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公文包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宣讲稿 > 学校预防基孔肯雅热实施方案(精选通用)
学校通过加强卫生教育、环境整治和健康监测,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保障师生健康安全!下面网友分享多篇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有您喜欢的。
学校预防基孔肯雅热实施方案近日,天气炎热、雨水增多,蚊子大军又开始倾巢而出,大家需重点防范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一、认识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二、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症状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可达39℃以上);剧烈关节疼痛(常累及多个关节,可导致行动困难,是其显著特征);皮疹(通常在发热后2-5天出现);可能伴有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危害性:虽然大多数患者可痊愈,但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影响生活质量。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也没有上市的有效疫苗进行预防。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在流行区,老人、孕妇、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者是重症高危人群。核心关键:“防蚊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最根本、最有效手段!三、成立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专班面对严峻形势,可园中学迅速响应,成立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专班”,统筹全校力量,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四、如何有效预防基孔肯雅热?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需重点做好防蚊措施。以下是针对校园场景的防蚊指南,帮助学生科学规避蚊媒疾病风险。1.宿舍防蚊:从源头切断蚊虫孳生宿舍是学生日常活动的核心区域,环境清理是防蚊第一步,积水清零行动:高频检查点:定期清理积水容器,不用的水桶、水盆倒扣放置,阳台角落的积水随时清理,阳台和厕所地漏确保畅通,让蚊子无处产卵;物理屏障搭建:睡前使用蚊帐,夜间安全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垃圾及时清理,做好正确垃圾分类。2.户外防护:出行场景防叮咬技巧校园内的操场、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区域及周边绿化带,是蚊虫活跃区,需针对性防护:时间规避:伊蚊在上午7~9时、傍晚4~6时活动频繁,尽量避免在此时段长时间逗留树荫、草丛、凉亭等区域;着装建议:外出时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选择透气面料,兼顾防暑与防蚊;驱蚊产品使用: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让蚊子无从下口;在蚊虫密集区域,可使用蚊香、电蚊拍等工具辅助灭蚊。3.加强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全校师生员工需继续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前往境外或佛山等地旅行或探亲的师生员工,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况,出现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疑似症状(突起发热、皮疹、肌肉骨骼关节痛等等),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突发高热+关节痛/皮疹,尤其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立即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4.持续加强环境整治师生员工要持续做好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和积水清理等工作,定期对住所开展灭杀成蚊工作,灭杀时注意用药、用电、用火安全。住宿学生每周灭蚊不少于两次,如需灭蚊片,可到楼下宿管值班岗处领取(在室内燃点灭蚊片时要特别注意防火安全)。温馨提示:预防基孔肯雅热核心战术:防蚊!灭蚊!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病毒传给家人或朋友。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疫情,极易造成传播扩散,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校园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知识普及全面化:通过多样化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对基孔肯雅热的认知与防范意识,确保防控知识知晓率达到100%,使每一位师生都能熟练掌握自我防护的方法和技巧。环境治理彻底化:全面排查并清理校园内的蚊虫孳生地,使清除率达到95%以上,将蚊虫密度严格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内,从源头上降低病毒传播可能性。疫情防控精准化: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坚决杜绝校园内出现聚集性疫情,构建完善的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体系。联动机制高效化:建立健全学校与卫生部门、家长的联动机制,形成防控合力,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全面统筹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各方资源以及做出关键决策,保持与上级部门的紧密沟通,及时传达并严格执行上级防控要求。副组长:分管副校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具体负责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日常管理,监督各部门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活动,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校医等,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二)各专项工作组职责疫情监测与报告组:由医务室负责人任组长,医务室医务人员、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负责制定校园疫情监测方案,组织开展疫情监测工作,指导师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班主任每日收集学生健康状况,医务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置。环境整治与防蚊灭蚊组:由总务处负责人任组长,总务处工作人员、保洁人员、各班级卫生委员为成员。负责制定校园环境整治和防蚊灭蚊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校园内蚊虫孳生地清理和消杀工作,保障防控物资供应。对校园公共区域、绿化带、下水道、垃圾桶等进行清理和消杀,班级卫生委员组织学生做好教室、宿舍卫生清理和防蚊工作。健康教育与宣传组:由德育处或学生处负责人任组长,相关工作人员、各学科教师、学生会成员为成员。负责制定校园基孔肯雅热健康教育计划,通过课堂、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教学管理与应急处置组:由教务处负责人任组长,教务处工作人员、各年级组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负责在疫情发生时合理调整教学安排,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保障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家校联动组:由学生处负责人任组长,学生处工作人员、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负责建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及时通报疫情防控信息,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防控工作。三、主要防控措施(一)疫情监测与报告1.健康监测:实行一日三检制度,班主任每日早、中、晚对学生进行健康监测,重点关注是否出现发热(体温三38℃)、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填写《学生健康监测登记表》;教职工每日自行进行健康监测,出现异常及时报告。2.报告流程:班主任发现学生疑似症状后立即向医务室和疫情监测与报告组报告;医务室接到报告后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处置,并在2小时内通过学校疫情报告人向当地疾控机构和教育部门报告;疫情监测与报告组每日汇总分析监测数据形成《校园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日报表》,按要求上报上级部门。(二)环境整治与防蚊灭蚊定期对校园公共区域、绿化带、下水道、垃圾桶等进行清理和消杀,清除积水容器、废旧轮胎等蚊虫孳生地。保障防蚊灭蚊物资充足供应,如蚊帐、蚊香、灭蚊喷雾等,在教室宿舍等场所安装防蚊纱窗。各班级每日做好教室、宿舍卫生清扫,保持环境干燥整洁,定期检查并清理班级内可能孳生蚊虫的区域。(三)健康教育与宣传利用课堂、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师生普及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手段以及个人防护要点。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专家讲座等活动,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QQ群、致家长的公开信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防控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内防控工作,形成家校联动防控合力。(四)应急处置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疫情发生时,教学管理与应急处置组及时调整课程安排,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或补课,确保学生学习不受影响。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工作。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本幼儿园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体幼儿、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关于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幼儿园内所有幼儿、教职工以及在园开展活动的外来人员。(四)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日常预防工作,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疫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成立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防控工作。3.科学防控,依法处置: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二、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一)领导小组组长:园长副组长:副园长成员:各年级组长、保健医生、后勤负责人、班主任等。职责:全面负责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决策指挥;制定和完善防控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各工作小组及职责1.医疗保障组:由保健医生担任组长,成员为相关医护人员。负责疫情监测、报告和处置;对患病幼儿和教职工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指导;协助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储备和管理防控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2.宣传教育组:由德育主任担任组长,成员为各班主任。负责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栏、微信群、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幼儿、教职工和家长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大家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3.后勤保障组:由后勤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为后勤工作人员。负责幼儿园的环境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保障防控物资的供应;维护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做好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4.教学协调组:由教务主任担任组长,成员为各年级组长。负责在疫情发生期间,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安排,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保障幼儿的学习进度。5.信息报告组:由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为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和上报疫情信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记录和档案管理。三、预防措施(一)环境整治1.定期对幼儿园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卫生间、食堂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2.清理园内及周边的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定期喷洒灭蚊药物,降低蚊虫密度。3.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二)健康监测1.建立幼儿和教职工健康监测制度,每天早上入园前、下午离园前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状况询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2.保健医生定期对幼儿和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3.要求家长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如发现幼儿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带幼儿到医院就诊,并向幼儿园报告。(三)宣传教育1.利用幼儿园宣传栏、微信群、家长会等形式,向幼儿、教职工和家长宣传基孔肯雅热的防治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2.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勤换衣服等。3.指导教职工和家长正确使用防蚊用品,如蚊帐、蚊香、驱蚊液等,避免被蚊虫叮咬。(四)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组负责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包括体温计、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灭蚊药品、急救药品等,并定期检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及时补充和更新。四、应急响应(一)疫情报告当发现幼儿或教职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时,班主任或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保健医生报告,保健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后,如怀疑为基孔肯雅热病例,应在2小时内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并同时向幼儿园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情况等。(二)病例处置1.对疑似病例,应立即将其隔离在指定的隔离室,避免与其他人员接触,并由保健医生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护理。2.及时联系家长,将疑似病例送往定点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3.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如同班幼儿、教职工等,应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为14天。在观察期间,应每天测量体温,观察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
本文标题:学校预防基孔肯雅热实施方案(精选通用)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wenbao.net/doc/1067367 .html