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2025给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讲话(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书记综合素质与服务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2025给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讲话(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有所用途!
1、在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开创我县农村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2、在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党课讲稿在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开创我县农村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村书记培训班,当前,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特别是村两委换届即将到来,在这个时候举办这次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意义非常重大。主要目的是,通过集中学习,帮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更快更好发挥“领头雁”和“领路人”的作用,为推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确保农村各项改革顺利进行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深化思想认识,充分领会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要深刻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促进农民增收,组织带动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农村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共同发展,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发展,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竞相发展的局面。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生产型农业正在向生产经营型农业转变。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的主体也出现了新变化,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在农村劳动力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务工农民日益增多,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就业择业的竞争性,农民更需要一技之长。面对农村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产主体的这种变化,党员能不能带头致富,党组织能不能带领和服务群众致富,这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检验,也是在新形势下能否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重大考验。二、立足重点问题,充分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硬本领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努力把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具体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一)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来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建设一个好的村党支部,是建设新农村最基本的组织保障。总的来看,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有成效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村党支部建设的情况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因此,必须要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要加强支部战斗堡垒建设。通过几轮培养,已经配齐配强了村级班子,现在就要求要建立健全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和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培养力度等工作,全面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使之普遍达到“五个好”的基本要求,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乡村振兴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真正使村级领导班子成为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集体,始终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要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一方面,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注意把好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关,大胆吸纳有致富能力的农民入党,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要积极吸纳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入党,有效地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知识结构,为农村党的建设提供新的活力。再一方面,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对那些长期不做党的工作,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在群众中造成极为不良影响的少数不合格党员,要坚决予以清除出党,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搭建党员活动平台。没有活动,群众就难以感觉到党员的存在,党员也难以感受到与非党群众的区别,党组织就会显得死气沉沉。因此,要大力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动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力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程,积极探索活动形式,努力创新活动载体,全面展示党员风采,切实扩大党的影响,力争在全县有一批兴办产业、力促共富的基层党员干部崭露头角,有一批追求进步、扶弱帮困的致富能人通过培养加入党组织,有一批村庄加快向全面振兴迈进的步伐。(二)要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部署。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加大投入,推动现代特色农业。要壮大三大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推广高淀粉、菜用、加工、早熟不同用途的脱毒马铃薯。要培育四大特色产业,扩大黄芪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以蓖麻为主的油料产业,壮大蓖麻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油料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增加值。大力发展大棚农业和蔬菜产业,推广温室栽培等高效农业技术,引进精、细、特优良品种。以提高小杂粮品质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商品转化率。(三)进一步加快科技支撑步伐。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要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转变,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健全良种繁供体系,大力引进培育名、优、新、特种养品种,组织开展配套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做到良种布局合理化、繁育制度化、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作用。进一步创新农作制度改革和生产模式,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覆盖生产全程、由点到面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点和示范企业,积极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高效农业模式,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辐射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建设。推广引进各类实用技术人才,构建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构建农技服务网络。四是推进农业信息体系。高度重视并全面实施信息服务工程、信息化村示范工程,做好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信息队伍建设工作,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业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三、站稳人民立场,充分掌握做好农村工作的好方法要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作为一名农村干部,要开展好工作,靠什么?就要靠广大群众的支持。离开了群众的支持,村干部就会变成孤家寡人。那么如何得到群众的支持呢?那就要关心群众。只有做到了关心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履行好职责。加强同群众的联系,是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最好举措。密切联系群众,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要做到“三个真心”:一是对惠及群众的事要真心办。村级组织应把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作为重要职责和凝聚民心的重要手段,办好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办好农民中的弱势群体急需办的事,更多地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始终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善于从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多办一些暖民心、管长远的事,引导群众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是对困难群众要真心帮。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只有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农村富了,村干部才会受农民欢迎,基层政权才会稳固,农村干部群众的诸多矛盾才好解决。只有让群众笑在脸上、暖在心里,才能凝聚起群众的巨大力量,推进发展。三是对群众的呼声和意见要真心听。真心听,才能了解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盼、群众之所求,群众之所怨;真心听,才能沟通思想,增进感情,真正建立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村官与群众的距离,说白点就是一道门坎,村官多跨群众的门坎,群众就把村官记在心坎。经常串串老百姓家的门,听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联络联络感情,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就会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农村的工作很多时候是靠村干部与村民的感情来开展的。村干部对群众不了解,或者是群众不了解村干部,很多工作就会受到制约,遇到阻力,开展起来就不怎么顺手。我们要坚持深入群众,串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难,做群众的知心人。在与群众交朋友、建感情的过程中,村干部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谈吐言行要给人亲切和蔼的感觉,多说知心话。如果我们说话时官气十足,盛气凌人,群众就会对我们敬而远之。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在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党课讲稿同志们:在全X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X”主题教育之际,X上举办“X”主题教育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全X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培训,旨在让大家坐下来、静下心,通过专题辅导、个人自学、电化教学等方式,进一步找准X的精神坐标,激发敢于担当、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好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组织书记带头引领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和市委工作部署、X委工作安排在基层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今天,按照X委开展“X”主题教育的有关要求,我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调研,立足我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实际,以“强化宗旨意识·勇于担当作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题,谈四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第一个方面: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具体到我们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来说,最直接、最现实、最通俗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就一直在努力回答三个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问题,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总开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执政根基和胜利之本。回顾党的早期经历,党对人民有感情,人民对党情深似海;党把人民看得很重,人民把党看得比命还贵。有两个事例可以充分印证,一个是在淮海战役66个昼夜的战火中,543万群众奋勇支前,平均一名解放军身后就有9名普通百姓“护航”。男女老少齐上阵,给解放军送军粮、送衣被、送武器、运伤员,仅小推车就动员了88万辆。陈毅同志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另一个是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一直惦记着三位女红军的徐解秀老人后来饱含深情地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真实反映了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党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历史,也生动诠释了我们党“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初心和恒心。从中可以充分看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同时,一路走来,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只有50多人的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领导13亿多人口国家的大党,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历史和事实证明,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扎根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我们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这一点大家必须始终牢记,要永远做人民公仆,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说起为民服务、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上个世纪60年代末,才十几岁的习近平,就从北京到陕西延安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到那儿去
本文标题:2025给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讲话(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0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