干部队伍”,核心是锻造过硬工作作风。所有工作,最终都要靠人来落实。一支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队伍,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定性力量。要聚焦“六型干部”建设,重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作风顽疾。安全监管岗位,就是责任田,决不允许有“太平官”思想。对那些在监管工作中畏首畏尾、敷衍塞责、失职渎职的干部,要坚决问责、严肃处理。同时,也要为那些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专业能力培训,打造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专家型”能源监管队伍,确保我们的干部在企业面前能说得上话、指得出问题、开得出良方。三、聚焦治本与精准发力并重,必须拿出“一抓到底钉钉子”的韧劲治本攻坚的最后一年,必须聚焦关键环节,实施靶向治疗,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形成常态长效机制。第一,以“科技强安”为根本,全力打好“智慧赋能”攻坚战。向科技要安全,是治本之策。必须把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核心抓手,抓出实效。一要彻底攻克“地质不清”的顽疾。事实反复证明,地质构造探不明,是导致瓦斯突出、水害等重特大事故的“万恶之源”。必须下定决心,全面推广应用先进的精准地质勘探技术。年底前,全市所有高风险矿井的智能地质监测系统覆盖率必须达到100%,要综合运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地质雷达等多种手段,建立覆盖全域的“透明地质”信息系统。我们的目标是,到明年行动收官时,对重大地质异常构造的探查准确率必须超过95%,坚决杜绝因地质情况不清而导致的“盲人骑瞎马”式生产。二要全面升级“瓦斯治理”的水平。瓦斯治理永远在路上。不能满足于瓦斯超限次数的简单下降,要追求更高水平的“零超限”管理。要大力推广应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瓦斯涌出预测预警技术,实现从“被动报警”到“主动预判”的跨越。要下大力气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变害为宝。要给自己定一个新目标:力争到明年行动收官时,全市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高值瓦斯超限次数在今年基础上再下降30%,真正实现从“治灾”向“治本”的转变。三要坚定不移走“无人则安”的路径。实践证明,减人是最好的减灾措施。要持续深化“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在已实现100%机械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采掘、运输、通风、排水等关键系统和高危场所的远程控制和机器人替代。要将“无视频、不作业”作为一条铁律,不仅要装,还要用,要通过AI视频分析等技术,实时监督、识别和纠正“三违”行为,让安全规程真正成为现场作业人员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第二,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力打好“常态长效”攻坚战。好的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攻坚行动不仅要解决当前问题,更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一要把“严管重罚”的制度立起来。要将“红黑榜”制度做实做细,明确上榜标准、奖惩措施、退出机制,并定期向全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领域有奖举报制度,发动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安全监督中来,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浓厚氛围。二要把“标准作业”的制度落下去。要督促所有能源企业,特别是煤矿、危化品企业,针对所有高风险作业环节,制定出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标准化作业流程(SOP)。要通过岗前培训、现场演练、监督考核等手段,确保每一名一线员工都熟练掌握、严格执行。要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现场,让标准化作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一种肌肉记忆。三要把“应急响应”的制度强起来。要深刻汲取各类事故教训,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与气象、水利、电力、通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机制。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强化汛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应急准备,严格执行应急“叫应、回应、响应”工作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第三,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全力打好“素质提升”攻坚战。人的素质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必须锻造一支懂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过硬队伍。一要压实“全员有责”的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建立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全员安全责任清单,明确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推行“安全绩效与薪酬挂钩”机制,将安全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职工年度考核硬指标,对发生责任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成为全员共识。二要提升“专业过硬”的技能水平。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分行业、分岗位制定培训大纲,将VR模拟实操、案例情景教学等新方式引入培训课堂。对煤矿瓦斯检查工、危化品操作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实行“理论+实操”双考核,考核不合格坚决不予上岗。建立“师带徒”帮扶机制,由老安全员、技术骨干结对指导新员工,确保关键岗位人员技能达标率100%。三要培育“警钟长鸣”的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设立安全文化墙、开展“安全生产月”“事故警示日”等活动,让“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入脑入心。定期组织家属开放日、安全家书分享会,用亲情力量筑牢安全防线。选树“安全标兵”“金牌安全员”等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守规程、保安全”的浓厚氛围,让遵章守纪成为全员自觉行动。同志们!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人民生命,高于一切。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现在,冲锋号已经吹响,收官之战就在眼前。全市上下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每一项部署、每一项要求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要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这条底线,为我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最坚实、最可靠的安全保障!仅供参考
本文标题:在2025年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题调度会上的讲话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53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