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院长在全市法院2025年上半年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会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提升审判质效,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深化司法改革,推动智慧法院建设,如何进一步落实?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院长在全市法院2025年上半年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会上的讲话”,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院长在全市法院2025年上半年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法院2025年上半年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上半年司法审判数据反映出的工作态势,找准问题短板,研究改进措施,推动全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审判执行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聚焦数据态势,精准把握上半年审判执行工作整体情况(一)审判质效核心指标有喜有忧。从上半年司法审判数据来看,全市法院审判质效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案件结收比方面,全市法院整体结收比达到*%,较去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这表明我们在案件办理效率上有了明显提升,能够及时消化新收案件,避免案件积压。其中,部分基层法院结收比超过了*%,工作成效值得肯定。仍有少数法院结收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存在案件办理进度滞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办案效率。在法定审限内结案率方面,全市法院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基本能够保证案件在法定审限内审结,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我们也要看到,仍有部分案件因为各种原因临近审限才结案,这不仅增加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影响司法公信力。各法院要加强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监控和管理,建立健全审限预警机制,杜绝超审限案件的发生。(二)案件类型分布反映社会治理需求。上半年,全市法院受理的案件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类型的案件数量变化反映了社会治理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民事案件来看,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传统类型案件仍然占据较大比例,但一些新型纠纷如互联网金融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生态环境纠纷等案件数量有所上升。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对法院的司法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挑战。在刑事案件方面,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暴力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下降,反映出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新型犯罪案件数量增多,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复杂,给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困难。全市法院要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特别是要加大对新型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三)区域差异体现司法资源配置需求。从各法院的审判数据来看,不同区域法院之间的案件数量、审判质效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城区法院由于人口密集、经济活跃,案件数量相对较多,法官人均办案量较大,司法资源相对紧张。而部分偏远地区法院案件数量相对较少,司法资源存在一定的闲置现象。这种区域差异反映了司法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资源利用效率。不同区域法院在审判理念、审判方式、审判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导致审判质效参差不齐。各法院要加强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共同提高审判质效。市中院要加强对基层法院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审判质效评估体系,促进全市法院审判工作的均衡发展。二、直面问题短板,深刻剖析影响审判质效的根源(一)司法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部分法官对新时代司法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存在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现象,没有充分考虑案件背后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在处理一些涉及民生、社会热点问题的案件时,不能很好地平衡法律适用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导致案件处理结果难以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在处理一些劳动争议案件时,部分法官过于注重法律条文的适用,忽视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引发了社会矛盾。一些法官对司法为民理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诉讼服务、司法公开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没有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部分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设施不够完善,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民措施落实不到位,给当事人诉讼带来了不便。(二)审判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审判管理是保障审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全市法院在审判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审判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部分法院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审判管理体系,对审判流程的监控不够严格,对案件质量的评查不够深入,导致一些审判环节出现漏洞,影响了审判质效。二是审判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虽然全市法院已经基本实现了审判流程信息化管理,但在数据统计、分析、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审判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为审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审判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审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审判管理知识和技能,对审判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握不够准确,不能有效地开展审判管理工作。(三)司法改革举措有待进一步落实。近年来,全市法院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部分改革举措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员额法官动态调整机制方面,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员额法官的动态调整还不够及时、合理,不能根据案件数量的变化和审判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员额法官资源。在司法责任制落实方面,部分法官对司法责任制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存在不敢担责、不愿担责的现象。同时,对法官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监督盲区和漏洞,导致个别法官滥用审判权力,影响了司法公正。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三、强化措施落实,全力推动下半年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一)更新司法理念,提升司法能力水平。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市法院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法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确保审判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要通过开展专题讲座、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法官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新时代司法理念,引导法官树立正确的司法价值观。二是强化业务培训。针对上半年审判数据反映出的法官在法律适用、证据认定、裁判文书制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资深法官进行授课,组织法官参加各类业务研讨活动和培训课程,拓宽法官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法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鼓励法官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时代审判工作的需要。三是树立正确司法为民理念。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改进诉讼服务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要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等便民措施,让当事人少跑腿、好办事。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通过审判流程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方式,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二)加强审判管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审判全流程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立案、审理、执行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制定详细的审判流程规范和操作指南,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确保审判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加强对案件质量的评查,建立常态化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定期对已结案件进行质量评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案件质量。二是提高审判管理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实现审判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审判工作中的趋势性、规律性问题,为审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审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审判管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审判管理效率。三是加强审判管理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法官充实到审判管理队伍中来,加强对审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审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审判管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审判管理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审判管理工作水平。(三)深化司法改革,激发审判工作活力。一是落实员额法官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案件数量的变化和审判工作的需要,及时对员额法官进行动态调整。建立员额法官储备库,选拔一批优秀法官助理作为员额法官后备力量,确保在员额法官出现空缺时能够及时补充。加强对员额法官的考核评价,对不能胜任审判工作的员额法官,按照规定程序退出员额,实现员额法官的优胜劣汰。二是完善司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法官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建立健全法官惩戒制度,对违反审判纪律、滥用审判权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官,依法依规进行惩戒。加强对法官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确保法官公正廉洁司法。三是推进其他重点改革任务。持续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加强对证据收集、审查、判断的指导,确保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调解组织的对接,建立健全诉调对接平台,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减轻当事人诉累,缓解法院审判压力。同志们,下半年审判执行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法院要以本次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会为契机,正视问题、直面挑战,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院长在全市法院2025年上半年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59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