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宣讲稿 > 在2025年镇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会议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在2025年镇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2025年镇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5025字)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镇2025年第三次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阶段任务,动员全镇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镇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刚才,9位村支书代表作了述职,几位治理区的区委书记作了精彩点评,总结了第二季度的工作,也谈了下一步打算。x镇长对全镇上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下阶段重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都同意,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一、筑牢思想根基,锤炼过硬作风,以更高标准锻造基层治理的“先锋队”基层治理的根基在于人,关键在于干部队伍的作风和能力。没有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先锋队”,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一)要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持续拧紧思想“总开关”。全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放在首位。要深刻认识到,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坚决杜绝违规吃喝等不正之风,净化我们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构建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要让严守纪律、严守规矩成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我们的队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靠得住、信得过、打得赢。(二)要推动工作作风根本转变,全面提升履职“高效能”。高效能治理,落脚点就在“效能”二字。我们的一些干部,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不主动、不积极,遇事推诿、办事拖拉。这种作风是高效能治理的最大敌人。必须彻底转变。要主动作为,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主动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群众家中,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要优化方法,不能再用老一套的办法解决新问题,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市场思维、互联网思维来推动工作。要提升效能,对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对群众的诉求,就要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解决,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三)要推动监督体系织密织牢,切实筑牢制度“防火墙”。权力运行离不开监督制约,必须构建“全方位+常态化”监督网络。要拓宽监督渠道,整合纪检监察、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力量,在镇政务大厅设立“作风监督岗”,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要突出监督重点,聚焦项目审批、资金使用、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领域,开展“点穴式”督查,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今年已开展专项监督检查12次,通报批评不作为、慢作为干部8人,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要健全长效机制,将监督要求嵌入日常工作流程,通过“季度考评+年度考核”压实责任,让监督执纪问责成为常态,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聚焦主导产业,激活内生动力,以更强动能驱动区域经济的“双引擎”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电商和林果是我镇发展的两大主导产业,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富民强镇的“双引擎”。上半年,我们在这两个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推动两大产业提档升级。(一)要全力构建电商产业新生态,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根据我镇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我镇上半年电商总销售额突破了x亿元,同比增长x%,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下一步,我们要从“点的突破”转向“系统集成”,构建完整的电商产业生态。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要加快推进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的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全覆盖。要加大对冷链物流体系的投入,规划建设新的冷链仓储中心,增加冷库容量和冷链车辆,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二是要强化平台合作。要深化与各大主流电商平台的合作,持续办好“x特产馆”,吸引更多本地商家入驻,上架更多优质农产品。要积极培育本土直播团队,力争下半年开展直播带货不少于100场,实现销售额翻番。三是要创新销售模式。要鼓励电商企业积极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展销会,主动与大型商超、餐饮企业签订直供协议。要大力推广“预售+团购”等新模式,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户收益。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力争全镇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实现新的突破,新增年网销额超千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2-3家。(二)要着力推动林果产业全链条升级,提升特色农业附加值。我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林果资源,根据相关统计,我镇优质林果种植面积已辐射带动发展至2.7万余亩,上半年总产值超过x万元。但是,我们长期以来“重种植、轻加工、弱品牌”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短、产品附加值有限。这块短板必须尽快补上。一是要在“优”字上做文章。要继续引进和培育优质林果品种,实施“林果上山”行动,扩大高品质林果的种植规模。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广标准化种植和生态化管理技术,从源头上提升果品质量。二是要在“深”字上求突破。要大力扶持本地林果加工企业,鼓励他们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果汁、果脯、果酒、果酱等深加工产品。像有的地区,仅果品加工产值就达到了x亿元这说明深加工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要力争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培育1-2家产值过亿的林果深加工龙头企业,使我镇林果深加工产值实现翻倍增长。三是要在“响”字上下功夫。要整合全镇资源,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x林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支持企业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通过品牌建设,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三)要聚力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需统筹“硬件提升+文化赋能+治理增效”三大抓手。人居环境要实现“颜值”与“气质”双提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污水管网铺设全覆盖,年内完成20个自然村的厕所改造。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利用闲置地块打造“口袋公园”“议事小广场”,让村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乡风文明要激活“传统”与“现代”双动能,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修缮古村落、老祠堂等文化载体,建设村史馆、文化礼堂10处。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用文明新风滋养乡村沃土。治理体系要构建“自治”与“智治”双引擎,完善“村党组织+村民理事会+乡贤参事会”治理模式,推行“积分制”管理,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搭建村级智慧治理平台,整合综治、便民服务等功能,实现矛盾调解、事项办理“一站式”解决,力争年底前村级治理数字化覆盖率达100%,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三、优化营商环境,狠抓项目落地,以更优服务打造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一个地方发展快不快、后劲足不足,关键就看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成效。全镇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以最优的服务、最强的保障,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首先,要建立健全全流程项目服务机制。招商引资不能是“一锤子买卖”,签了约不等于万事大吉,项目落地、建成、投产才是关键。我们必须建立一套从线索挖掘、项目对接到落地服务、投产运营的全流程、闭环式服务机制。一是要全员动员抓线索。要鼓励镇村干部、企业家、在外乡贤等各方力量,积极挖掘有价值的招商线索,形成“人人都是招商员、处处都是招商环境”的生动局面。二是要专业团队抓对接。要组建专业的项目洽谈小组,对投资方的背景实力、技术含量、市场前景进行深入的尽职调查。要建立项目准入审议机制,对项目的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引进来的都是优质项目、绿色项目。三是要专班服务抓落地。项目一旦签约,就要立即成立服务专班,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协助企业办理立项、规划、环评、施工等各项手续,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用工、用电、用地等实际困难。其次,要压紧压实全链条项目责任体系。好的机制要靠责任来落实。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传导压力。我们要明确一个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签约、谁负责、谁落实”的原则,项目落地的村、片区就是项目推进的第一责任单位。各村、各片区的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同时,镇里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管行业也要管招商”的要求主动靠前服务,加强业务指导和要素保障,形成“属地主责、部门协同、全镇联动”的强大工作合力。对于投资方,也就是项目责任主体,我们也要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项目履约监管合同》明确其在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建设周期、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并约定相应的违约处置条款,确保项目方能够守法经营、依约建设。最后,要健全完善全方位项目保障机制。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有力的保障措施,需筑牢“督导考核+环境优化”双重支撑。督导考核要突出“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建立项目推进台账,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制度,对进度滞后的项目挂牌督办,对不作为、慢作为的责任人严肃问责。同时,将招商成效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设立“招商功臣”奖,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营商环境要实现“减负”与“赋能”相促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涉企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力争审批时限再压缩30%。常态化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建立问题收集、交办、反馈闭环机制,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吃拿卡要等行为,让企业安心经营、舒心发展,真正以一流保障护航项目行稳致远。四、聚焦民生福祉,办好惠民实事,以更实举措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最终要落脚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实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第一,要以清单化管理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民生实事不能是口头承诺,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要建立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制度,年初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于清单上的每一个项目,都要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完成标准。要实行定期调度和通报制度,每季度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并在政府网站、公开栏等平台进行公示,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从今年第二季度的进展情况看,部分项目推进顺利,比如“x村级道路提升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改编);“x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已经顺利封顶。但也有个别项目进度滞后,比如“x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到位率还不高相关责任单位必须高度警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所有承诺的民生实事在年底前不折不扣地完成。第二,要以精细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我们的工作要更加精细。比如,在养老服务方面,除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我们还要探索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更多元的服务。在教育方面,除了改善校舍等硬件设施,我们还要探索开设校园定制公交线路,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不便的问题。在文化生活方面,要多组织一些“送戏下乡”之类的惠民演出,建设一些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体育服务。我们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于细微处见真情,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镇人民。第三,要以常态化机制倾听群众真实呼声。民生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由群众来评判,需搭建“多元渠道+快速响应”沟通桥梁。要畅通线上线下反馈路径,线上依托政府官网、政务APP开设“民生留言板”,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线下在村(社区)设立“民意收集点”,每月组织“书记主任接待日”,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要建立分类处置台账,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回应,需长期推进的明确整改时限,办理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今年以来,通过“民意直通车”已解决小区停车位不足、垃圾桶点位不合理等民生问题46件,群众满意率达98%。要持续完善“群众点单、部门接单、社会评单”机制,让群众的“急难愁盼”有人管、有人办,真正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下半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全镇党员干部要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拿出“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
本文标题:在2025年镇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5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