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讲话稿 > 在2025年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强电子信息产业链建设,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下面是网友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在2025年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推进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全力推动我区电子信息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刚才,产业专班汇报了近期工作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几位企业家代表结合自身实际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会的相关部门同志也讲了很好的补充意见,我都表示赞同。大家讲得都很好,既有对成绩的客观总结,也有对问题的深刻剖析,更有对未来的深入思考,充分体现了我们大家共同致力于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作风。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再讲五点意见。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推动产业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电子信息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石,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市委、市政府将打造标志性产业链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并将电子信息产业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不仅是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更是对我区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和战略重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发展全局、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必答题”。放眼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迭代,数字经济浪潮风起云涌,谁能抢占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审视国内,各大城市群、各个高新区都在竞相布局,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同时,我们更要看到自身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和集聚效应。截至今年7月,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25.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我们拥有一批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条涵盖核心元器件、智能终端、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底气所在,也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责任。全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认清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进一步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摸清家底,精准画像,为产业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对我们的“家底”有一个全面、系统、精准的了解。产业专班前期做了一些调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承认,这种了解还不够深入、不够细致,还停留在“大概其”的层面。下一步,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开展一次全方位、穿透式的产业大梳理、大起底。一方面,要“对内”把家底摸透。要组织力量,对全区现有的超过350家电子信息领域各类企业,特别是120家规上企业和超过15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一次“地毯式”的走访调研。要建立“一企一档”的动态信息库,不仅要掌握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值能耗、市场订单这些基本数据,更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在产业链中处于什么位置、上下游配套企业有哪些、产能是否完全释放、面临哪些技术瓶颈和市场短板、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计划是什么。要通过精准画像,真正做到对每一家重点企业都“如数家珍、心中有数”,为我们制定扶持政策、进行资源配置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对外”把趋势看准。我们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高新区这一亩三分地。要全面系统地梳理从国家到省、市各层面出台的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规划纲要和指导意见,学深悟透,确保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用好政策红利。同时,要密切跟踪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动向、技术前沿和产业转移趋势,深入研究头部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战略布局。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前瞻性研究,明确其技术路径、市场潜力和与我区产业的结合点。只有把内外部情况都研究透彻,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耳聪目明,做出最科学、最精准的决策。三、锚定方向,谋划路径,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蓝图在摸清家底、看准趋势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对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行再审视、再谋划。高新区资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我们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聚焦优势领域,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一是要选准主攻方向。要立足我区现有产业基础,围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确定未来3到5年的主攻赛道和发展路径。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提升“智能终端与核心零部件”这一优势长板,支持龙头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集中力量加快突破“高端传感器与物联网设备”这一关键环节,补齐产业链短板;更要以长远眼光,前瞻布局“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应用”等未来产业赛道,抢占发展先机。通过精准选择,形成“巩固长板、补齐短板、布局新板”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格局。二是要绘好发展蓝图。战略目标的确立,必须要有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来支撑。我建议,产业专班要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智库机构,尽快研究制定一份目标清晰、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的《*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份计划要明确提出未来三年的发展总目标,比如,力争到2028年,全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培育形成1-2个千亿级细分产业集群。同时,要将总目标分解为年度任务,具体到每一个细分领域、每一个重点项目、每一个责任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四、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以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双轮驱动实现新突破蓝图绘就之后,关键在于落实。推动产业发展,千头万绪,但核心抓手只有两个:一个是项目,一个是企业。我们必须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本,双轮驱动、两手齐抓。一要以项目为导向,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首先,要稳住存量,推动现有企业满产达产,深挖内部潜力,这是我们发展的基本盘。其次,要抓好增量,特别是对于已经签约或即将签约的重点项目,要成立工作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把“纸上协议”尽快变成“地上工厂”。再次,要拓展变量,要围绕我们的主导产业链,梳理出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和关键配套企业,开展精准的“填空式”招商、“产业链”招商,提升我们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未来三年,我们要力争引进和培育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5个以上,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二要以企业为主体,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服务好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我们要持续优化服务保障,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要精准落实“一企一策”,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量身定制扶持方案。对于龙头骨干企业,要支持其设立研发中心、并购重组、开拓国际市场;对于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要帮助其解决融资难、用工难、市场开拓难等问题;对于初创型科技企业,要加大孵化支持力度。要强化科技、人才、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市委、市政府去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了每年5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这笔钱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精准滴灌到最需要、最关键的企业和项目上。我们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领导干部要主动上门,听取企业家的心声,解决他们的难题,让企业家在高新区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五、健全机制,强化协同,凝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作保障。首先,要进一步强化产业专班的统筹协调功能。产业专班不能仅仅是一个临时的议事机构,而应该成为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指挥部”和“主发动机”。要健全工作规程,明确议事规则,推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力量协同,确保各环节高效运转。其次,要建立高效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涉及发改、工信、科技、财政、人社、规划等多个部门,大家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向前一步,加强沟通协作,绝不能出现“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现象。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形成问题共商、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最后,要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问责机制。要打好“监督、写实、督办”的组合拳,将《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各项任务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个人,定期进行督查评估。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工作迟滞、敷衍塞责的,要敢于亮“红黄牌”,严肃追责问责。我们要通过鲜明的考核导向,在全区上下树立起“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坚定决心和“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过硬作风。同志们,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前景光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奋力开创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我市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在2025年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1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