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宣讲稿 > 关于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精选)
学校制定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预案,加强环境治理和个人防护,定期检查,及时报告疑似病例。公文包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关于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精选)”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喜欢。
关于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一、目标宗旨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为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师生健康,扰乱校园秩序。为有效防控两病在校园内传播,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健康,确保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等法规文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本预案旨在通过强化预防、精准监测、高效处置,促使校园两病防控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运作。二、组织架构及职责(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全面统筹校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调配各方资源,对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确保各项防控部署精准落地。副组长:分管副校长负责,协助组长推进防控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协同合作,监督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开展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及时解决防控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学校办公室:承担防控工作的综合协调与信息报送任务,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起草防控文件与报告,加强与校内外部门的沟通联络。学生工作处:负责学生管理与健康教育工作,运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防控知识,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密切追踪因病缺勤学生情况。教师工作处:管理教师防控工作,组织教师学习防控知识,提升教师防控意识与应对能力,掌握教师健康状况与外出动态。总务处:负责整治校园环境,保障防控物资供应,维护校园设施设备。定期开展校园清扫与消毒工作,清理积水以防止蚊虫滋生,采购并储备杀虫剂、防护用品等物资,确保排水、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校医务室:承担疫情监测、病例报告与初步诊断职责。设立发热门诊,对就诊师生进行排查,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上报,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专业医疗支持。年级组长:落实本年级防控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宣传与监测,掌握本年级师生健康状况,督促师生严格执行防控措施。班主任:负责班级防控工作,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防控知识,组织班级卫生清扫,开展学生晨检、午检工作,追踪因病缺勤学生,及时上报异常情况。(二)防控工作小组1.宣传教育组:由学校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教师工作处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宣传方案,借助校园网站、公众号、宣传栏、讲座等形式,普及两病防控知识,增强师生防控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营造浓厚防控氛围。2.疫情监测组:由校医务室人员与班主任构成。负责建立健全监测体系,落实晨检、午检及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校医务室负责监测全校师生健康状况,分析监测信息/·班主任每日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测与询问,记录相关情况,追踪缺勤学生,及时报告疑似病例。3.环境卫生整治组:由总务处人员、保洁与物业人员负责。制定卫生清扫消毒制度,定期对校园进行全面清扫,重点清理积水区域、卫生死角、下水道等蚊虫易滋生地,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做好绿化植被养护,减少蚊虫栖息场所。4.物资保障组:由总务处人员组成。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与管理。根据需求采购足量的杀虫剂、驱蚊用品、防护物资、消毒药品、医疗器械等,建立物资管理台账,规范物资发放与使用,确保物资充足供应。5.应急处置组:由学校办公室、校医务室、安全保卫处人员组成。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采取隔离、送医、报告、追踪密接、环境消毒等措施,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开展工作。三、校园风险分析(一)校园环境校园占地面积较大,绿化植被丰富,花坛、景观水池、下水道周边等区域容易积水,为蚊虫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二)师生流动学校师生数量较多,校内活动频繁,部分师生与校外及周边社区接触广泛,节假日期间外出旅行现象普遍,这增加了感染病毒以及将病毒带入校园的风险。(三)现有防控基础学校已建立基本卫生管理制度,能够定期开展校园清扫与消毒工作,设有校医务室并配备了相应人员与设备,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具备一定经验。然而,在针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针对性防控措施、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外部协同合作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四、预防措施(一)宣传教育1.纳入课程:将两病防控知识融入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系统地向师生传授相关知识,让师生深入了解两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2.多平台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平台,及时发布防控信息与科普知识,定期推送防控小贴士、健康提示,不断提升师生防控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3.家校协同:向家长发放宣传手册或告知书,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指导家庭做好防控工作,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家校联合防控的强大合力。(二)爱国卫生运动1.日常清扫:建立每日清扫制度,组织师生对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杂物。2.积水整治:重点加强对易积水区域的管理,定期检查花坛、景观水池、下水道、沟渠、树洞、废旧容器等,及时清理积水,疏通排水管道,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杀虫剂。同时,定期检查盆栽植物花盆托盘,避免积水。3.“翻盆倒罐”行动:组织师生积极开展“翻盆倒罐”行动,全面清理校园内各类容器积水,定期检查校园内的雨水井、污水井等,确保排水畅通,有效减少蚊虫滋生。(三)蚊虫防控1.环境治理:定期清理校园卫生死角,清除杂草、杂物,减少蚊虫藏身之地。合理修剪绿化植被,保持通风透光,破坏蚊虫栖息环境。2.物理防蚊:在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安装纱门、纱窗,学生宿舍配备蚊帐,从物理层面阻止蚊虫进入室内。3.化学防蚊:聘请专业消杀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定期消杀,有效降低成蚊密度。选用合格杀虫剂,重点对蚊虫易聚集区域进行消杀。同时,合理使用电蚊拍、电蚊液等辅助驱蚊设备。五、疫情监测与报告(一)监测体系1.晨检午检:班主任每日在早读、午休后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与身体状况检查,一旦发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学生,及时送往校医务室,并通知家长。2.因病缺勤追踪:班主任对因病缺勤学生进行追踪,详细了解缺勤原因,如怀疑与两病有关,及时报告校医务室。3.校医务室监测:校医务室对前来就诊的师生进行症状排查,对体温异常、有相关症状的师生进行重点关注,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上报。(二)疫情报告1.报告流程: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班主任或校医务室第一时间向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核实情况后,2小时内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疾控中心报告。2.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姓名、班级、性别、年龄等)、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初步诊断情况等。六、应急处置(一)病例隔离与救治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将其转移至隔离场所,联系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对于确诊病例,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要求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二)密切接触者追踪与管理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排查,登记相关信息,通知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必要时,配合疾控中心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三)疫点消毒对病例所在教室、宿舍、活动场所等疫点进行全面消毒,包括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地面消毒等。消毒工作由专业人员或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进行,确保消毒效果。(四)停课与复课根据疫情严重程度,经上级部门评估后,决定是否采取停课措施。停课期间,学校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保障学生学习进度。复课前,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消杀,组织师生进行健康排查,符合条件后方可复课。七、物资保障(一)物资储备总务处根据防控需求,储备足量的杀虫剂、驱蚊用品(如驱蚊手环、驱蚊喷雾)、防护物资(口罩、手套、防护服)、消毒药品(含氯消毒剂、75%酒精)、医疗器械(体温计、血压计)等。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确保在有效期内,及时补充消耗物资。(二)物资管理建立物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物资的采购、入库、发放、使用情况。规范物资发放流程,根据各部门、班级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发放,避免浪费。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正确使用。八、培训与演练(一)培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校医务室人员、班主任、保洁与物业人员等。培训内容涵盖两病防控知识、疫情监测方法、消毒技术、个人防护措施等,提升相关人员的防控能力与应急处置水平。(二)演练每学期组织1-2次应急演练,模拟疫情发生后的报告、隔离、救治、密切接触者追踪、消毒等环节,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与完善。通过演练,增强师生的应急意识,提高学校整体应急处置能力。九、监督与评估(一)监督检查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部门、班级的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宣传教育开展情况、环境卫生整治效果、疫情监测落实情况、物资储备与管理等方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整改。(二)效果评估在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对防控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评估内容包括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疫情控制情况、师生满意度等。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控工作进行优化,完善防控预案,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小学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主要借助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期,多地陆续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学校作为学生高度聚集的场所,人员流动频繁,防控形势极为严峻。为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校园内的传播与流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1.知识普及: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全体师生及家长对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显著增强师生及家长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2.环境整治:全面深入开展校园环境整治行动,清除蚊虫孳生地,使校园蚊虫孳生地清除率达到95%以上,将蚊虫密度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3.疫情防控:建立健全高效灵敏的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坚决杜绝校园内基孔肯雅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二、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及校医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组长:统筹规划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做出关键决策,协调各部门协同工作,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保持紧密且高效的沟通。2.副组长:协助组长推动各项防控措施的具体落实,监督检查各部门工作进展,及时妥善处理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3.各部门负责人:德育处负责策划并组织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教务处负责科学合理调整教学安排,保障教学秩序在疫情期间不受严重影响;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以及防控物资的采购与管理;安全办负责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严格管控外来人员出入校园。4.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日常健康监测,开展防控知识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及家长的健康状况和出行信息,与家长保持密切顺畅的联系。5.校医:对师生进行专业健康检查,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和隔离,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专业指导学校的消毒工作。三、防控措施1.宣传教育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卫生防疫专家或校医为全体师生举办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专题讲座。专家或校医详细讲解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如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伊蚊喜欢在小型积水容器中孳生;症状表现,像突然起病,伴有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等;预防方法,包括及时清理积水、外出做好防护、出现症状及时就医等知识。多渠道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在课间定时播放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在宣传栏张贴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防控科普文章、视频;在班级群及时发布防控信息,营造浓厚的防控氛围。开展主题班会:各班级定期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主题班会,通过播放有趣的动画视频、展示真实的图片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防控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意丢弃垃圾,主动清理身边的积水等。家校共育:向家长发放精心编写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做好家庭防护工作,如定期清理家中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定期通过班级群
本文标题:关于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7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