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宣讲稿 > 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总结(共12篇)
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疫苗接种率及优化治疗方案,基孔肯雅热发病率显著下降,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下由网友整理分享的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总结(共12篇)相关文档,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吧!
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总结(共12篇)篇1、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总结编制单位: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结周期:2025年X月X日—2025年X月X日一、工作背景2025年夏季,受东南亚地区疫情输入风险增高、本地蚊媒密度上升(布雷图指数峰值达18.7)及极端天气影响,我市面临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威胁。全市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累计报告输入病例5例、本地病例2例,均未发生重症或死亡,未出现社区暴发。二、防控措施与成效(一)快速响应,精准阻断传播链1.病例管理:07例病例均在发病48小时内确诊并隔离(5例输入病例闭环转运,2例本地病例居家防蚊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32人,无一例二代感染。2.疫点处置:对病例住所及周边200米范围开展紧急消杀,累计清除积水容器1,260处,药物喷洒覆盖15万平方米。布雷图指数(BI)从处置前12.3降至3.8(安全阈值内)。(二)源头治理,降低蚊媒密度1.环境整治:发动群众开展“清积水、灭蚊虫”爱国卫生运动,覆盖12个重点社区,清理垃圾死角580处。对建筑工地、废品回收站等高风险场所专项督查,整改积水问题43项。2.科学防制:设置诱蚊诱卵器320个,蚊媒密度监测由每周1次加密至3次。成蚊密度从25只/人工小时降至8只/人工小时。(三)强化宣教,提升公众意识●发放宣传折页8万份,推送防控短视频(播放量超50万次),覆盖90%以上社区。·核心知识知晓率从68%提升至89%:“防叮咬、清积水、早就医”行为形成率达76%o三、关键经验1.“平急结合”机制显效:应急物资库(杀虫剂、快速检测试剂等)提前储备,确保疫情发生后2小时内启动处置。2.多部门协同高效:卫健、街道、爱卫办联动,实现“病例报告一流调一消杀一宣教”24小时闭环管理。3.科技赋能监测预警:应用GIS系统绘制蚊媒密度热力图,精准定位高风险区域(如城郊结合部)。四、存在问题1.输入性风险持续存在:国际航班恢复后,东南亚务工返乡人员增多(占输入病例80%),口岸筛查需加强。2.城中村防控难度大:老旧小区积水容器反复滋生(轮胎、泡沫箱占比65%),居民配合度较低。3.基层能力不均衡:部分社区缺乏专业消杀设备,蚊媒监测数据报送延迟。五、下一步工作计划重点方向具体措施强化输入防控在机场增设智能测温闸机,对东南亚航班旅客发放“防蚊健康包”(含驱蚊剂、宣传卡)攻坚薄弱区域对城中村开展“一户一策”环境改造:免费发放防蚊纱窗、推广养鱼控蚊容器能力提升培训社区网格员掌握布雷图指数监测技能,配发便携式蚊媒监测工具包长效管理将蚊媒密度纳入街道考核指标,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公示制度六、经验启示“早发现快处置”是核心:本地病例1(学生)因首诊诊所及时上报,24小时内完成疫点处置,避免家庭聚集;“全民参与,,是基础:XX社区通过“积水清理积分换礼品”活动,居民主动清除容器1,850个,BI指数长期稳定在5以下。(附:2025年防控工作数据对比表)指标响应前响应后降幅布雷图指数(BI)12.33.869.1%成蚊密度(只/小时)2568.0%病例确诊平均时间72小时36小时50.0%拟稿人:XXX审核人:XXX报送单位:市卫健委、省疾控中心日期:2025年X月X日篇2、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一、背景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借助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路径与登革热高度相似。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数量持续增加,本土传播的风险也随之显著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56亿人处于该病毒的威胁范围内。学校作为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一旦出现疫情,极易造成快速传播。为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疾控部门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二、防控目标1.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全校师生对基孔肯雅热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能够准确识别典型症状,主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从源头减少校内传播的可能性。2.构建起“监测-预警-处置”一体化的校园防控体系,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疫情不在校园内发生扩散,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3.建立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紧密协作机制,形成防控合力,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将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降至最低。三、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姓名]全面统筹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负责制定总体防控策略和重要决策,协调学校各部门及外部相关单位的资源,保障防控工作的顺利推进。副组长:[副校长姓名]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具体督促各部门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向组长汇报防控工作进展,在疫情发生时协助组织应急处置。成员:各部门负责人教务处:合理调整教学计划,确保防控培训与教学活动有序衔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防控知识渗透,检查各班级在教学期间的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学生处: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日收集各班学生的健康信息,重点关注患病学生的隔离治疗情况及康复后的返校事宜,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后勤处:承担校园环境的日常消杀工作,组织专人定期清理蚊媒孳生地,维护和检修校园内的防蚊设施,根据防控需求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并做好管理。医务室:安排专业人员开展病例监测工作,对疑似病例提供初步诊断建议,指导师生做好个人防护,按照规定流程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协助疾控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宣传部:利用校园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多种宣传载体,定期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和校园防控动态,营造全员参与防控的良好氛围。(二)应急处置小组组长:[德育处主任姓名]成员:医务室医生、班主任代表、后勤保障人员在疫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负责组织病例的隔离管控、校园环境的紧急消杀,协调医疗机构对患病师生进行救治,及时向师生和家长通报情况,稳定师生情绪。四、监测与报告(一)病例监测1.日常监测:实行班主任负责制,每日早自习前对学生进行健康巡查,仔细观察学生是否有发热(体温之38℃)、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发现异常情况时,详细询问学生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信息,并第一时间向学校医务室报告。教职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向医务室主动报备。2.医务室监测:医务室医务人员对前来就诊的具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师生,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于符合疑似病例特征的,建议其尽快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并持续追踪诊断结果,及时做好记录。3.环境监测:后勤处安排专人每周对校园内的绿化带、积水处、下水道、垃圾桶周边等易滋生蚊虫的区域进行排查,采用蚊虫诱捕器等工具监测蚊虫密度,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发现蚊虫密度异常升高时,立即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二)疫情报告1.学校医务室一旦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通过专用渠道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将相关情况上报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症状表现、流行病学史等。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如实提供病例在校园内的活动轨迹、密切接触人员等信息,协助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并配合做好相关管控工作。五、防控措施(一)环境防控1.建立校园环境定期清理制度,每周组织一次全面的积水清理行动。对校园内的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塑料瓶等可能积水的容器进行彻底清理;疏通堵塞的下水道和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对于校园内的水培植物,要求养护人员每3天更换一次水,并定期添加环保型灭蚊幼剂。2.在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师生活动集中的场所,统一安装合格的纱门纱窗,并定期检查其完好性,及时修复破损部位。每周安排专业人员对校园公共区域喷洒低毒、高效的环保杀虫剂,在操场、绿化带等室外区域合理设置灭蚊灯等防蚊设施。3.食堂、卫生间等重点区域每日进行清洁消毒,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规定,防止蚊虫污染食物/·卫生间保持通风干燥,及时清理垃圾和污水。校园内的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桶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二)个人防护1.利用班会、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向师生普及个人防护知识,倡导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清晨和傍晚,尽量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在户外活动时,在裸露的皮肤部位涂抹符合国家标准的驱蚊液/·课间操、体育课等室外活动合理安排时间,避开蚊虫活跃时段。2.要求学生在宿舍睡觉时使用蚊帐,定期将被褥拿到阳光下晾晒,保持宿舍内的通风良好和干燥整洁。教职工在办公室等场所也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三)病例管理1.确诊为基孔肯雅热的师生,必须按照医嘱进行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治疗,严禁带病上课或工作。待症状完全消失,且经医疗机构出具痊愈证明后,方可返校,返校时需向学校医务室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办理销假手续。2.对确诊病例在校园内活动过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由后勤处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消毒范围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确定为密切接触者的师生,需进行居家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之日起7天,期间每日向学校报告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六、健康教育与培训(一)学生教育1.开学第一周,由医务室和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专题讲座,内容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典型症状、预防方法等。各班级利用班会时间,结合多媒体课件、宣传手册等材料,定期开展防控知识学习活动。在校园宣传栏设置固定板块,每月更新防控知识内容。2.举办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防控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防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二)教职工培训1.开学前,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重点讲解病例的识别方法、疫情报告的具体流程、应急处置的基本步骤等内容,确保每位教职工都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安排医务室医务人员参加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及时了解最新的防控技术和诊疗规范,提升其在病例诊断、疫情处置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提供防控指导。七、物资储备与保障1.后勤处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师生人数,储备足量的防控物资,包括但不限于驱蚊剂、高效低毒杀虫剂、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消毒液、灭蚊灯、蚊蝇诱捕器等。建立物资台账,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对过期或损坏的物资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换,确保物资处于有效状态。2.学校医务室配备充足的体温计、听诊器等常用诊疗设备,以及退烧药、止痛药等对症治疗药品,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为师生提供初步的医疗服务。3.学校设立专项防控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保障防控物资采购、环境整治、宣传培训、应急处置等工作的资金需求,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八、应急处置1.当校园内出现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小组迅速到位开展工作。将病例立即送至医疗机构救治,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暂停举办大型集会、运动会等聚集性活动,必要时调整教学安排,采取线上教学等方式。2.由后勤处组织专业消杀人员对校园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特别是病例活动过的重点区域,增加消毒频次,确保消毒效果。同时,加强校园内的蚊媒控制工作,快速降低蚊虫密度。3.及时通过校园广播、班级群、家长群等渠道向师生和家长通报疫情情况、防控措施等信息,避免不实信息传播引发恐慌。安排心理老师为师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缓解紧张情绪。九、监督与评估1.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对各部门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物资储备情况、培训宣传效果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期限,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2.每学期末对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防控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不足,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控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十、附则1.本方案由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2.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与国家、省、市发布的最新防控要求不一致的,按照上级最新要求执行。篇3、幼儿园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
本文标题: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总结(共1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7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