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发言 > 心得体会 > 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团结进步,促进共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携手奋进新时代!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1/16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材料(10篇)目录1.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22.高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旗帜43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64.努力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85.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106.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动力127.学思想抓主线履主责148.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构筑共有精神家园16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意蕴1810.做好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文献出版工作20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贯彻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从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等多个维度,深入学习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新时代民族工作纲的高度,明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一是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二是准确把握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总体要求;三是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四是准确把握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五是正确把握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四个关系,即: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六是准确把握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科学方法;七是准确把握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一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二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五要坚决防范民族工作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作为主流媒体,〔…〕日报报业集团将把学习宣传贯彻习3/16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把云岭大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提炼好、宣传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高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创新理念,形成了新时代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从〔…〕个方面作出了精辟阐释: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这〔…〕个方面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的,具有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坚定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奋斗目标,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为价值旨归,以加快高质量发展为前提条件,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的磅礴力量,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5/16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作为一名民族文化工作者,备受鼓舞、倍加振奋,也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前进方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时,明确提出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我们要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作为新时代民族文化工作的主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美美与共上来,引导各民族逐渐将中华文化内化为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要革故鼎新,民族文化工作也需要革故鼎新,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的工作主线,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新的目标导向,以美美与共、融荣与共为新的价值共识,推动民族文化工作既深度融入、又有力支撑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美美与共是新时代民族文化工作的认识论。我们应该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每一种不同的美都纳入整个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整体进程中去看待和认识,以各民族文化的美组成和巩固中华文化的大美共美。融荣与共是新时代民族文化工作的方法论。其中,交融与共是出发点,繁荣与共是落脚点。交融与共,就是要引导各民族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背景下,在互通互学互鉴的基础上,融合创作、融合生产、融合发展。繁荣与共,就是要促进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时代进程中的共同繁荣发展。具体到文化工作中,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一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融入民族宣传工作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衡量标准,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影响、融合现代文明的文化项目,进一步凸显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体性。努力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边疆民族地区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各族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就是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前7/16进的历史。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共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因此,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各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要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个别地区、个别民族、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各族人民全体实现共同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平均富裕、同等富裕,不是所有地区、所有民族、所有家庭、所有人都在相同时间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而是有一定时间差异、地区差异,逐步实现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可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主要抓手和重要路径。符号具有表述和理解、传达和思考的功能,当符号被长期秉持、区别,其内涵外现,就塑造出外部形象,符号与形象的内核是相通的。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能够有效反映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展示中华民族伟大〔…〕战略意涵,体现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的重要任务,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崇并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有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9/16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以符号和形象的共认共享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能够促使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着力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思想意识领域站稳脚跟,守住阵地,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不断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动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其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不仅影响到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定,社会群体的角色,还影响到民族与民族文化的保持,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维持与强化。因而,在〔…〕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和增强文化认同,必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的大江大河,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无数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刻理解和把握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
本文标题: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56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