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宣讲稿 > 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13篇供参考】
加强幼儿园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控意识,确保儿童健康成长!以下由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的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之用。
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共13篇)篇1、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幼儿园儿童年龄小、免疫力较低,是易感人群。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幼儿园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上级卫生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1.让全体教职工和幼儿家长对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幼儿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我防护方法。2.建立完善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体系,实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3.杜绝基孔肯雅热疫情在幼儿园内暴发流行,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和幼儿园正常运转。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先:将预防工作贯穿于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环境整治、健康教育等措施,从源头上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2.全员参与:动员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幼儿及家长共同参与防控工作,形成防控合力。3.快速响应: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一旦发现疑似情况,立即启动应急程序,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4.科学规范:依据基孔肯雅热防控的科学知识和相关规定,规范开展各项防控工作,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三、组织架构成立XX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园的防控工作。1.领导小组组成组长:[园长姓名](园长)副组长:[副园长姓名](副园长)、[保健医姓名](保健医)成员:各班级班主任、保育员、后勤负责人、保安等2.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制定和完善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职工和家长的防控意识与能力。检查督促各部门、各班级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负责与上级卫生、教育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当发生疫情时,启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四、防控措施1.日常防控管理环境清洁与消杀:每日对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玩具区、户外活动场地等进行彻底清扫,及时清理垃圾和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环境消杀,重点对墙角、下水道、垃圾桶周边等蚊虫易聚集的地方喷洒杀虫剂。后勤部门负责准备充足的消杀物资,并安排专人进行操作,确保消杀工作规范有效。个人卫生管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教职工在接触幼儿前、处理幼儿排泄物后等情况下,必须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为幼儿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擦手纸等用品,放置在洗手池旁等方便取用的位置。物品消毒:幼儿的玩具、餐具、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品,每日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洗和消毒。玩具可采用浸泡、擦拭等方式消毒,餐具采用蒸汽消毒,毛巾、水杯等采用煮沸消毒。消毒后的物品要妥善存放,避免再次污染。户外活动管理:尽量避开蚊虫活动频繁的时段(如清晨和傍晚)组织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为幼儿涂抹儿童专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在户外活动场地设置防蚊设施,如安装灭蚊灯等。2.健康监测与报告入园晨检:每天早晨幼儿入园时,保健医和班主任共同对幼儿进行晨检,测量体温,观察幼儿是否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疑似症状。对晨检发现异常的幼儿,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到医院就诊,并做好登记。午检与全日观察:午睡前后,班主任和保育员要对幼儿进行午检,密切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在日常活动中,随时留意幼儿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保健医。教职工健康监测:教职工每日上岗前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不得上岗,并及时就医,待康复后凭医院证明方可返岗。保健医做好教职工健康监测记录。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保健医要立即向园长和当地疾控部门、教育部门报告,同时通知家长。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症状出现时间、就诊情况等。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要求进行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3.健康教育与宣传教职工培训: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提高教职工的防控能力。培训可采用集中学习、观看视频、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幼儿教育:通过儿歌、动画、游戏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幼儿宣传基孔肯雅热的预防知识,如勤洗手、不玩水、被蚊子咬了要告诉老师等。在幼儿园的宣传栏、活动区等位置张贴防控宣传画,营造防控氛围。家长宣传: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宣传手册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醒家长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配合幼儿园做好防控工作。建议家长为幼儿准备长袖衣裤和儿童专用驱蚊剂,在家中做好防蚊灭蚊工作。4.应急处置病例隔离: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立即将其带至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同时,通知家长尽快将幼儿接往医院就诊,并做好隔离室的消毒工作。密切接触者管理:对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幼儿和教职工进行登记,实施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12天。观察期间,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环境消毒:对病例所在的班级、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对病例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全面消毒。消毒工作由专业人员或在其指导下进行,确保消毒效果。停课与复课:根据疾控部门的建议,如疫情较为严重,可采取临时停课措施。停课期间,幼儿园要通过家长群等方式向家长推送育儿知识和防控信息,指导家长做好幼儿的居家防护。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疾控部门同意后,方可复课。舆情应对:发生疫情后,幼儿园要及时、准确地向家长和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回应家长和社会的关切,避免引起恐慌。加强舆情监测,对不实信息及时进行澄清和纠正。五、物资保障1.后勤部门负责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包括体温计、儿童专用驱蚊剂、洗手液、消毒液、口罩、杀虫剂等。建立物资台账,定期检查物资的数量和有效期,及时补充和更新。2.设置专门的物资存放室,将防控物资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取用。安排专人负责物资的发放和登记,确保物资合理使用。六、督导与考核1.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部门、各班级的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检查环境清洁消杀、健康监测、物资储备等情况。2.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进行批评教育,并追究相关责任。七、附件:XX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职责分工表部门/人员职责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是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审批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统筹协调各部门的防控工作,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上报。副园长协助园长开展防控工作,具体负责分管部门防控措施的落实和检查;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健医负责全园的健康监测工作,包括幼儿晨检、午检和教职工健康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判断和隔离指导;负责疫情报告工作,及时向园长和上级部门报告疫情信息;指导幼儿园的环境消杀和物品消毒工作;对教职工和家长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和咨询。班主任负责本班幼儿的日常健康观察和管理,配合保健医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发现幼儿有异常症状及时报告保健医和家长;向本班幼儿宣传防控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的健康状况和幼儿园的防控要求。保育员协助班主任做好幼儿的生活护理和卫生管理工作,包括幼儿的洗手、饮食、睡眠等;负责本班活动室、寝室、玩具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班级内的垃圾和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在户外活动时,协助做好幼儿的防蚊措施。后勤负责人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和管理,确保物资充足、有效;组织实施幼儿园的环境消杀工作,安排专人进行消杀操作;保障幼儿园的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卫生;负责防控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安负责幼儿园的门禁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园区;对进入园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协助做好园区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幼儿园的正常秩序。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健康监测和防控工作,如发现幼儿有异常症状及时带其就医,并告知幼儿园;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家中做好防蚊灭蚊工作;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防控知识宣传活动,了解防控知识。篇2、基孔肯雅热科普核心信息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具有较大健康危害。一、基孔肯雅病毒如何传播?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伊蚊叮咬传播,最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当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3天后,再叮咬人时,可被叮咬者感染。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载量高,病毒还可通过输血或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而传播。极少数情况下,孕妇感染后,病毒可在官内,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感染。若母亲临近分娩处于病毒血症期,也可发生分娩时传播,导致新生儿感染。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高,通过蚊虫叮咬或血液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间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二、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在哪里?基孔肯雅热疫情曾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生,已在119个国家发现基孔肯雅病毒本土传播。2010年以来,我国曾报告源自缅甸、泰国、孟加拉、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刚果共和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巴西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等国家的输入性病例,并曾在广东、云南浙江等省份引起本地传播。三、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大多数感染者会在带毒蚊虫叮咬后3-7天(范围为1-12天)后,开始出现症状,常见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剧烈的关节疼痛可导致行动困难。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疲劳等。偶有引发眼部、心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报道。这些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等其他感染的症状类似,病例可能被误诊。重症高风险人群包括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四、如何诊断基孔肯雅热?对于急性发热伴多关节疼痛的患者,尤其是近期从已知病毒传播地区返回的旅行者,应考虑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可能,确诊需经实验室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病毒、病毒核酸或病毒特异性抗体。从患者血清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RNA或分离到病毒可确诊。基孔肯雅病毒抗体通常在发病5天后,检出率开始上升,急性期样本检测呈阴性的患者,应获取恢复期血样本检测抗体,以最终排除诊断。IgM抗体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特异性抗体阳性结果需经中和抗体检测确认。五、如何治疗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基孔肯雅热的药物,临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充分休息、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在排除登革热之前,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辑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以降低出血风险。六、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具体措施包括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使用0.5%氯菊酯处理外衣物选择装有纱窗纱门的住所、使用蚊帐等。七、如何控制基孔肯雅病毒传播?减少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蚊虫媒介和减少蚊虫孳生地。每周清空和清洁盛水容器、处理废物。在疫情期间喷洒杀虫剂杀灭成蚊,对蚊子停留的容器内部和周围的表面进行药物处理,处理容器中的水以杀死未成熟的幼虫。八、是否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疫苗?目前,有两种基孔肯雅热疫苗获美国食药监局批准使用,种是减毒活疫苗(名为IXCHIQ),用于18岁及以上成年人,存在较大不良反应,已暂停对60岁及以上人群使用。另一种是病毒样颗粒疫苗(名为VIMKUNYA),适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九、旅行者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出发前旅行者需查阅目的国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哪些地区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部分旅行者(如孕妇)可依据此类信息判断是否应避免前往该地区。在暂无疫情但存在感染风险升高的地区,计划停留较长时间或前往正发生暴发疫情的地区的人,可前往
本文标题: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13篇供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7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