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宣讲稿 > 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材料
绿色农业通过技术革新与生态管理,提升了产品质量与环境可持续性,促进了农民增收,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材料”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材料在新时代农业发展征程中,绿色、高质、高效已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鲜明旗帜,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从肥沃的土壤,到精心的种植、科学的管理,再到粮食满仓的收获。广袤的田野上,土肥、种子、植保、农技恰似现代农业的“四轮驱动”,正解锁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共同推动着农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科学施肥:“吃得好”更“吃得巧”“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过去,农户往往凭借经验施肥,导致土壤板结、肥效下降。如今,科学施肥渐入人心,为农业绿色发展开启了新征程。“去年,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相继印发了关于开展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实施方案。”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土壤肥料站站长xx说,“按照方案要求,市县(区)土肥部门要牢固树立‘高产、优质、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今年是科学施肥增效持续发力的一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施肥呢?xx说,测土配方施肥是核心之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过去10余年里,农技人员在不同区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检测,通过测土、试验、配方等措施,依据检测结果推荐相应的配方,从而实现“科学、经济、高效”的用肥目标。“前几天我刚种了玉米,连着滴灌带也一起铺好了。后期我可以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分次施肥,更省水、更省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禾田满仓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董本波说。随着施肥新技术的发展,我市在磷钾肥一次性施用的基础上,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滴灌、微喷灌等技术,提倡氮肥分次施用,实现氮肥后移,提高化肥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用量可减少xx%~xx%。想要实现科学施肥增效,我市采用的技术模式可不止这一项:——有机无机配施科学施肥增效技术。鼓励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堆肥,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施用配方肥的基础上,推广施用腐熟堆肥或商品有机肥。在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情况下,可调减氮肥用量x%~xx%。——缓(控)释肥料科学施肥增效技术。在土壤质地较轻的中高产田块,我市推荐采用缓(控)释肥料一次性施肥技术,实现一次性、轻简化施肥。应用该技术时,可在推荐用量基础上,调减x%~xx%的氮肥用量。听着这一个个技术模式的介绍,记者深刻感受到,肥料占比、施肥垂直距离、横向间距,以及如何防止烧苗等看似枯燥的数据,实则是粮食优质高产的关键所在。“玉米苗期占整个生育期需肥总量的x%,穗期占xx%,粒期占xx%。特别是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需肥量最高,一般需要进行二次追肥。”日前,土壤肥料站的农技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解答农户关于科学施肥的各种问题。精准施肥作为科学施肥的核心要素之一,市县(区)土壤肥料部门的农技人员为帮助更多农户掌握“因土施肥”“因作物施肥”的方法,通过开设土肥知识培训班、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发布“三农”科普视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助力农户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机肥中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还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增强了土壤的生态功能。“今年春天俺们合作社种植了xxX亩甜糯玉米,施用了大量有机肥,玉米品质很好,很甜很糯,尝过的人都说好。”山城区蚂蚁山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xxx说。优质种子:“种得优”更“推得广”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质种子不仅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奔走在田间地头,记者看到不少地块的玉米已长至一拃高。农户xxx说:“我用的都是咱xx本地品种,去年玉米长势挺好,希望今年还能有个好收成。”2024年,我市自主培育的xXXXX玉米品种创下当年单产新高,既为我市玉米单产提高增添了底气,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信心。种子的繁育与推广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xx)的落成,我市种业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品种选育更趋精准高效。在xx,诸多实力雄厚的育种科研单位与企业纷纷打造标准化种子繁育基地,从原种生产到良种推广形成标准化、规范化流程。这既确保农民能用上优质放心的种子,也让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正因如此,越来越多带“xx芯”的玉米良种进入视野,如Xx、Xx、Xx等。这些良种搭配良田、良技,实现了玉米种植的高产、高效与优质发展。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种业发展中心主任吕文凤介绍,近年来我市科研机构持续与高校开展创新合作,在良种研发繁育过程中,不断对种子需肥量、肥料科学配比、浇灌技术改良等方面进行试验,力求为种子适配最优培育方案。精准植保:“防得早”更“治得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元素被融入农业生产中,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无人机植保领域,植保无人机凭借高效精准的显著优势,迅速成为农田里的“新宠”。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植保检疫站负责人齐梓懿介绍,在农作物生长关键节点,植保无人机承担着“一喷三防”的重要统防统治任务,既提高了喷防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也保护了环境。“一台植保无人机每天喷上百亩地,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而且喷洒均匀,省时省力。”xx区xx镇xx村种粮大户赵守庆说,“农技专家还指导我们科学选药、安全用药,这两年我种的地里都没发现赤霉病。”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民面临的难题。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推广,农业生产逐渐告别过去“见虫就打药”的粗放模式。我市植保部门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手段,减少化肥使用,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在x县开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韭菜种植大棚内,农户布置了黄色粘虫板、诱虫灯,利用害虫趋性进行诱捕,同时使用生物菌剂防治。这种绿色环保的综合防治方式不仅降低了害虫密度,还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夏管阶段如何做好绿色植保?齐梓懿介绍,结合玉米重大病虫害等关键环节防治要点,他们将充分利用田间病虫害智能化检测设备,组织农技人员持续严密监测玉米田间病虫害,及时发布病虫预警,开展玉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做好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同时扎实开展植物检疫工作,保障我市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先进农技:“效率高”更“效益高”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动力。我市农技部门紧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农技推广工作,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老师,玉米长势不好,叶片发红、发紫是啥原因?”“去年俺家玉米在生长后期出现了倒伏,今年咋提前预防?”每个月,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人员都会定期下乡进行技术指导,针对农作物实际情况,为农户答疑解惑。2024年,我市农技部门开展了玉米品种比较、种植密度、种植模式、水肥供应及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的试验示范。通过项目实施,示范田比周围大田亩产量提高xx%以上,玉米亩增产xxx多公斤,亩增收xxx元以上。玉米密植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节肥xx%以上。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站负责人xxx表示,今年将持续开展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强化技术指导,做好农情监测,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制作短视频、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形式,拓宽为农服务路径,提高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和田间覆盖率。针对当前秋作物农田管理工作,我市农技部门开展“百站包万家”服务活动,市县农技推广人员分包新型经营主体,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将科学适用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提升科学化、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为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近期在技术指导中大力推广高产稳产、多抗广适、耐密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及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张素娟介绍,通过引导群众从大水漫灌向喷灌、“水肥一体化滴灌”精准调控种植模式转变,我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适合本土的种植管理模式,提升全市粮食单产水平。在我市,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并自动调节通风、灌溉、补光设备;农业物联网平台的使用,让农户足不出户实现对农田的远程监控和管理;“种养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模式的推广,让农业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xxx介绍,土肥、种子、植保、农技四大领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共同推动我市农业向绿色、优质、高效目标大步迈进。“科学施肥为土壤精准提供营养,优质种子为农业发展注入核心动力,精准植保守护农作物健康,先进农技为农业转型升级插上智慧翅膀。”常志伟表示,“这‘四轮驱动’共同发力,必将推动我市农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标题: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6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